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遠軍
摘要:時代在不斷地向前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不斷地提高,對人才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科技人才必須具備一定的數學功底,小學數學是數學的入門,幫助小學生培養數學能力的重擔就落在了小學教師們的肩膀上,但是,現在的多數小學數學教師更多時候只是在單純地講解課本知識和一些題目,忽視了對小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所以,本文對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做了相應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學數學教學;數學能力培養;小學數學教學方式
先不說培養理工人才這些更長遠的話題,數學在小學到高中甚至是大學的地位都是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它是一門基礎的、重要的、邏輯性強的學科,從現實的角度來看,培養小學生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有助于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因為當小學生掌握了解決問題的基本意識和技能后,無論在上課還是在應試都會比培養能力之前更加輕松,這樣對教師好,對學生也好,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其次,數學和我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生活中哪些基本的計算和優化也需要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數學的重要性就不再一一列舉。古話說:“授人魚,不如授之以漁”。本文主要針對“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這一問題做出分析和提供建議。
1 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1.1小學生的興趣不夠、信心不足
多數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規規矩矩地聽老師講課,也按時完成練習,但是“叛逆”的學生占極少數,和傳統的觀念相反地,現在的老師對“叛逆”的學生會有更多的好感,因為常年機械重復的教學工作肯定會讓他們產生厭倦感,這時候,跳出一個兩個頑皮的“猴子”反而會給他們帶來驚喜的感覺,當然,言歸正傳,這里的“叛逆”、“頑皮”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叛逆和頑皮,而是學生在課堂上敢于質疑,勇于提出老師的錯誤或對一個數學問題有不同于老師的看法,這樣的學生非常少,所以老師看到學生乖乖的樣子反而覺得不自然。長此以往地,學生漸漸失去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問題的整體感覺大大降低。有一句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小學生們的興趣都不存在了,學習數學也變得心不在焉,接著成績不是中等就是不太理想(差),學習信心也降低,在這樣的情形下,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就沒有意義了。
1.2小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得不好
小學數學基礎知識指的是相關的概念和公式,連公式都沒有掌握好,解決問題的依據都沒有,就算是一道普通的數學問題擺在小學生的面前,他根本無從下手。可以見到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小學生在這方面掌握得不好有很多的原因,其中教師的不重視、學生的不重視是最重要的原因,教師因為是簡單的數學教學,很多的公式、概念、法則都是一筆帶過,讓小學生自己回去背,小學生因為年齡還比較小,心智還不夠成熟,對這些基礎知識可能也會抱一種無所謂的態度,然后把課上老師的話當成耳邊風,再加上種種的誘惑(電視、電腦游戲等),早就把這些東西拋到十萬八千里之外了。
1.3小學教師的教學模式缺乏創新
因為小學數學教師經年累月地在講那么幾個簡單的知識、簡單的問題,自己早就形成了一種教學的套路,這種套路就是比較傳統的套路,缺乏創新。在課堂上,教師根據“套路”準備好的數學問題、數學情景是老的、爛的,就像中學的作文里貝多芬的例子被用爛了一樣,剛開始這種“套路”能夠起到吸引學生的作用,但是不久之后,這些學生也會產生審美疲勞,對這些教學模式失去興趣。
2 培養的方法
2.1在教學情景上多下功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優秀的教學情景能夠勾起小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能夠引起小學生們的關注,最后能夠達到讓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的目的。在這個環節上,教師應該尊重這份職業,堅守職業道德,克服懶惰的心理,付出相應的努力,充分地利用好教學資源,精心地去創設好的數學問題情景。數學問題情景可以是小學生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富含趣味性的小游戲、數學實踐實例等。總之,作品里要融入教師的創新。如:通過將一個現代版的雞兔同籠的幽默故事順利地將雞兔同籠這個問題引出,在劃分小組讓學生們進行思考和討論,最終得出相應的結果。在整個的過程中,除了他們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得到了提升之外,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就達到了預想的效果。
2.2 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求提高
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求提高,說白了,就是在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方面嚴格地要求學生,可以做出相應的獎懲措施。在早讀環節里,可以規定出專門讀、記公式的時間,讓學生更好地記憶和掌握一些基礎的數學知識、公式。在課堂上,也可以專門地抽出一段時間來檢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比如可以通過讓學生默寫公式的手段,然后根據學生掌握的程度來獎懲學生,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學生們多多少少對這些數學基礎知識產生了印象,腦子里儲備了拿得出手的數學素材,為他們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做了很好的鋪墊。
2.3在實踐中提升小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課堂上,可以抽出時間來進行以“提升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活動,讓數學課變成一門有趣的社會實踐課,可以采用分組教學的先進方式,也可以走“一”面向“多”的模式,選擇方便的模式即可,小學生當然對這個教學目的一無所知,他們只需要單純地從數學實踐活動中感受到切實的樂趣和鍛煉到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即可。在探索發現的過程中,他們不僅能掌握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還能掌握一些新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積累相關的數學實踐經驗,受益頗多。因此,在實踐中提升小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3 小結
本文提出了“小學生興趣不夠、信心不足”、“小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和“小學教師的教學模式缺乏創新”三個方面的問題,并根據問題,給出了“在教學情景上多下功夫”、“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要求提高”、“在實踐中提升小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等三個方面的建議。
參考文獻:
[1]林中程.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中問題表征的相關研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36):179.
[2]歐昆情.基于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培養探討[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11):169-169.
[3]石星月.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研究[J].魅力中國,2017,(13):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