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偉
摘要:俗話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相信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經(jīng)歷過孩子偷偷拿家長或別人錢物的煩惱。面臨羞愧、氣憤的窘境時,許多家長會做出不理智甚至很極端的舉動,打罵是在所難免的。可是,冷靜下來之后,我們是不是應該思考:孩子為什么會有這種行為?我們該如何去幫助并正確引導他們?
關鍵詞:行為習慣;性格;正確引導
首先,以我班張某某同學上學期發(fā)生的事情為例。
班里同學向我反映:張某某同學下午放學后讓一個同學為他打掩護,他趁機偷偷拿走商店的一輛玩具車,商店老板沒有察覺。
得知情況后,我立即通知了該同學的家長到學校,通過與家長的及時交流溝通,尋找孩子“偷拿”東西的根源,想辦法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幫助他及時改正。通過交流,得知孩子沒有得不到家長的關懷,因為孤獨而犯錯;沒有因為缺失零花錢,因為羨慕嫉妒同學而迷失;班里的同學也沒有帶玩具車到學校玩耍,引起他炫耀、攀比的心理。那就奇怪了,究竟問題出在哪里呢?只聽家長既得意洋洋又略顯委屈地說:“我們還是經(jīng)常拿錢給孩子買玩具呀,家里玩具一大堆,平時都是給他買幾十幾百的玩具,曉得他為啥子要偷偷拿別人幾塊錢的玩具呀?如果他要買,給我們說了,會拿錢給他買的呀!”我瞬間明白了:孩子是被家長溺愛的。我毫不客氣地向家長指出:“正因為你們一味的遷就孩子,于是造成孩子凡是看到喜歡的東西就忍不住想立即擁有。”除了和孩子交流談心,批評教育之外,我要求家長立即帶孩子到商店去主動向老板賠禮道歉,賠償老板的損失。
此后,每當我經(jīng)過學校外面那家商店,老板都會對我說:“陳老師,謝謝你了喲!”我反倒不好意思地說:“怪我沒教好班里的孩子。”其實我最想說:“我不需要感謝,我需要家長的理解支持,需要孩子們的正直善良,是他們的相互監(jiān)督、勇于舉報的正義,及時挽救了一個迷失方向的孩子。”一個人的成長路上,誰都可能犯錯,幫助他筆直地站立,昂首挺胸地走路,是每個班主任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前不久,班里發(fā)生的一件怪事讓我感到很棘手,同學們做了網(wǎng)上的英語作業(yè)有積分,我為孩子們兌換了好多精美的禮物,擔心得不到的同學難過,我找其余老師拼湊了一些,讓每個孩子都有一份禮物。第一天,我只發(fā)了組長和一些作業(yè)積極的同學,鼓勵大家:“只要你們努力,一樣有機會獲得獎品喲!”故意吊了大家?guī)滋煳缚诤螅也虐炎詈蟮亩Y物發(fā)下去。因為我的疏忽,于是出問題了——禮物差一份,沒有得到的那個同學當場傷心地哭了。我一邊安慰那個同學,一邊嚴厲地說:“是誰故意多拿多占,請自覺站起來!”全場鴉雀無聲,可是,沒有人站起來。為了顧及孩子的面子,我說:“是誰偷偷多拿了一份的同學,請悄悄到我辦公室主動承認錯誤,老師會為你保密,也會為你的誠實點贊。”苦苦一天的等待,沒有等來我理想中那個誠實的孩子。萬般無奈,我只好求助學校的監(jiān)控錄像,因為我知道,第二次發(fā)禮物時,我沒有一個個地發(fā),而是讓沒有得到禮物的孩子到我辦公室自行領取。看著錄像里孩子們拿著禮物高高興興走出辦公室,唯獨一個同學拿著兩份禮物的畫面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巧的是,居然就是上次偷拿商店東西的張某某同學!我壓根沒有去想過會是他呀!因為我從不想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曾經(jīng)犯過錯誤的孩子。于是我再次把孩子請進辦公室,努力幫助他修補禁不住誘惑的心。
至此,我不得不承認,有些孩子犯錯會存在反復性,不要希冀一次幫助就萬事大吉,不要希冀有不良習慣的孩子能一下子改頭換面,教育工作打的是“持久戰(zhàn)”。如何幫助持續(xù)犯錯的孩子,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首先,教育德為先,為孩子樹立正確的道德觀是任重而道遠的,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品德班隊活動,積極拉開德育的大旗,讓更多優(yōu)秀的道德楷模走進孩子們的視野,讓閱讀優(yōu)秀作品的營養(yǎng)滋潤孩子干涸的心田。最近不是正在熱播一部膾炙人口的電影嗎,名字是《摔跤吧,爸爸》,我很想帶女兒去喝一口勵志大片奉獻的心靈雞湯,可是女兒總以各種借口推辭,我即使無奈也不能強迫。這個周末可好了,女兒的班主任布置了家庭作業(yè),看電影《摔跤吧,爸爸》,我不得不感謝我女兒的班主任,一個時刻把握時代脈搏的班主任,一個充分重視德育的班主任。我在反思:電影《導彈之父錢學森》我不是應該去看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不是應該和孩子一起閱讀嗎?每周一次的法制教育不是應該堅持嗎?家校合一,互補互助,一定能為孩子搭建一座通往誠信、善良、文明、守紀的堅實橋梁。其次,對于管不住自己“偷拿”別人東西的同學,家長、老師都要正確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摒棄“守株待兔”的懶惰思想和僥幸心理。另外,我們要努力為孩子營造平等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
最關鍵的是,讓孩子從小學習法律知識,從小知法守法,為他們樹立一個法律的標桿,讓他們明白:哪怕偷針都不行!讓他們知曉: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請相信,播種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做一個勤勞的播種者,應該成為每個教育工作者畢生的追求,光榮偉大的事業(yè)于細微處也能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 安杰君. 播種一個行為,收獲一種習慣[J].新課程·上旬, 2014(11):17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