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丹
摘要:文章在分析了政校企協協同共建技師院校特色專業系的內涵、建設目標和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廣州市白云工商技師學院(以下簡稱“白云”)建設服裝特色專業系的研究與實踐現狀,提出了形成校企合作長效保障機制、構建政校企協協同發展動力機制、建立多權力中心的服裝特色專業建設公共治理機構、校企貫通一體的服裝特色專業系合作文化等對策與建議,引導不同類型技師院校走特色化發展道路。
關鍵詞:校企合作;服裝特色專業系;對策建議;協同創新
(一)服裝特色專業研究界定
服裝專業特色反映了服裝專業與其他專業存在的不同,國家教育部制定的技師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就是從建設目標、培養模式、師資隊伍、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社會服務等方面對專業特色進行考核,技師院校的特色專業是在明確的辦學思想指導下及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對進一步提高技師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起到重要作用、被行業企業、社會及學校一致認可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是一種高水平、高標準、高質量的專業,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優質專業。
(二)服裝特色專業系的界定
特色專業系特指在現有技師院校辦學體制下,通過構建政校企協共建共享管理體系,協同校內外優質教育資源共同開展專業及專業群建設的長效機制的構建, 在人才培養目標、專業布局、課程體系、教學團隊、教學條件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協同創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能充分體現辦學定位,獲得行業企業和社會認同并具有較高社會聲譽的學校二級教學單位。
特色專業系建設立足協同創新視域,通過建立教學管理工作組協同校內外優質教學資源開展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就業創業等任務,建立專業建設工作組完成專業及專業群的建設、評價及預測退出機制。群建設、特色專業及專業群支持區域支柱產業及產業鏈轉型升級與發展、系是政校企協多方協同創新支撐平臺。
一、廣州市白云工商技師學院服裝特色專業系建設的實證研究
廣州市自 2014年確定啟動特色專業學院,在對國內外技師院校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臺服裝特色專業系建設發展規劃、管理辦法、遴選標準及檢查驗收標準等管理制度。2015年廣州市屬所高職院校正式啟動特色專業系遴選建設工作,各技師院校堅持政校行企協同推進,通過專業特色凝練、系特色提升等環節,經過兩輪嚴格遴選,一批特色專業系獲得立項建設,短短三年時間,廣州市職業教育取得了質的飛躍,白云成為第44屆世賽中國集訓基地。
(一)政校行企協同發展,共建服裝特色專業系體制機制
白云牢牢把握“互利共贏、協同發展、功在育人”的合作理念,通過聯合先后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廣東省財政廳、廣東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中國服裝設計行業行會、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廣東省內知名企業開展戰略性合作。
白云積極參加國家勞動部、廣東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開發組織國家職業標準的研發、試題開發與考評員培訓工作,借力打造一批名師,并借此平臺推廣白云教育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廣東省財政廳提供專項資金500萬元,系統化的整體規劃設計了服裝實訓場室。白云與政協企,共同承辦各類大賽,及組織師生參加各類展示和大賽活動,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目的,從而打造服裝專業的品牌工程。
白云與溢達、以純、真維斯、廣州歌莉婭、麗晶軟件等200多家大中型企業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共建“教學基地”和開辦冠名班,為實施“校企雙制”和工學結合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融合企業文化,推動服裝特色專業系文化建設
服裝特色專業系立足專業人才培養與服務服裝行業企業相統一,構建服務服裝行業企業文化體驗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系堅持“人才培養服務行業企業需求”,對接服裝行業企業的生產特性,堅持組織全體學生到服裝行業企業服務的精神。近年來,服裝特色專業學院在組織學生參與企業實踐活動中,白云服裝特色專業系校企文化成為典范。在企業實踐活動的社會大課堂中,系曾先后榮獲“優秀企業實踐團隊”等榮譽稱號。
二、推進服裝特色專業系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一)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建立政校行企四方協同合作機制
技師院校與企業的合作實際上是學校與企業之間的一種資源交換與共享,解決技工院校與企業合作的瓶頸問題就是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合作機制,通過服裝特色專業系項目建設實現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四方在辦學組織管理協同、雙師隊伍建設協同、人才培養協同、 技術開發協同和資源成果協同,建立開發、共享、高效的協同創新育人新模式。
政府主導作用在政策引領、管理規范和協調統籌三個方面發揮作用,首先是建立強化政校行企協同創新各方功能的組織,政府發揮應有主導作用,落實技師院校人才協同創新培養的規劃,搭建政校行企四方協同對接的平臺。其次是政府制定鼓勵行業企業參與技師院校人才培養激勵政策,落實政府財政資金扶持政策的具體措施。再有是出臺規范政校行企協同創新的長效運行的保障文件,落實政校行企各方按照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簽署協同協議,規范合作行為,保障各方在協同創新中的合法權益,達到實現政校行企四方協同創新的效果。
(二)建立貫通一體的服裝特色專業系校企合作文化
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需要深入把握技師院校校園文化的特征,以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為目標、學校教學活動為載體、師生教風學風建設為重點,以制度文化、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建設為切入點全面展開。將優秀企業的競爭意識、創新意識、敬業精神、團隊精神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培養目標中,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宣傳企業的創業史、展示企業的競爭優勢、傳頌企業的精髓文化,用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與優秀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大大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
三、結語
以專業群為載體建設的服裝特色專業系,在建設思路上,將攜手行業、企業、中職學校全面參與建設方案確定、教學內容實施,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特色; 在建設模式上體現以重點專業為龍頭,3—5 個專業為支撐的政校行企協同建設;建設內容上,將從體制機制、教學團隊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及校園文化等方面,以服裝特色專業系的建設促進特色專業及特色專業群內其他專業的發展,凸顯學校辦學特色,實現專業、教學團隊及校企各方的協同發展, 提升專業整體競爭力。 通過服裝特色專業系的建設和示范引領,全面推進技師學院職業教育特色化發展,提升技師學院教育對產業發展的促進和帶動作用,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Z].2014.6.
[2]關于促進我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見[Z].穗府辦[2013]2 號,2013-2-22.
[3]汪源浩,季舒鴻.基于中外合作辦學的高職特色專業建設探索[J].教育探索,2013(2):54-56.
[4]蔣新革.基于SWOT分析探索高職骨干院校發展戰略[J].教育與職業,201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