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的學生資助形式日益豐富,切實解決了一大部分學生的經濟困難。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響,當前的學生資助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問題。如何構建精準學生資助工作機制,是我們教育界人士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學校資助;精準資助;工作機制
1 前言
2015年,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先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在當前形勢下,要提升國家資助政策的精準度,發揮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平臺的作用,使國家學生資助工作落到實處,能使每一個確實需要幫助的學生受惠。”在袁部長的指導下,學生精準資助工作開始提上議事日程。確實,由于一些因素的影響,學生資助工作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構建精準學生資助工作機制,是我們教育界人士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2 學生資助工作面臨的困難
目前,我國的學生資助形式日益豐富,切實解決了一大部分學生的經濟困難。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響,當前的學生資助工作還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認定依據比較簡單
從目前來看,學校認定貧困生的過程中,主要依據學生舉證、學校評定的方式。學生向學生提供各種證明(如殘疾證、低保證、相關單位開具的貧困證明等),然后通過班級評級和學校評定相結合的方式,認定貧困生之后,再采取公示方式。這樣的一套流程存在認定依據過于簡單,標準不夠科學的問題。學生出具的貧困證明可能是不真實的,而學校由于時間、精力等方面的問題,難以逐一走訪申請資助的學生的家庭。這樣的資助可能存在造假之嫌。
2、認定標準不夠合理
目前,教育部對認定貧困生的標準有一些規定,包括“家庭經濟困難,月生活費來源(含家庭、親友及學校提供的各種資助)持平或低于學校所在地政府規定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難以維持正常學習和生活開支”,滿足這些條件的學生,即可被認定為貧困生,但是這樣的認定標準明顯比較籠統,難以真實判斷出申請資助的學生的家庭情況,在資助工作中可能會造成不良影響。
3、認定程序不夠規范
如今,學校在進行學生資助工作時,基本是采取學生申請、政府證明和學校評議的方式。這樣的方式看似合理,其實不然,認定貧困生的時間比較緊,任務比較重,認定資料也比較多,輔導員和相關工作人員由于擔心出現“漏評”現象,所以采取“平均主義”的做法,擴大認定范圍而降低了資助的精準度,這也不利于提升學生資助工作的效果。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當前的學生資助工作存在一系列問題。如果落實國家提出的精準資助精神,是學校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3 構建精準學生資助工作機制的對策
實現精準資助有著廣泛而深遠的意義,如何使真正需要資助的學生得到幫助,我認為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1、建立認定指標體系
目前,我國已經有很多學者研究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指標,但是這些指標比較側重定性評價,忽視了定量評價的作用,所以在認定貧困生的過程中難免出現一些差錯,我認為,學校認定貧困生的過程中,要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有機結合在一起。鑒于我國當前已經進入了大數據時代,所以我認為發揮大數據技術的作用勢在必行。
我們必須承認,只靠教育部門,難以獲得學生及其家庭的所有資料,所以學校以及其他學生資助管理機構要建立大數據信息服務技術平臺,教育部門、公安部門、民政部門都要參與其中,共享資料,為精準學生資助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和信息。具體而言,學生資助管理機構要先提煉出申請資助的學生的數據庫標準字段,結合專家咨詢意見,建立貧困生認定指標,然后將相關定性數據轉換成定量數據。比如一級指標要包括生源地、家庭情況、學生具體情況、輔導員評價意見等,二級指標包括生源地經濟發展情況、學生及家庭成員殘疾和重大疾病情況、家庭固定資產情況,顯性消費情況等。綜合各方面意見,真實判斷出申請資助的學生的情況,為精準資助工作提供依據。
2、實施差異性資助形式
目前,學生資助形式還存在比較單一的問題,難以滿足貧困生學生的真實需求,所以在精準資助工作的思想指導下,實現差異化資助有著深遠意義。學生資助管理機構要優化資助經費的分配方式,按照貧困生的實際情況判斷出貧困指數,然后進行差異性資助。在這個時候,資助管理機構要發揮大數據品壓低作用,對學生進行前期的數據提取,為資助指標的動態分配提供有力參考,使資助資金能切實分配給有強烈需要的學生,解決他們在學業方面的經濟困難。同時,資助管理機構還要深入學生群體進行調查,通過面談、在線聊天等方式了解貧困生對資助形式的需求,比如有些學生并不一定需要金錢方面的資助,他們需要學校提供一些創業機會,使他們實現創業心愿,管理機構要對學生信息進行動態調整,使資助政策落到實處。
3、推廣動態化資助模式
目前,學校基本采取以學年為時間單位的定期化管理模式,這個資助時間跨度比較長,可能難以滿足貧困生的實際需求。所以我認為建立學生資助信息動態管理系統是當務之急,按照貧困生認定指標體系,精準界定資助對象,并實現一個學生一個資助號,然后借助大數據技術平臺的作用,動態監測資助對象和家庭情況,及時發現他們的難題,當資助對象的情況有所好轉,可以將更多的資助機會轉給其他有需要的學生。
4 結束語
總之,構建精準學生資助工作機制是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有助于實現資助資源的優化配置,學校要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切實提升資助效率,真正為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袁貴仁. 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全面加強依法治教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袁貴仁部長在2015 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 http: / /www. moe. edu. cn /publicfiles/business / htmlfiles / moe /moe_176 /201502 /183984. html,2015 - 01 - 22.
[2]張光明.建立精準資助機制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全面推進學生資助工作再上新臺階———在2015年全國省級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會議上的講話[Z].2015-02-05.
[3]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對高等學校生活特別困難的學生進行資助的通知(教財〔1993〕51號)[A].1993-07-26.
[4]鄭嵐.高校貧困生資助認定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1:31-47.
[5]靳京陽.高校貧困生認定和資助問題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3:16-19.
作者簡介
張磊(1971-),女,山西運城人,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理研究員,本科,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學生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