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兵
摘要:計算機情景教學主要目的在于利用科技技術,美化圖像,處理拍攝設備無法實現(xiàn)的后期制作過程,是與美學相結合的學科,需要學習者在掌握技術之余,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而情境體驗教學是為學生創(chuàng)作更直觀的學習條件,補充課堂教學的欠缺,彌補書本教學的不足,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情境體驗教學能更直觀的彌補計算機圖像處理過程中的既視感的欠缺,增加學生對圖像的觀察效果,提高圖像的處理能力。除此之外,在人文情境的體驗之下,還可以使學生關注生命及生命審美體驗,促進學生對生命的感悟,達成人本主義教育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情景體驗;計算機圖像處理;教學應用
開展計算機圖像處理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通過計算機對圖像進行創(chuàng)作、美化和修飾。情境體驗教學法的應用,能夠為計算機圖像處理教學創(chuàng)設更良好的條件,符合課堂教學實際,提高教學效果。缺少情境體驗的計算機圖像處理教學,學生很難正確理解與掌握知識,對學生圖形的加工與處理能力都會產生影響。所以,只有情境體驗教學法運用得當,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條件,才能調動學生主動性,提升圖像處理課堂的教學效果。
1 情境體驗教學法的內涵
情境體驗教學法是指老師根據(jù)教學目標精心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從體驗中認識世界、發(fā)展能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實現(xiàn)知識、情感、方法、能力等一體化,最終做到“知行合一”。它和以往的“情境教學法”又有所區(qū)別。“情境體驗教學法”對情境的理解更為廣泛,它更加強調學生的體驗式學習活動,即更加關注學生感悟和審美的過程。
2 情境體驗教學在計算機圖像處理中的應用
2.1 教學情境的設計
首先引入教學情境,營造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教學情境,構建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的階段。簡單來說,就是引起學生的關注,使學生的認知或情感有所“發(fā)現(xiàn)”。在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教學中,我們常采用的方法有:①欣賞法。讓學生欣賞漂亮的作品,并指出它的精彩之處,使學生產生想要實現(xiàn)其效果的強烈渴望。②提問法。提出一個問題,如:“要表現(xiàn)某一效果應該怎樣處理?”引發(fā)學生思考后,用適當?shù)姆绞揭鲂碌膶W習內容。需要強調的是,教學情境的引入應貫穿于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中,它的充分與否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其次,采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多媒體計算機房進行教學,對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進行多方位的刺激,這對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建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這絕對不是“情境”的全部,在先進硬件技術的支持下,教師仍然需要豐富生動的教學語言、巧妙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飽滿的熱情、愛心、耐心和機智,才能成為成功的“情境”設計者。
2.2 人文情境與科學情境
“情境”作為課堂教學中富有情感色彩的場景和氛圍,從生態(tài)學的視角,可以將其分為人文情境與科學情境。人文情境是感性的,強調對象與遷移、審美與思辨,具有動態(tài)和開放的特征;科學情境是理性的,強調理智與邏輯,具有嚴謹、求實的特征。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強調營造科學情境,崇尚統(tǒng)一性和整體性,課堂氣氛是嚴肅、嚴厲甚至是嚴酷的。當前,人文情境受到了普遍關注,它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提出課堂教學的個體性、變化性,倡導營造課堂和諧、溫暖的氛圍。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教學是強調學生的個性化表現(xiàn)和創(chuàng)意性設計的,所以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課堂應該重視人文情境的創(chuàng)建,使人文情境與科學情境協(xié)調、相融,這樣才能創(chuàng)建和諧、靈性的課堂。
2.3 強調學生參與度,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情境體驗教學中,除了教師的指導教學以外,學生的參與更為重要,以學生為本就是關注學生在互動式教學中的表現(xiàn),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情境體驗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以及學生的所得,因此,在組建教學情境之處應充分從學生角度考慮,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從情境中得到啟發(fā)。創(chuàng)新是教育的主要培養(yǎng)目標,學校應該培養(yǎng)學生突破情境的限制,發(fā)揮想象力,將計算機技術與創(chuàng)新實踐相結合。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在掌握軟件的基本應用之外,最主要的工作是利用軟件進行創(chuàng)作,尤其是在圖像處理方面,想要做出脫穎而出的作品,就應該巧妙的利用軟件的各項功能,既要結合實際生活又要突破實際生活,達到既有創(chuàng)新元素又不脫離實際的效果。在情境體驗的過程中應要求學生多角度的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換條路走一走,而不是坐享其成,照抄照搬其他學生或老師的解決方案。
3 應用實例分析
以“圖層”一節(jié)為例談談教學法的具體實施。
3.1 繪制可以移動的圓環(huán)
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在畫面的正中繪制出一個圓環(huán),當需要將圓環(huán)移動到左上角時,軟件中彈出一個對話框:不能完成請求,圖層已鎖定。為解決這一問題,各組學生分別利用Photoshop軟件自身的幫助和教材內容,找到圖層的意義及分類:圖層如一張透明的畫紙,繪制在不同圖層上的圖像互不影響,并可以單獨進行處理。圖層分為五種:背景層、普通圖層、文字層、形狀圖層、填充P調整圖層,并由此分析出應該將五個圓環(huán)分別繪制到五個不同的普通圖層中,方可自由移動。
3.2 對圖層的基本操作
學生了解圖層的意義后,很快又從教材中找到了新建圖層的方法。為了保證五個圓環(huán)大小相同且在不同的圖層中,有的小組利用網格及參考線分別在五個圖層中繪制出五個大小相同的圓環(huán);有的小組則分析出五個圓環(huán)的特點,先繪制好一個圓環(huán),然后將該圓環(huán)所在圖層復制,再利用魔棒工具通過點選填充的方法完成五環(huán);還有的小組在繪制中發(fā)現(xiàn)選區(qū)會自動出現(xiàn)在當前圖層中,于是又研究出最為簡單的通過保留選區(qū)新建圖層,然后在不同圖層填充不同顏色的方法。在新建與復制圖層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多余的圖層,于是各組學生又經過多次實驗,分析出刪除圖層的方法。
3.3 五個圓環(huán)的組合
讓五個圓環(hu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組學生所采用的方法都不盡相同,有的用畫筆涂抹;有的利用交叉選擇后填充顏色;有的用橡皮進行部分擦除。其中最有創(chuàng)意的一組學生采用實物模型法,即利用彩色圖畫紙分別裁出兩個圓環(huán),經過多次實踐后得出補丁法進行圖像組合。
3.4合并圖層
為保證五個圓環(huán)能夠作為一個整體出現(xiàn),學生將圓環(huán)所涉及到的圖層全部鏈接,從而完成圖層合并。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將五環(huán)制作完成后,學生利用學過的選擇工具、移動工具處理其他素材并進行組合,最后又利用教材,學會如何在圖像中輸入文字。
4 結語
時代的發(fā)展,讓我們感受到身邊的一切在不斷變化,但同時也存在諸多影響因素,所以只要懂得去體驗、去探究,必定能從中受益。圖像處理教學法同樣如此,聯(lián)系生活,感受生活,就能從中得到最深層次的感受。
參考文獻:
[1]吳一心.情境體驗在計算機圖像處理教學中的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7).
[2]越琳. 情境體驗教學法在計算機圖像處理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展望,2016,26(20).
[3]田靜君.情境體驗在計算機圖像處理教學中的主要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