樊鴻雁
【關鍵詞】 幼兒園;和諧;教師;家長;人文環境
【中圖分類號】 G6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4—0036—01
一、教師與教師之間要和諧
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樹立教師的團隊合作意識。教師的團隊合作意識要靠幼兒園的領軍人引導,先要使教師同幼兒園管理層和諧,這就要求管理層成員要有堅定的信念、寬容的胸懷、自省的目光,要有敢于承擔責任的勇氣和務實的工作作風,用自身的親和力和人格魅力影響教師。
例如,在我剛調入中街幼兒園時,中街幼兒園的管理十分混亂,教師通過幾年的分流,情緒浮燥,人心煥散。我們這一期領導班子有責任讓中幼振興起來,于是首先從班子成員做起,分工明確各思其責,從園所管理、辦園條件、日常保教到教師隊伍建設,各項工作齊頭并進,齊抓共管。我園的管理經歷了三個階段,行政型管理階段、看守型管理階段和專家型管理階段。剛開始看到遲到、早退、脫崗、溜班的工作狀態,只能用嚴格生硬的制度來約束教師。后來我園制訂了一系列考核評價制度,嚴格執行,從嚴要求,這就是我園的行政型管理階段,這樣的管理起了一定的作用。教師守崗了,但是盡職性很差,不能積極地組織幼兒活動,就是常說的出勤不出力;促使我園進入了看守型管理階段,我要求各分管領導對于每個工作環節每天都要檢查評價,這樣做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工作秩序好了,各項工作能按時按計劃完成了,但是工作沒有創新,教師臉上沒有笑容,這樣的管理也不是好的管理,再一次促使我們改變管理方法,這樣就進入了專家型管理階段。這是讓教師積極愉快有創新的工作,即給教師一個快樂的工作環境,給教師一個向心力,園領導要成為傾聽者,耐心專注傾聽教師心聲,認真聽取教師對園內工作的各種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工作方案,建立融洽、良好的人際環境,減輕教師心理壓力,幫助教師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困惑和疑慮。于是我們把日常工作檢查評價轉為示范指導,要求班子每位成員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與管理水平,成長為專家型領導,身先士卒,保持快樂,用飽滿的精神感染教師,使教師知道我們每天保持快樂是教育的需要、孩子的需要、也是自身的需要。批評時要帶著關心與幽默:教師遲到了,先問路途安全嗎,工作出錯了先問有什么困難和問題,通過示范指導幫教師解決工作中的難題,使教師真正感受到人文關懷。
我們還為教師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臺,組織了學習、觀摩、示范、競賽、演講、交流、運動、休閑娛樂等活動,使教師在互動中互相學習、在磨練中共同成長,形成團隊合力,共同享受教育生活的樂趣。
二、教師與幼兒之間要和諧
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教師心中充滿愛才能與幼兒和諧。幼兒教師多為女教師,也多為人母,她們對孩子的愛不用質疑,但是要讓孩子快樂健康和諧地發展,就要給孩子適宜的愛,需要理性地把握愛的溫度與尺度,這就要求教師要堅持學前教育的信仰,遵循學前教育的規律,滿足孩子的發展需要。
三、教師與家長之間要和諧
家長也是幼兒教育的重要成員,家庭教育是幼兒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形成家園教育合力,就要轉變家長教育觀念,取得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幼兒園可通過召開家長會和利用家園聯系專欄向家長宣傳幼兒園工作目標、任務、內容及科學育兒知識,舉辦開放日、親子活動、幼兒素質成果展示、家長客座等活動使家長了解幼兒園工作。
例如,我園的家長客座活動很受家長歡迎,家長參加積極性很高。有段時間媒體報道了幾期幼兒教師虐童事件,這時家長情緒就非常敏感,時不時與教師有一點小摩擦,使教師感到委屈和無奈。在這種情況下,我園推出了家長客座教師活動,每周每班請一位家長參與一次幼兒活動,內容自選。會組織幼兒活動的為幼兒上一節課,不會組織幼兒活動的跟班助教。一年下來,班里的大部分家長都參與過幼兒活動,了解了孩子在園的情況、教師的實質工作內容,感受了幼兒園動態的教學過程。家長與教師的距離近了,關系親了,也能理解教師的辛苦,同時也信任了教師對孩子的付出。
筆者希望社會各界能關注幼教整體,深入了解絕大部分幼兒教師的工作狀態,多宣傳優秀幼兒教師事跡。政府部門要堅決懲治和清除幼教隊伍中的不良現象,提高幼兒教師準入門檻,監督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和教師執教行為,給家長一個正面的社會輿論導向,全社會一起創設溫馨人文環境,打造一個和諧的幼兒教育環境。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