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飛
摘 要:職業教育是對受教育者施以從事某種職業所必需的知識,技能的訓練,因此職業教育亦稱職業技術教育或實業教育。職業教育是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塊之一。如對職工的就業前培訓、對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培訓等各種職業培訓,以及各種職業高中、中專、技校等職業學校教育等都屬于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應用人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
關鍵詞:職業教育;職工;產業工人;生產操作
職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也可以說是人自身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發展到某個特殊時期的產物。職業教育在將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同時,還要對現實的勞動力進行再教育、再加工。現代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20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知識老化日益加快,知識與技術半衰期在19世紀時約為30年,進入20世紀80年代已縮短到5年左右。一次性的教育與培訓很難使勞動力工作終生,現代職業人一生都要進行不間斷的知識更新,才能適應突飛猛進的科技發展時代。職業教育由于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系比普通教育更密切,因而在勞動力再培訓中它比普通教育有更大的優勢,更適合對勞動力開展繼續教育與培訓。
1 職業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職業教育對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有別于其他類型教育之處,是它對社會經濟服務的直接性,它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直接從事生產操作或經營管理的一線專門技術人才,與普通教育相比,職業教育與生產力、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更為直接和密切,具有很強的直接參與經濟活動的主動性、能動性。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的發展首先是通過人的勞動能力的再生產來實現的,職業教育投資最終體現在人的勞動能力的提高上。職業教育將個體由自然人進化為職業人,將以體力勞動和運用經驗技能為主的簡單勞動力,變成腦力勞動和運用科技知識為主的復雜勞動力,從而提高勞動力的智能素質,改變勞動力的形態,為經濟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增添強大的后勁,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經濟的增長。
職業教育推動經濟發展的還在于它可促進將科學技術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就科學技術而言,它被研究產生后,僅只是一種間接的生產力,當它還未轉化為生產工具并為勞動者所掌握時,它還只是一種生產的潛力。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是基礎,科學技術的普及、推廣與應用則主要依靠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培訓的就是要培養千百萬掌握和運用科學技術一線技術人才。這類人才是科學技術與現實生產力之間的橋梁,這就是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的本質聯系。今天的職業教育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明天的科學技術的發展與后天的生產力水平。
大量事實也證明,職業教育水平高的國家和地區,其經濟發達程度高。美國、德國、瑞士、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都是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推動經濟發展的典型。職業對我國發達地區的經濟推動作用也十分明顯,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最好的地區如上海、蘇州、青島、大連、深圳、寧波等,也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這里面不難看出二者的聯系。
2 職業教育推動市場競爭力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浙江永康市有個企業以80萬元的年薪聘請了兩位上海的工程師和高級技師,設計并生產出1臺電動工具樣品,拿到廣交會上,外商一看,這個樣品與德國的同類產品在技術與性能上已經非常接近,然而價格卻只有德國的一半。這位外商很高興,當即簽訂了10萬臺的定單。可是在第一批2萬臺交貨時,沒有一臺產品是合格的。結果這個企業只能承擔違約責任,損失了500多萬元。其中的原因很明白,那一臺樣品是用高薪聘請工程師和高級技師生產的,而那2萬臺是由普通工人生產的,缺乏應有的技能素養。
通過這個故事由此可見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職業教育應是一種以職業為導向的教育類型。國家教育部曾明確提出:“職業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確定辦學目標,找準學校在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中的位置,培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面向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的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可見,就業導向政策的出發點是為了優化資源配置、突出職業教育的辦學特色,更好的發揮職業教育服務于社會、服務于經濟的功能。這在現階段對于緩解就業壓力,調節勞動力結構性失業,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縮短畢業生與職業世界之間的差距具有現實意義。就業導向作為現實條件下的一種應對措施,對突出職業教育的就業功能具有積極意義,但作為職業教育長期發展的政策導向,則可能對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就業導向的基本邏輯思路可以概括為:就業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職業教育是與經濟關系最為緊密的教育領域,是直接為經濟界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教育,因而職業教育應該以就業為導向。而這一邏輯思路的基本前提是從經濟的視角來強調職業教育的功能。在就業導向的指導下,許多院校把學生的崗位就業能力作為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強調培養學生勝任某一工作崗位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完成某一工作任務所需的競爭和合作技能,應聘工作時所需要的求職技能等,把培養目標的關注點放在學生的初次就業上,這不利于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職業教育不是授人一技之長、謀一工作崗位的功利性教育,而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關注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教育。只關注學生的就業能力會把職業教育引向教育目標狹窄化、教育行為單一化的道路上去,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職業教育具有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重功能,但其核心功能是育人。職業教育關注的不僅是受教育者的就業能力,而且是受教育者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
3 職業教育本質是技能升級
以職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需要人文教育與技能教育相結合,職業教育是為學生從事某一職業提供的職業準備教育,其目標是形成學生的職業能力,促進學生的職業化,就業能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職業能力不是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簡單相加,而是在學習掌握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基礎上,通過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實際運用、遷移和類化,并與相關的一般能力整合而成的,它由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方面構成。專業能力是指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基礎上而形成的專業實踐能力,即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完成職業工作任務的能力,這是職業能力最基本的體現,也是從事某一職業所必不可少的。方法能力是指具有不斷獲取新信息、能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學習更新知識和技術的能力。當前,由于知識技術創新和衰退的速度加快,一技之長的使用時間大大縮短,學會學習已經成為勞動者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方法能力已經成為職業能力的核心組成部分。社會能力是指一個人在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應具有的交往與協調能力、競爭與合作能力、團隊精神、責任感和抗挫折的能力等??茖W技術的快速發展,引發了勞動組織、勞動形式和生產方式的不斷變革,社會能力在職業生涯和社會生活中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要真正使學生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初步具備這三種能力,就需要人文教育和技能教育相結合。
職業教育對于每個國家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它與社會與人民息息相關,職業教育造就了一批批的職業技術人才,讓每個人都有合適的崗位,同時這些人才的上崗也在間接上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科技的躍進做出了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林克松,石偉平. 改革語境下的職業教育研究[J]. 教育研究,2015,(05):89-97.
[2]和震. 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問題與促進政策分析[J]. 中國高教研究,2013,(01):90-93.
[3]姜大源.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理性追問[J]. 教育研究,2011,(11):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