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圓
【摘 要】本文探索將瑤族羊角長鼓舞引入中職課堂教學中,在教學內容選擇、技巧訓練課、舞蹈復習課等方面進行實踐,并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表現形式、民族情感四個方面反思羊角長鼓舞在中職課堂的教學實踐。
【關鍵詞】羊角長鼓舞 中職課堂 實踐 反思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8B-0164-02
與普通教育是以文化知識的傳授為主要教學目的不同,中職教育是在受教育者掌握一定文化知識的基礎上,對其展開職業技能和專業技巧的教育,其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道德素養。因為中職學校生源構成相對較為復雜,學生實際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教師在開展民族舞蹈—— 羊角長鼓舞的教學時,需要先了解每個學生對此部分舞蹈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舞蹈功底,然后制訂最佳的教學方案。本文探索瑤族羊角長鼓舞在中職課堂教學中的實踐。
一、羊角長鼓舞概況
羊角長鼓舞是兩安瑤族鄉的民族舞,其是由狩獵興起,通過祭奠來傳承,在慶典中不斷發展的,本身包含著十分悠久的發展歷史。羊角長鼓舞的內容十分豐富多樣,韻律和曲調風格多變,表演過程中的動作舒展且大方,本身具有十分濃郁的瑤鄉民族特色,屬于兩安瑤族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但是,因為此類民族舞蹈產生和傳承的年代相對較為久遠,所以其在傳承和保護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羊角長鼓舞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濃厚的瑤族特色,反映了瑤族健康向上的傳統文化,2010 年其被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冊之中。
二、羊角長鼓舞在中職課堂的教學實踐
(一)結合學生狀況選擇教學內容。與藝術學院中舞蹈學科的專業訓練不同,中職學校舞蹈訓練的專業程度相對較低,中職學生只需要掌握舞蹈的基礎知識理論和技能。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精心地挑選不同的教學內容,將舞蹈科目的教材劃分成基礎訓練、羊角長鼓舞技能訓練、舞蹈創編等幾大板塊,讓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各項有關民族舞蹈的基本功、表演身段、各類舞蹈動作的組合等,還能學習到日后工作實踐中應用這些知識技能的應用能力。例如,在羊角長鼓舞教學教學中,因為舞長鼓的人數一般在 3 人以內,如果人數較多,那么這些人拍打的節奏就無法統一,這樣就會導致舞羊角的人無所適從,導致表演十分混亂。因此,教師在教授這一舞蹈種類時,應當先向學生傳授舞蹈要領,明確舞長鼓和舞羊角人數的數量,確保演奏期間不會出現節奏不統一的問題。
(二)降低技巧訓練課的教學難度。初中畢業生是中職學校的主要生源,從年齡段來看,其身體發育已經基本定型,但其中的大部分人員都沒有受過十分正規、專業的民族舞蹈知識和技巧的訓練。因此,在安排舞蹈實踐教學課程時,對羊角長鼓舞的“膝顫”“順擰”“前挺”“后靠”的原生態體位教學,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身體狀況、興趣愛好、特長、所處年級等安排不同層次的舞蹈課程和每周的舞蹈課時。從教學內容這一角度,將基本訓練工作中軟開程度、控制能力、舞蹈技巧的訓練課程的教學課時進行合理的安排,通過不斷降低舞蹈訓練過程中彈跳、開度、軟度訓練難度的方式,盡量在教學過程中避開學生生理條件上對學習舞蹈基本動作的局限性。在基礎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借鑒現代舞蹈的教學合格訓練方法,以學生的頸、頭、掌、腰、臂、腿等作為基礎訓練階段的重要環節,結合站姿的正確訓練,從分解到綜合聯系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肢體靈活性與舞蹈動作表演時的協調性。在對學生腿部軟度進行訓練時,可以選擇大踢腿和壓腿的訓練方式;在訓練學生跳躍能力時,可以選擇“小跳”的訓練形式;在翻的訓練過程中,選擇“踏步翻身”的訓練方式;在轉的訓練中,可以選擇平轉這種方式。
(三)改善舞蹈課復習辦法。中職學校的舞蹈教師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升民族舞蹈課程的教學質量,不僅要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還需要鼓勵學生在課后經常復習課堂上教授的知識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學習問題,在課后復習的過程中逐漸地解決、鞏固與提升。教師在選擇復習辦法時,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表演組,選擇舞長鼓者、舞羊角者,鼓勵學生以集體復習的方式為主、以分組復習的方式為輔,以便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借助集體的力量復習課堂教學期間涉及的所有基礎理論知識和基礎技能,從而了解自己在每堂課上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而不斷完善自己學習到的舞蹈動作。
三、羊角長鼓舞教學反思
(一)對羊角長鼓舞課堂實施的反思。因為大部分中職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都沒有接觸過羊角長鼓舞的舞蹈理論,對它的理解也不是十分深刻,有些學生甚至還不了解舞蹈的具體概念,在舞蹈學習的過程中不喜歡練習舞蹈基本功,怕累怕痛,在實踐課程教學結束后不會主動練習基礎知識理論和基本技能。這樣就給羊角長鼓舞教學在中職學校的開展造成一定的阻礙,影響其實踐教學水平。就目前來看,中職學校瑤族羊角長鼓舞課堂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教師對該舞蹈教學的認識不全面,在課堂實踐教學期間采用的教學模式相對來講過于單一,導致學生沒有產生很強烈的學習意識。二是中職學校認為單獨開設瑤族舞蹈課程可有可無,這就導致舞蹈教育邊緣化,使得舞蹈教學水平的提升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受到極大的阻礙。三是大部分學生都是由初中直接升入中職學校,本身的藝術素養和舞蹈基礎較差,這導致民間舞蹈教育的課堂實施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二)對羊角長鼓舞教學方法的反思。就當前中職學校民間舞蹈課程的實踐教學情況來看,無論是舞蹈教師還是學習民間舞蹈的學生,都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以便促進中職學校舞蹈教學水平的提升。第一,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創新課堂教學方法,逐步通過教學實踐來發現舞蹈教學中存在的規律,從而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結合舞蹈教學的具體特點,將新的教學方更好地應用到舞蹈課堂教學中,改善以往單一的授課模式。第二,教師要強化自己舞蹈教學的認知度,通過全方位地參與到舞蹈教學反思中的方式,為創新瑤族舞蹈教學理念和模式提供有效支撐,從而為瑤族舞蹈實踐教學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第三,學生要正確認識學習民族舞蹈的重要性,將羊角長鼓舞學習納入培養和提升自身藝術素養的范圍之中,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習民族舞蹈的積極性。第四,教師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為舞蹈實踐教學的開展提供足夠的影像、音響等設施,并借助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促進教學信息的更新,從而為中職舞蹈教學的開展提供充分的活力。endprint
(三)對羊角長鼓舞表演形式的反思。羊角長鼓舞起源于祭祀先祖盤王,起源于人民生產生活中的肢體動作語言,作為民族的活性歷史,它著重表現一個民族的文化、風情和生活習慣。流傳至今,也有慶節日、豐收、賀喜之意,羊角長鼓舞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交錯著民族的融合,吸收了新的形式,但目前中職學校的羊角長鼓舞表現過于單一化、樣板化,缺乏美感;技巧過于生硬,難以表達民族舞蹈的精髓;另外,舞臺的大量炫技掩蓋了舞蹈的實質,致使學生只掌握皮毛。
因此,中職學校對羊角長鼓舞的表演形式,應定位其民族內涵,在技法上,舞蹈的技巧不是單純技巧,而是風格化的技巧。另外,該舞蹈是抒發人們內心的真摯情感、寄托自己的理想而產生在人民之中的,應注重情感的渲染與主題的刻畫,呈現人物的細膩、靈活,進而促使主題表現的協調性和完美性。
(四)對羊角長鼓舞表現的民族情感的反思。隨著現代社會消息傳播的高速發展,羊角長鼓舞逐漸從廣場走向劇場,舞蹈的功能已不僅僅是一種視覺功能,更賦予了情感功能,必須“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用我們自己的眼光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切實表現出其民族寄予的情感。老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充分了解舞蹈的整體內容,深入了解瑤族的傳統文化、地理環境、生活習俗等。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結合特殊的舞美和音樂,注重創設各種情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建立既符合教學規律,又富有民族情感、風格和氣質的民族舞蹈,并升華到民族自信,加深對民族文化的認同。
總之,在中職教育中引入羊角長鼓舞這一教學科目,教師不僅需要重視課堂實踐教學,還需要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思考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羊角長鼓舞作為民族舞的重要組成,其本身帶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如果中職舞蹈教師對這種舞蹈類型的了解不充分,就無法針對這一民族舞蹈種類制定出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實踐教學方式,提升反思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反思舞蹈課堂實踐教學問題的過程中應當加深自己對民族舞蹈的了解程度,通過不斷創新自身的教學思維模式來創建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民間舞蹈在中職課堂教育中的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曾 瑾.在中職舞蹈形體課堂引入舞蹈療法的思考與實踐[J].教師,2013(23)
[2]梁 藝.西部本土民族歌舞在高師舞蹈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28(30)
[3]朱 琳,王琳靄.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初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5(1)
[4]周 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竹竿舞引入中職體育課堂的研究[J].小作家選刊,2016(23)
[5]尹 嫄.湖南省民族舞蹈引入高中課堂教學思考[J].教育,2016(7)
[6]章 瑜.中職數學課堂引入“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實踐與反思[J].職業教育,2013(4)
[7]陳 婧.地方民族舞蹈元素走進課堂的實踐嘗試及意義探索[J].北方音樂,2015(21)
[8]秦 麗.探究式教學模式在中職舞蹈教育中的實證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4(4X)
【基金項目】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本土羊角長鼓舞傳承的可為途徑探究實踐——以學前教育為例”(GXZZJG2016A106)。
【作者簡介】董 圓,鐘山縣職業技術學校學前教育舞蹈專業教師,研究方向:民族舞蹈教學。
(責編 劉 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