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試教育下家長為了追求升學率,學校為了追名逐利而選擇盲目擴建校園以及地方政府為了增加政績對“超級中學”大力支持,這是“超級中學”形成的主要原因。正如我們所了解的是:“超級中學”通過收取高昂的擇校費以及壟斷當地的一流優質生源,這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不同階層間的教育不公平。因此基于對這一系列現象的分析,國家需要通過對高考制度改革打破超級中學的壟斷、拆分“超級中學”等措施來消除超級中學所帶來的不良影響,以促進教育公平。
【關鍵詞】超級中學 壟斷性 教育公平 教育資源分配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6-0012-02
一、起點:“超級中學”背景下,人們對教育公平的渴求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大力促進教育的公正公平,努力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教育。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出要讓全民受到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由此可見我國十分重視教育公平問題。但是,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在近幾年來“超級中學”在基礎教育領域迅速崛起,引起全社會的關注。超級中學一瞬間變得炙手可熱,尤其受到家長和學生的追捧,學生都爭相進入“超級中學”,導致一個學校的人數暴漲,上百人同班的狀況。這類學校的基本特征就是學生數額大,壟斷全省優秀的教師資源;擁有非常高的升學率。對于“超級中學”很多學者和專家都持反對和批評的意見,認為這嚴重破壞了教育生態平衡,因此,超級中學出現的原因?怎樣解決超級中學帶來的教育不公平問題?“超級中學未來何去何從?這些都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二、“超級中學”形成的歸因分析
1.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家長對升學率的熱切追求
目前我國以成績來論學生水平的高低。那些每年取得高升學率的學校自然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青睞。每年大批學生選擇“超級中學”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升學率高。最近幾年,雖然高考制度在進一步改革,但是一考定江山的局面仍然沒有改變。在這種背景下,這些壟斷了優秀教師資源和學生資源從而創下高升學率的超級中學自然而然的受到家長的最好選擇。
2.學校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盲目擴張
如今“超級中學”擴大辦學規模一是為了滿足家長和學生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二是學??梢酝ㄟ^收取高昂擇校費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這類學校為了吸引本地區優秀師資力量,往往會給引進的教師提供高額薪水以及豐厚的福利待遇 。據了解,有些中學為了能夠引進優質教師提出了為教師免費解決衣食住行、甚至解決配偶工作等誘人條件。同時,“超級中學”還為尖子生免除各種費用并提供物質獎勵。于是“超級中學”在升學率這個金字招牌下,名氣越來越大,擇校費也越收越多,利益蛋糕越做越大。
3.地方政府為政績大力支持“超級中學”
政府在“超級中學”形成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政府的助力下,學校才會有可能擴大辦學規模,這類學校才有可能發展起來。教育部在1999年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高中階段教育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通過調整學校布局、聯合重點學校與薄弱學校 進行辦學,擴大現有公辦普通高中的招生規模。正是在這一政策引導下,各地政府紛紛通過行政命令合并高中或者默許高中擴大規模。全國政協委員遲福林認為,各地政府是“超級中學”不斷出現的始作俑者。政府為了所謂的政績工程,在教育經費、優秀師資和優質生源等各方面給了“超級中學”極大的支持。
4.校本管理
“超級中學”現象的加劇,有些歸因于學校堅持特色辦學理念、專業素養極高師德高尚的優秀教師隊伍。結合河北衡水中學來看,李金池校長用一個函數式來解釋他的學校管理理念,他認為可以用y=kx來說表達教師的人格修養與教學能力、教育觀念以及二者與教師的“教育力“之間的關系。其中變量y表示教師的教育能力,系數k表示教師的人格修養,自變量x表示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育觀念。
三、痛點:“超級中學”的存在侵蝕教育公平
1.高昂的擇校費以及壟斷優質生源,造成不同社會階層的教育不公平
國家提出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比例最高不得超過本校當年招生總數的30%,大部分超級中學遠遠超過。一方面是因為家長追求優質教育資源,另一方面是學校為了收取更多的擇校費。 “超級中學”高額的擇校費造成了社會上不同階層之間的不公平,阻礙了普通家庭孩子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向上階層流動的通道。另外,“超級中學”基本壟斷了一流生源。“超級中學”大多位于城市,導致一流生源中農村學生的比例逐年降低,這同樣造成了不同階層間的教育不公平。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為例,清華大學2015級農村生源學生僅占17%,北京大學農村生源學生也僅占了一成??梢?,農村地區學生基本無力競爭,更別提通過教育改變命運了。
2.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壟斷,造成學校之間的不公平
多年以來,我國的教育資源一直存在著分配不均衡的現象,東西部、城市與農村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俺壷袑W”的存在加劇了不同學校之間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差距越來越大。一邊是“超級中學”的升學率一路走高,辦學規模越來越大,學生千方百計地想要進入這些學校;一邊是普通中學和薄弱學校的優秀師資和生源不斷減少,學校辦學質量和發展令人擔憂?!俺壷袑W”在獲得財政撥款,招聘教師以及優質生源等方面都享受著政府的特殊照顧。人們通常將這些超級中學成為當地教育的“航空母艦”,這種處于資源配置金字塔尖的學校已經造成當地優質教育資源的壟斷,不利于其他普通中學和薄弱學校的發展,造成了校際之間的教育不公平。
3.一味地追求升學率忽視了后進生,造成學生間的教育不公平
教育公平不僅體現在國家對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而且還體現在教師能夠公平的對待學生。然而在“超級中學”,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以及應對激烈競爭,教師們放棄班里的一些后進生,重點培養班級里有助于學校升學的尖子生。前面已經提到過,“超級中學”的生源除了依靠高分考進來的尖子生,還包括一部分擇校生。當這些擇校生未取得優秀成績,就被邊緣化。有些教師為了完成學校劃定給班級的升學率,將本班學生根據成績劃分不同等級,升學無望的后進生就不在老師關注的范圍內。與此同時,教師們在課堂教學、課下輔導以及教學管理中對待升學有望的學生和后進生有很大的區別。這種造成了“超級中學”內部學生間的不公平。endprint
四、難點:“超級中學”在未來教育公平的路上該何去何從?
1.打破“超級中學”的壟斷發展
一是政府要加強宏觀調控,促進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不僅體現在教育機會和教育權利的公平,而且還體現在教育過程的公平,我國的教育投入一直都不足,僅占國家GDP的4%。國家投入的嚴重不足導致有限的教育資源對薄弱學校投入更低。教育經費投入的不均衡造成了地區之間、城鄉之間、階層間在享用教育資源的有很大的失衡。此外,政府對教育資源分配的重心應該向條件薄弱的學校轉移。二是增強教師專業性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學校隊伍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學水平。學校可以對教師進行獎勵制度,對積極參加培訓的進行獎勵,激發他們培訓的積極性。三是家長要理性認識擇校。鼓勵家長理性擇校,要正確認識自己孩子的興趣所在,考慮什么樣的學校更適合孩子,學校的發展特色是否與孩子的興趣一致,上學距離是否方便安全等。
2.控制“超級中學”的辦學規模
一是拆分“超級中學”,適度規模辦學,促使其向特色學校發展。對于已經存在的“超級中學”,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對這些學校進行合理拆分,以促進這些學校向特色學校轉變。 二是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共享教育資源。一方面繼續加大教育財政投入,另一方面要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由于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和期望不斷增加。但是優質資源是有限的,所以要采取共享方式來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
3.鼓勵發展一批優質民辦高中,與公辦高中學校公平競爭
一直以來,由于民辦學校沒有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民辦高中教育存在招生困難,社會對其關注和了解甚少曾一度辦學困難,從而使初中畢業生集中涌入公辦學校,這也是導致“超級中學”現象出現的原因之一。擴大民辦學校的招生規模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普通公辦學校的就學壓力,也有利于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對待公辦、民辦學校之間的競爭,切不可以利用公辦高中的優勢來比較民辦中學的劣勢,限制民辦中學的發展,損害教育的公共性和公平性,有競爭才有活力。因此公辦高中要勇于探索,積極創新,敢于參與公平競爭。
參考文獻:
[1] 秦亞洲,傅永濤,等“. 超級中學”成教育資源“掠食者”[N]. 新華每日電訊,2012-03-12(5).
[2] 王獻留.安徽渦陽“高中城”的秘密[EB/OL]. (2010-10-18) [2014-09-25].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01018/2723790.shtml.
[3] 楊占港,唐文博,張永,董安民.解讀一個教育神話—河北省衡水中學探秘[J].《基礎教育》.2006-04-30
作者簡介:周思岐(1989-),女,漢族,四川成都,湖北大學教育碩士在讀,從事教育管理方向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