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教學活動,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彌足輕重。它為學生利用課堂接收有效英語輸入提供了一個重要渠道,也為教師成功地指導學生學習創設了情境,從而達到師生雙邊交流的目的。
關鍵詞:提問策略;英語課堂;學習積極性;教學有效性
課堂提問就是在語言輸入、輸出以及相互交互的過程中,達到語言教學的目的。通過課堂提問,教師可以創設英語語言情境,調控教學過程,強化教學內容;學生也可以獲得二語輸入的過程,積極思考,培養用英語分析、概括、表達的能力。在對中學英語課堂提問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存在著很多問題:教師提問的目的更多是為了知識的強化;問題之間聯系不夠緊密,缺乏邏輯關系;提問類型較為單一,即多采用展示性問題設問,并不對內容含義、啟示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提問方式不適合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候答時間較短,不利于創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反饋方式沒有照顧學生的心理,未建立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等。作為教師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反思與掌握提問策略方面的知識,則可以有效地避免類似錯誤,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一、提問前準備階段
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結合教學目標、學習者認知及心理特點,科學合理地設計問題,以切實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明確提問的目的。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支配控制和調節著整個教學過程。目標的確定是提問活動開展的前提。教師在備課時應明確課堂教學中提問應達到的目標,并根據目標設計相應的問題。其次,選擇提問的內容。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以教師提問的側重為依據,因此教師應選擇重要的內容提問。課堂提問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手段。問題內容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要與生活相聯系,教師要善于提一些學生在課文中找不到現成答案,而又與課文關系十分密切的問題,以利于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最后,問題要接近學生“最近發展區”,具有啟發性和引導性。提問的本質在于使學生在知識、認知和思維水平上得到提高。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接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的問題才能夠促進學生進行積極思維,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當具體切合學生的原有基礎和心理特征,不能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才能引起學生的探索活動,并在探索活動中培養創造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提問階段
課堂有效提問是一門教學藝術,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把他們帶入一個奇妙的問題世界,使之積極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從而培養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提問時,要十分注重方法和技巧,以強化學生的認知。教師應選擇恰當提問方法。第一,提問問題語言應簡單、清楚,運用學生所熟悉的詞匯。教師對學生提問的時候,提問表述應該嚴密、詳細和清楚,為學生思考指出明確的焦點和方向,避免模棱兩可。
第二,合理分配展示型問題和參考性問題的比例。學習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擴充知識,而是通過信息的分析和綜合來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展示性問題不可過多,要盡可能地提問啟發思維的參考性問題,這是教學關鍵。 例如,可先用展示性問題引出話題,引導學生參與對話,然后再用參考性問題來深化話題的討論。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的比例還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來設計,對于具有較高語言交流水平的學生,教師設計的提問應以參考性問題為主,使學生在回答問題中能獲得更多的知識信息,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積極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語言交流水平一般的學生,教師則應設計一定比例的展示性問題,只要能起到復習鞏固原有信息的作用即可。如果出現意外的情況,教師應及時調整問題的難度。如果問題的難度超出了一般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一些答題信息,來幫助他們澄清思路,幫助他們去思考。這樣也可以保持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并且做到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第三,提問的方式應是先問題,停頓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然后再提名。問題提出后,應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機會,營造和諧民主教學情境。建議課上提問后,適宜增加等待時間,給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一般來講等待時間不宜超過20秒,否則學生會有懈怠傾向。在這段時間中,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自己的問題,給予提示,誘導并幫助被提問的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教師要注意提問后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避免在學生尚未想好如何作答時請別的學生來回答。
第四,要給予每個學生均等回答問題的機會,提問機會要均等(王曉紋,2004)。成功的課堂交流應該覆蓋盡可能大的范圍,有效的課堂最重要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有課堂參與的機會。在課堂提問時,要盡量照顧到多數學生,不要老是找尖子生、課堂上比較活躍的學生回答,應給不喜歡回答問題的學生更多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例如,可采用多題聯系提問法,就是先提出一個問題,然后按座位前后左右順序回答,使每個學生都有練習機會,這樣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有明顯的幫助。提出挑戰性問題,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知識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促使成績好的同學得到更好的發展。對這類挑戰性問題的正確回答,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能力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提問后階段
課堂提問的最大的意義在于它提供了師生、生生課堂互動的一個平臺,及時對學生的提問或回答給出應有的評價,是教師提問有效進行的保證。教師對學生回答的每一個閃光點,都應予以及時的肯定和表揚,讓教師的想法及時反饋給學生,增強他們回答問題的成就感和信心,特別是學習上有些困難的學生,他們的自卑心理比較重,壓力很大,教師的一點點表揚,會像照亮他們前行的燈塔一樣,給以他們目標、信心和動力。只有及時地肯定反饋,才能活躍英語課堂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們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取得進步。反饋要適度、合理并及時。教師應對學生即使很小的進步也給予肯定。表揚是對學生能力的認可,尤其是稍差的學生更加需要表揚,表揚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和具體化。endprint
四、提問教學有效性的啟示
首先,要突出提問教學的主體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學生敢于提問的勇氣和精神,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明確提問不僅是教師的權利,更應是學生的權利,讓學生大膽設問,或教師回答,或學生回答,師生通過互換角色能促使學生認真學習,獨立思考,不斷總結歸納,切實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真正使英語成為交流性語言。教師要聯系實際,從學生角度創設情境,讓學生想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一些新穎別致、妙趣橫生、能喚起學生求知欲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想探個究竟,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培養了學生的提問意識。在課堂上,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留給學生充分思考和探索的時間,讓學生善問,尊重學生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經常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競爭合作,讓學生互相質疑或向老師質疑,鼓勵學生有疑就問,特別是對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而且有時學生的提問能幫助教師拓展教學的空間。總之,有效的提問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敢于交流,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大大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其次,英語教師應具備有效提問的意識。探討英語教師課堂提問策略,對教師如何組織英語課堂進行有效提問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由傳統的知識灌輸者變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要按照學生學的規律進行教學,讓提問時機適合,難度適中,內容適宜,使全體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都能有所收獲(李穎,2011)。提升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策略,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摸索。課堂提問的確是師生之間相互尊重、彼此溝通的橋梁。教師設計出既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認知規律的問題,又設計出能啟發學生思維,對已有認知結構重新組合的問題將會是課堂的亮點。教師還要對發問效果進行詳細客觀地評估,對呈現問題的方式、難易程度、提問的順序、層次的清晰性、時機的選擇等進行自我評價,這利于提高教師發問技巧,實施有效教學。
結語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追求課堂教學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很多。教學提問策略是加強師生之間的相互交往,提高學生成績的一種有效教學技能。只要我們在處理每一節課、每一個教學環節時,以學生為主體,根據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問題,同時要在課堂上靈活掌握提問策略,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使我們的學生在有限的課堂里盡可能地學到無限的知識,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唐柏紅.關于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教學探索.2011
[2]王曉紋.高中英語課堂中的提問策略.蘭州學刊.2004(4)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獲得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資助,“基于ARCS動機設計模式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5-QN-502.
作者簡介:熊銳(1988.09 -)女,漢族,河南息縣,助教,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單位:信陽農林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