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要:微課程理念的興起,不僅深刻改變了傳統的小學語文教育模式,同時也為學生自主學習創建了一個全新學習平臺。文章探討了微課教學的特點,分析了微課在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教學實際提出相關舉措,以期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提供有益嘗試。
關鍵詞:微課;語文教學;教學設計;教學管理
信息技術手段的廣泛應用,促進了傳統教育方式轉變,對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模式轉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其靈活多變、互動性強、傳播便捷的優勢,一改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全面實現開放、自主學習的過程,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一、微課教學的特點
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基于學科知識點而構建的新型網絡資源課程,是以視頻教學內容為核心,圍繞某個學科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情景化、交互式學習體驗的新一代教學模式。微課因其時間短、內容深的優勢,形成了有別于傳統教學方式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1、內容短小但信息量大。微課是對傳統課程內容資源進行有序化切割、濃縮、提煉并加以重新組合而成的新的教學形式。相對傳統課堂教學時長而言,微課采用“片段+可視化”方式,以視頻為主要表現內容,時長在5分鐘左右,更有利于教學活動開展[1]。
2、教學方式新穎,主題突出。微課因時長限制,內容選擇上往往能夠形成主次分明、突出重點的教學效果。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主要側重對事實概念的理解,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有待成熟,對概念的單純灌輸不僅不能提高其記憶力和理解力,反倒容易使其喪失學習的積極性。而微課以視頻為教學方式,情景化再現課堂知識點內容,能更直觀的吸引其對事實概念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3、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微課強調學生建立以自主學習為中心,教師只是整個教學活動過程的引導者,對學生在微課學習中產生的疑問進行解答與輔導,通過建立個性化學習模式,形成雙方有效互動,提高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現狀及問題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促進了教學方式不斷完善,但是受傳統管理體制以及教學模式的影響,微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著諸多問題有待解決[2]。
1、微課教學普及推廣有待提升。筆者通過多年的實際教學發現,新技術在教學實踐中要達到普及推廣過需要經歷較為漫長的適應周期。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作為知識的講授者,更多將考查重點集中于課堂書面知識的講授,與數理學科較強的邏輯性思維相比,面授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最常見的方式。經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使部分經驗豐富的教師對微課教學形式存在很大的認識偏見。信息化手段不斷推陳出新,年長教師對利用微課開展語文教學方存在不適應感,是導致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難以普遍推廣的影響因素之一。
2、缺乏嵌入式交流互動,教學效果不明顯。長期以來,多數小學教師在開展微課教學時,僅僅將微課當做課堂輔助工具來進行展示,將其當做活躍課堂氣氛、緩解學生學習疲勞的手段,并未充分挖掘出微課中所隱含的知識點,對微課嵌入課堂教學更是缺少精準判斷,只注重課堂教學與知識的傳授,對學生的心理成長重視不夠,微課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形成融洽的互動氛圍,微課資源在語文教學中缺少深層次的挖掘[3]。
3、教師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微課制作對教學者具有很高的信息素養要求,內容編輯、制作和審核均需要花費較長時間,這對教學工作繁重的教師而言,無疑是一項工作挑戰,而小學語文教育是一項基礎性教學工作,教師信息化制作水品普遍不高,這對微課資源的制作與編輯無疑是一項挑戰。
4、微課資源應用單一,共享程度低。當前微課程資源體系主要以講解為主,多數是教輔發行機構為提高發行量將書本知識進行轉換制作,缺少成熟完善的線上答疑、線上作業平臺,教師無法更為直觀地同學生進行互動,加上不同地區語文教學中使用的教材版本差異,微課資源難以進行統一推廣,資源共享程度偏低。
三、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應用策略
1、強化信息技術同傳統教學方式的融合滲透。信息技術手段的普及應用,一方面適應了不斷變化發展的教學環境需要,另一方面為學校教學工作提供了更加多元、立體的服務支撐。應當看出,微課是在不斷教學經驗中經過提煉、總結而成的教學資源,以其內容豐富、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等優勢,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更為完善的保障。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因加強信息技術手段同傳統教學模式間的相互滲透。通過微課制作教學課件、編輯小學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視頻資源,提升教師微課制作水平,改善其教學方式,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以情景互動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學習樂趣。語文教學注重知識體系的累積,小學生邏輯思維尚未完善,抽象思維能力薄弱,關鍵知識點的掌握能力不強,對課本中知識重點、難點缺乏深度理解,微課以視頻教學的方式,能夠充分展現多媒體技術的優越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充分結合微課可視化、互動性特點,通過情景教學方式,寓教于樂于一體,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導不同個性的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互動的積極性[4]。
3、重視微課程體系設計。李麗萍認為,良好的微課應該是基于課程大綱和教學內容,借助網絡平臺實現微課資源共享。因此,對微課課程體系設計的整體把控和設計顯得尤其必要。教師可以結合語文教學的特點以及小學生心理認知狀況,借助形象生動的視頻解說與演示,將難以理解的語文知識點轉換成生動易懂的視頻資源,深化學生對語文課文背景的認知,一方面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優化教學目標,在不斷的教學活動總結當中完善微課課程體系建設。
4、加強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是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語文教學以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徑,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豐富的視覺沖擊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進而提高他們語文閱讀習慣和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 蔡丹迪.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研究[J].亞太教育,2016(16):25-26.
[2] 李麗萍.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學周刊,2017(11):79-80.
[3] 王艷紅.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研究[J].學周刊,2017(4):154-155.
[4] 劉麗娜. 讓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閃光[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47-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