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飛
摘 要: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媒介,信息技術引領著教育行業的發展方向,同時也傳遞了一種新的教學思維。尤其在中專語文教學過程中,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運用使得教學過程朝著數字化、智能化不斷發展,這樣的教學環境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可以優化教師的教學設計,從整體上優化中專語文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媒體;中專語文;教學拓展;教學創新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技術越來越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但在新媒體環境下,中專語文教師如何將新媒體技術跟傳統教學課堂進行高效結合,最大化發揮其作用,一直都是中專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難題。本文從在教學過程中引進新媒體技術的必要性出發,去談論一下新媒體環境下中專語文教學的延展與創新。
中專院校開展語文這樣的公共基礎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可以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學生盡早去適應社會。中專語文教學方式要一直創新,要根據時代發展做出相應調整。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技術越來越廣泛應用于中專教育領域,也在改變著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新媒體教學可以給中專語文學習帶來諸多好處,也可以進行中專語文教學的延展與創新。
一、中專語文使用新媒體教學的優勢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專注力
很多學生的學習自制力差,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擾,在語文課堂上容易出現走神的情形。這樣或是因為課堂內容太過枯燥乏味,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或是因為學生的學習自制力差,容易去發呆、走神。而新媒體教學則可以完美的解決這樣的教學困惑。教育學上有視覺智能教學思維,學生對于色彩、圖案的認知遠大于對于其他信息的接收,而新媒體教學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強調對于學生的視覺刺激,將語文課堂的文字信息轉化成圖片、視頻信息去讓學生接收。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方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本知識,更主要是讓枯燥的課堂變得更加趣味化,讓那些學習自制力差的同學能提高學習積極性,充分去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提高中專語文教學質量。
(二)有助于教師進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將對于整個中專語文教學環節進行整體的把握規劃,從備課到講課再到課后總結、布置作業等一系列教學環節進行設計,保證教學環節的順利進行。教學設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中專語文的教學質量。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可以更容易去利用網絡信息資源,通過海量的數據資料去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通過網絡環境的豐富教學資源去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去借鑒學習優秀名師的教師設計,來幫助中專語文教師獲得教學水平上的提高,設計出更貼近中專學生實際的教學環節。通過新媒體技術更好的豐富教學內容,更好的優化教學環節,拓寬教學的渠道,真正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提高。
二、新媒體環境下進行中專語文教學的拓展與創新
(一)鼓勵學生多多閱讀,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當今社會處于一個快節奏的時代,閱讀也呈現出快餐式、碎片式的特點。很多人都無法安靜地閱讀一本書,都是拿著各種通訊工具看著新聞一拉到底。面對這樣的社會常態,中專語文教師要擔起教師的責任,鼓勵學生回歸閱讀的本真,引導學生培養好正確的閱讀習慣。特別是在新媒體環境下,學生獲得閱讀資源的方式越來越便捷,網上數字圖書館、各類電子書籍,學生足不出戶便可以接收到海量的閱讀資源。中專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多閱讀,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認知境界,讓學生可以以更大的格局去看待世界的變化。要積極鼓勵學生去利用電子資源進行廣泛地閱讀,但不能碎片式閱讀,只追求閱讀數量,要讓學生學會去精讀細讀,細細評味文章。讓學生得到升華。閱讀可以拓寬中專學生的知識面,是一個可以提升自己文化素養的過程。
(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適應信息化時代
在利用新媒體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接收到來自互聯網的海量信息資源。面對這樣的信息環境,中專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去進行教學拓展,幫助學生去培養信息素養,學會去進行信息整合,將那些無用的信息剔除掉,最大化利用信息。培養這樣的信息素養,不僅可以有效利用信息資源,更可以去適應好這個快遞發展的時代,把握時代發展的潮流取向。在中專語文教師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去進行甄別信息,面對互聯網上良莠不齊的信息,中專生對于信息的判斷能力還很欠缺,通過實際案例的詳細分析,幫助學生去更好地辨別信息,去處理好信息。通過中專課堂上養成的信息素養,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去適應語文學習,更可以幫助學生利用這個高級認知能力去適應社會。
三、結束語
中專語文教學的首要目標便是去調整學生的學習心態,重新對學習語文產生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在新媒體環境下,將新媒體教學手段應用在傳統語文教學課堂中,不僅可以去迎合學生新的認知取向,更可以去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新媒體教學是中專語文教學突破瓶頸的一項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廖德書.基于新媒體背景下中學語文教學的延展與創新[J].亞太教育,2013.
[2]楊勁平.新媒體背景下中職語文情景化教學的策略[J].職教通訊,2015.
[3]齊兆賢,馬忠強.新媒體時代語文教學的實踐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