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顏宏+劉海艷+徐濤
摘要: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們以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為載體,將其與我們的生活、工作密切結合。特別是高校大學生,更是成為其用戶的主力軍,這使得高校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習慣、思維模式都發生了較大的改變。而作為高校旅游學科教學工作者,則必須有效結合移動互聯網創新旅游學科教學工作,以滿足當今學生不斷變化的學習需求。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旅游學科;教學創新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移動終端的迅速普及,以及移動APP軟件的大量研發和運用,越來越多的人們通過微博、微信、QQ等移動社交軟件進行交流,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溝通越來越頻繁,信息流通越來越快捷方便。2016年1月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5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比例提升至90.1%;學生群體是網民中規模最大的職業群體,占比為25.2%。作為移動互聯網用戶主力軍的高校大學生,其生活方式、學習習慣、思維模式更是因此發生巨大改變,而由此帶給傳統高校中填鴨式教學模式以巨大挑戰,過去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的傳統教學理念已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學生的學習需求。但于此同時,移動互聯網也為高校教師進行學科教學創新帶來了新的機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微信息平臺進行備課、教學,讓手機進課堂不僅僅成為一種可能,更成為一種必然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制定多變靈活的教學形式。
一、移動互聯網給旅游學科教學帶來的契機
(一)信息記憶的深刻性
對于旅游學科而言,在學科講解過程中通常會涉及旅游的六要素,即食、住、行、游、購、娛等方面,而旅游所涉及的這些方方面面又都與移動互聯網密不可分,無論是購物平臺還是支付方式,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此外,旅游學科往往還會涉及旅游資源的講解,在進行這些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單純通過課本的描述、教師的講解,學生根本無法體會其真正的意境,但利用移動互聯網微信息平臺進行備課、教學,結果就會大不一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利用手機、平板,打開預先準備好的教學碎片,在線瀏覽需要其掌握的旅游景區景點的地貌形態、地理位置、特色景點等等,再結合課本的介紹、老師的講述,就可以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信息畫面,完成深刻記憶的過程。
(二)信息傳遞的形象性
移動互聯網時代圖片、音頻、視頻獲取已變得越來越簡單容易,從而使高職旅游學科課程開設更加形象生動,教師可通過微信息平臺進行有效的信息傳遞,用圖片、音頻、視頻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代替傳統的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帶上手機進入課堂,信息通過手機傳遞給學生,枯燥的課本知識變成形象生動的動圖、視頻畫面,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三)信息收發的便捷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可能會存在疑惑,教師不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更是對老師講解的知識心存疑問。利用微信群、QQ群等發出求解信息,既免除了傳統教學中當面找老師的不便捷,又避免了問題在學生腦中閃現后被擱置甚至遺忘,老師在收到學生提問可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選擇解答方式和解答時間,既可隨即解答,又可經過縝密思考或充分參考后再給予精確回答,免除了學生當面提出復雜難解問題時無從解答的尷尬性或潦草解答的不嚴謹性,更好了實現了信息的有效溝通和交流。
二、高職旅游學科利用移動互聯網的教學創新思路
(一)利用互聯網構建互動式、個性化教學模式
目前,不少高校都引入了“翻轉課堂”的概念,從字面上理解,是將課堂內與課堂外的學習內容翻轉,學生在課后自主觀看教師的視頻講授,然后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探討,從而完成課堂知識的內化與運用。這一理念的引入,無疑給中國傳統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學生學習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不僅僅拘泥于教室,而是變得更加隨意更加自主,可以是寢室、可以是食堂、可以是在家里甚至可以是在熱鬧的商城,只要有移動互聯網的地方,就可以成為他們學習的條件,可以說是隨時隨地實現課程的傳授。而課堂,則成為探討、答疑、互動交流的場所,學生將所學知識的重難點、疑惑之處或是存在爭議之處都帶入課堂,在新式課堂,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可以向老師提出質疑、可以向書本提出質疑,徹底沖破思維枷鎖、權威枷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新課堂。
(二)創新實訓機制,符合企業需求
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之下,高職教育所承擔的任務就是培養滿足社會各行業服務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對于高職院校的旅游專業而言,其培養服務型人才的方向則更加明確,這就要求我們高校教師應該摒棄傳統教育模式,利用互聯網技術,與企業密切聯系,將企業的工序流程、規范操作直接應用于指導學生的實訓環節之中。
首先,以旅游學科中的旅行社經營管理為例,教師必須充分利用企業資源,與大型旅行社之間形成密切合作關系,旅行社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公司的操作流程傳遞給老師,老師再將其與書本知識有效結合,運用到學生的實訓過程,讓學生真正了解旅行社在實際操作中是如何組團、發團以及進行團隊跟蹤。與此同時,還可進一步加深與旅行社之間的聯系,在校企合作條件的支持下,在校內成立旅行社門市部,建立移動互聯網云平臺,充分實現工作分工明確,由學生自主操作整個組團、發團、團隊跟蹤流程,再由企業技術人員直接對學生的操作過程、實訓成果進行考評、考核,提出改進措施、意見。這樣一來,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培養了其專業技能,為其今后從事相關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論與實訓基礎。
(三)構建多元化創新型評價機制
傳統教學考評機制是嚴格按照流程進行考評,一般都是由老師給學生打分,學生無法評價老師,也無法自評、互評。而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可通過各種碎片形式接收學生的反饋意見,還可以引入互聯網傳播人氣考核、企業標準考核。以旅游學概論為例,在學習該課程時,教師可以制作多樣化教學碎片,將學生反饋信息納入其中,學生可分組討論或自主提交學習后的意見或收獲,教師可以設置評分系統,學生以匿名形式通過移動互聯網提交評分結果,隨時掌握學生的對自身的評價,以便及時改進。
而對于學生的考評也可通過移動互聯網形式進行, 教師可將學生的實訓過程、實訓成果通過微信交流平臺上傳至網上,由全校學生、教師進行盲評“點贊”,進行網絡投票,最終統計投票結果,再結合教師考評兩個環節,實現真正的公平公正公開,甚至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6.
2.徐冬冬.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教育教學新模式構建與實踐[J].高等職業教育,2016(2).
3.馬鴻雁.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高校教學方法創新探討[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