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英
摘 要: 跨文化交際專業必修課程的目的在于:明確文化因素對跨文化交流的影響并增強跨文化意識和習得成功進行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技能,即明確語言與文化的關系。結合文化圖式理論與大學英語語言學習的實踐,將構建文化圖式與該課程相結合,在課程框架內建立文化背景知識模塊,可以用來感知和理解英語語言的各種文化現象,完善學習者的知識結構,體現出該課程對于構建大學英語文化圖式教學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 文化圖式 大學英語
引言
英語被定位為外語,在課程教與學的過程中重點一直偏向于語言結構本身的教與學。也就是說,英語語言教學總是難以避免將英語的詞匯、語法及發音等語言顯現的基本要素列為學習重點。然而,語言與產生其語言的社會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并必須與社會保持一致性,才具有實用性和延續性。由此,有關于社會的一切背景知識都成為學習一門語言應具備的知識儲備。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尤為重要。這一階段的外語學習主要目的是使英語成為一項有實際交際應用效能的語言工具。這一點在大學英語精讀、聽力、寫作等教材中都有要求及體現。要達到這一目的,語言的文化因素就不可忽略。而實際上,英文體現的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有著明顯的差異。本文主要探討在圖式理論基礎上,通過“跨文化交際”課程,引導學生建立文化圖式,在英語學習中有意識地避免中西文化差異影響英語語言的學習,克服交際障礙。
一、文化圖式——源于圖式理論的認知模式
圖式一詞早在康德的哲學著作中就已出現。現代圖式理論是在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深入心理學領域,使心理學中關于人的認知的研究發生了深刻變化之后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發展起來的。在眾多圖式理論研究者中,皮亞杰提出了“同化”和“順應”這兩個重要概念。圖式是在以往經驗的舊知識與新信息相互聯系的基礎上,通過“同化”與“順應”而形成的,是以往經驗的積極組織。圖式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積極地把新信息同圖式表征的舊知識加以聯系。每個圖式在發展過程中均受到同化作用和協調作用而發生變化。圖式有簡單和復雜、抽象和具體、高級和低級之分。低級的圖式通過同化、協調、平衡逐漸向層次越來越高的圖式發展。“同化”就是把外界的信息納入已有圖式,使圖式不斷擴大。“順應”則是當環境發生變化時,原有的圖式不能再同化新信息,而必須通過調整改造才能建立新的圖式。
圖式理論的發展及應用改變了中外學者對語言理解的傳統看法,揭示出語言理解是一個在信息輸入過程中同時與人們頭腦中有關于世界的知識,即與已存知識產生共鳴、動態交互的“同化”和“順應”過程。在學習語言時,當語言的激活點能有效激活相應圖式,并與直接語境內容相符,或有意識主動地調整改造,建立符合語境的新圖式,語言學習就可以有效完成。
在近年來的英語教學研究中,圖式理論已成為一個基礎理論。在這一理論基礎上,文化圖示越來越受到重視。文化圖示指一切與文化相關的背景知識,包括一個國家的社會生活、經濟生活、文化教育科技和人類自身發展等相關的風土人情、習俗、民俗等內容相關的知識結構[1]。在文化圖式中,圖式是大框架,框架承載的內容就是文化。
二、文化圖式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語言是人類一般認知能力的結果,而非僅限于那些只適用于語言自身的特殊性原則[2]。人的語言行為必然帶有所處文化背景的印記。胡文仲先生認為:“只學習語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猶如只抓住了外殼而不領悟其精神。”[3]由此,在理解外來語言時,學習者應具備對于英語語言承載的文化認知能力。即根據圖式理論,在語言理解過程中文化圖式的輸入需要激活學習者頭腦中與之相關的文化圖式。
英語與中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體現的不同文化圖式可以歸納為三種:一種是概念和現象獨屬一種語言的圖式,即缺省文化圖式;二是同一種現象和概念在兩種語言中對應不一樣的文化圖式,即沖突性文化圖式;三是一種概念及概念在兩種語言中對應一致的文化圖式,即重疊的文化圖式。通過充分利用第三種文化圖式,克服前兩種圖式帶來的語言學習障礙,建立文化圖式的教與學模式,使學習者在教學工作者的指導下,主動構建和“同化”文化圖式,并不斷進行“順應”及完善。要達到這一教學目的,就需要不斷接觸目標文化,同時與母語文化進行比較,從而激活已有圖式,同化新信息,改造建立新圖式。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中,跨文化交際課程的目的在于:明確文化因素對于跨文化交流的影響并提高跨文化意識和習得成功進行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技能,即明確語言與文化的關系。這一課程特點使得相對于其他專業課程,在教學中能更系統地指導學生踐行文化圖式理論的教學模式。
三、跨文化交際課程與文化圖式的構建
改革開放以來,“國際化”、“與國際接軌”等字眼已成為中國常用詞匯,親身接觸異國文化環境中的人和事,與國際人員的經濟文化交往也日益增多。高校學生,尤其是英語專業的學生是將來進行國際交流的主體,因此,他們在學校學習各種專業知識的同時,應該初步掌握一些外國文化與跨文化交際的知識,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但是,總體來說,各級各類高校的英語教學,基本上還是強調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較少涉及文化與交際的內容,以至于不少學生會誤解,認為學會了英語語言知識,在閱讀、聽力、寫作等方面有不錯的成績,就具備了使用英語進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國際社會的復雜性和文化的多樣性表明,有效的交流不僅僅是語言技巧問題,還涉及許多文化因素。近幾年,在大學英語專業的各種課程教材中,也增加了文化知識點,但是在實際授課中還是會被忽略,相應的外國文化與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培養和知識講授,主要是由跨文化交際課程承擔的。
不同的國家、民族都有不同的歷史淵源和社會習俗,由此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社會規范、語用規則。這些因素使得不同語言使用者在交流時存在潛在的障礙,即文化沖突造成的障礙。用英語進行交流,語言表達不好而產生的誤解是初級的、容易克服的。溝通的目的在于讓對方理解你要表達的intended message,即你要表達的意思,而不是你所說的話。這一目的就是跨文化交際學科研究和課程目標。在大學英語專業課程中,跨文化交際課程對中西方文化進行較為全面的展示和對比。在這個框架下,應用文化圖式理論,可以將純粹地比較中西文化的“異”與“同”轉化成系統的“同化”與“順應”,有助于學習者對兩種文化現象進行分析、歸納,從而在母語文化圖式的基礎上激活相應的目的語文化圖式。endprint
四、基于文化圖式構建的大學英語教學
在大學階段,英語學習者已經有了較好的英語語言基礎,即基本詞匯量和語法。在該階段,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目的是要提高語言使用能力。英語的聽說讀寫不外乎對于字詞、句子和篇章的理解和運用。不斷記憶和操練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而突破性的成就在于對語言文化知識的掌握。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意識地逐步建立和完善語言的文化圖式,可以更有效地實現這一目標。通過跨文化交際課程,學生了解文化對于英語字詞、句子和篇章的重要性,促進學生進行中英語言文化圖式的比較、分類及整合。
跨文化交際課程的教學內容中,語言與文化的關系首先通過文化詞匯這一最顯現的現象來展示。由此,通過文化詞匯的比較分析,更容易使學習者對兩種語言的文化圖式有直觀的理解。“文化詞匯”是指在特定文化范疇中,直接或間接反映本民族文化的語言詞匯[4]。對于詞匯意義的研究通常從“指示意義”和“隱含意義”兩方面進行。而中英文化詞匯的“指示意義”和“隱含意義”對應可以分成三種:1.“指示意義”和“隱含意義”都相同;2.“指示意義”相同,“隱含意義”都缺失;3.“指示意義”相同,而“隱含意義”不同[5]。英語與中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中文化詞匯的對應,正體現他們三種不同文化圖式:圖式重疊、圖式沖突、圖式缺省。圖式沖突和圖式缺省,也就是“指示意義”和“隱含意義”都不同,及“指示意義”相同,而“隱含意義”不同的文化詞匯是激活外語學習者的障礙。例如,如果聽到或看到一位英國人說:“Its May 13.”,學習者的直接圖式反映除了“13日”,沒有更多的內容。而實際上“13”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意味著背叛、出賣和不祥。“龍”在漢語中有著毋庸置疑的高貴含義,然而其對應英文詞“dragon”卻在西方傳說中代表邪惡。
通過這些簡單、易懂,甚至有趣的文化詞匯,再進一步對句子使用規則反映的中西思維邏輯,以及篇章主題體現的價值觀念等社會文化方面形成圖式,引導學習者運用文化圖式對英語語言進行分析、整理和理解,更有效掌握英語的使用能力。例如,英語專業學生使用的精讀教材《E英語教程2》的第一單元文章題目為Football——the game of life,這一篇文章主題比較不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甚至妨礙理解。其原因就在于足球對于英美國家來說是全民性的,足球的規則意味著他們的社會生活規則。
結語
基于圖式理論和文化圖式對于語言學習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際課程在構建大學英語文化圖式教學中具有指導性作用。人類文化具有差異性和大同性,母語文化是學習者已經具備的文化圖式。將文化圖式理論與該課程相結合,在課程框架內建立文化背景知識模塊,將促進英語學習在語言學習實踐中運用已有母語文化圖式發現中西兩種文化的相通與差異之處,從而使學習者更準確地理解和使用語言。
參考文獻:
[1]Bartlett F. C. 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201.
[2]Evans,V.& Green,M.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M].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15-51.
[3]胡文仲.試論跨文化交際研究[J].外語教學,1992(3):71-75.
[4]常敬宇.漢語詞匯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7.
[5]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65-66.
基金項目:2014年度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B類研究項目“基于文化圖式理論下的跨文化交際課程教學研究”(課題編號:JBS143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