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四明
【關鍵詞】 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3—0056—01
根據新課標精神,打造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即數學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規定時間內,通過各種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構建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高效的教學活動,加強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
愉悅的課堂氛圍可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教師要給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情感的交流。教師在課堂上要有親和力,以真誠的笑容面對每一個學生,給學生一種親切感,讓快樂學習的情緒感染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以良好的心態進行學習。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數學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教學藝術是學生喜歡數學課的根本。為此,教師要向學生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數學教師的人格魅力更能贏得學生的尊敬,激發學生對數學課的喜愛,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贊揚,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教師更要多給予幫助和鼓勵,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信心。
二、充分了解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激活每個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其次,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在課堂教學時,盡可能從現實生活中引出問題,使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和教學有關的事例,這樣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就會興趣盎然,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更加形象,消除了學生的畏難心理。同時,教師還要重視課堂反饋,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課堂教學方式作出調整,準確把握重難點;問題的設置要有層次性,要有針對性地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只有做到因人而教,才能促進每個學生最大程度的發展。
三、精心設計學生作業
要想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必須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條件,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的作業,讓學生能夠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引導他們主動學習,使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創新性和敏捷性能夠真正得到鍛煉。一是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彈性作業。比如,對于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可以讓學生免做作業,從而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探究知識,提高能力。或者針對那些學習上確實有困難的學生,可以給他們單獨開小灶,適當為他們留一些難度較低的作業,讓這些學生能夠在做作業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二是布置一些探究性作業。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可以給學生多布置一些探究性作業,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到更扎實的知識,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優化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恰如其分的導入,可以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對要學知識的質疑,為后來的學習做好鋪墊。數學教師可以在新課的伊始,講有關的數學故事,播放相關的視頻、動畫等,也可以憑借教師自身獨特的語言藝術,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導入新課。這樣,就能讓學生融入教師制訂的情景,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開啟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 展示提綱,自主學習。教師課前做好課件、多媒體展示,明確本節課的自學提綱,指出要檢測的內容,學生學習時就會格外用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對在自學中積極提出問題的學生,教師應給予鼓勵,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 小組討論,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種能力,一種比知識更為重要的技能,合作共贏,不僅能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更能鍛煉溝通能力,以及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還能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思考問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
編輯: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