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義 鄭春
摘要:文章通過對多元智能理論進行分析,闡述了物理學科知識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最后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基于多元智能理論視角,總結了一些改革策略。旨在拓寬物理學科知識教學渠道,保證物理學科知識教學改革的順利與高效。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 物理學科知識教學 改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0-0046-01
一、多元智能理論簡介
多元智能理論的特征簡而言之可以歸納成四個大點,即個體職能間組合的形式千差萬別,個體智能均適宜多元整體的方式存活于世,個體智能實質上所指代的是個體的創造力和實踐力,個體智能可以看成是某一特定環境或者文化的表現形式。
二、關于改革必要性
時代在不斷發展,我們同世界各國的聯系日益緊密,當國內的經濟體制、社會生活發生改變,原有的教學形式也應當有所改變,而這也正是物理學科知識教學進行改變的主要原因,即為了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并且通過對后現代主義知識觀進行解讀我們會發現,在不斷的發展中知識本身所蘊藏著的個體性、建構性、價值性以及情境性逐漸顯現出來,即我們從思想教育的角度出發,需要重新對知識概念進行理解與定義,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契合當下的教育需求。加之在新時代背景下,所形成的知識概念相對以前已非常全面,其打破了理性主義時代知識觀的局部性,將更多的個人知識、經驗知識、情感體驗知識、實踐知識以及緘默知識等歸納到一起,使其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而后傳統知識的功能觀慢慢被新知識體系及其概念所替換,在新知識領域之中,知識本身所蘊含著的概念內容十分豐富,并由于是一種動態生成形式,因為其所代表的不僅是智能與理性的代名詞,更重要的還是一種教育終極目標的追求形式,是當代學生賴以成長和學習發展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課程改革,能夠強化物理學科內容同學生社會生活以及社會經驗之間的聯系緊密性,當物理知識概念不再是理性主義固守的枷鎖,當狹隘的傳統物理教學枷鎖被打開,學生的眼界得到拓展,認知領域越來越開闊;再加上物理知識類型呈現出多元化,無論是物理教學方式,還是物理學習方式均是多元化,這顯然與以往物理單一、被動和機械式的物理學習有著明顯區別,改革后的物理學科將封閉式、強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改變,師生關系變得不再緊張,更多的是在一個相對輕松的課堂氛圍下,開始課程教學。可見,物理學科知識教學進行改革非常有必要。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論視角的改革策略
(一)合理顯現物理學科知識內涵
為了確保物理學科改革后顯現出公共客觀的學科特性,就必須采用多種手段將物理學科知識內涵恰當地顯現出來。在物理學科教學之中,我們可以將多樣性的知識呈現方式看成是當代媒體作用的結果,即在多媒體的應用下以不同的方式展現出知識內涵,并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符號系統選擇不同的認知方式來學習。
具體而言,在多元智能理論的影響下,物理學科知識所呈現出的知識面目多種多樣,但無論是哪一種呈現形式,均要求學生必須在正確理解知識內涵的基礎上,對知識內涵更深層次的涵義進行解讀,并保證不會改變物理知識原本的涵義,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理解到掌握物理知識內涵的重要性,也只有這樣才不會在知識內涵理解過程中出現問題,產生歧義。
(二)科學激發物理思維
學生對于物理學科所展開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知識具體的呈現方式決定的,因而在知識教學中,我們應注重的不再是學生知識接收的程度,而是注重采用怎樣的方式將一種智慧過渡到另外一種智慧之中,即針對物理學科知識的轉換并不是指將其轉換成其他門類知識。諸如:化學、生物等,將其轉換成一種現代化的智能語言,諸如概念、圖畫和肢體等語言形式。而基于多元智能理論視角,對物理學科知識教學進行改革便是為了從學生知識理解的角度出發,找出理解知識的起點,即需要應用類比等方法幫助學生利用自己熟悉的經驗或知識內容來對不熟悉的知識進行理解和分析,此方法有助于消除他們對物理學科新知識的畏懼感、恐懼感,從增強學習信心開始,在不斷學習中起到思維激發與拓展的作用。
(三)有效滲透生活化
知識來源于生活,因而當下所進行的物理學科知識教學改革必須遵循生活本質,即了解社會發展現狀、學生生活實際以后再選擇適宜的改革方式。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基于智能化理論視角,對物理學科知識教學改革相關內容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前者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工作,在豐富教學形式的同時,還提高了物理知識教學效率,即使枯燥的課堂也會變得活躍、生動起來。
參考文獻:
[1]吳瑾.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物理課程概念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2]唐瑤. 多元智能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
責任編輯:孫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