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笑謙
[提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用人單位對地方高校行政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但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對該需求回應不足,行政管理人才培養供需矛盾紛紛出現。本文以就業為導向,對地方高校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供需環境進行分析,剖析地方高校行政管理專業人才供需矛盾的主要成因,并提出以就業為導向的行政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建議。
關鍵詞:就業;行政管理專業;職位需求;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8月29日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各高校紛紛恢復開辦行政管理專業以來,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取得了長足進步。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各方面對行政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一支與新時期發展要求相匹配的公共管理類隊伍。而當前地方高校的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普遍與社會需求脫節,行政管理人才培養供需矛盾現象在國內地方高校紛紛出現。為了積極迎合社會需求,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應用型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成為當前各地方高校行政管理專業研究的熱門問題。
一、地方高校行政管理專業人才供需環境分析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處于快速發展期,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環境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在這一背景下,需要對此加以分析,以便培養出一支與新時代需求相適應的行政管理人才。
(一)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就職公共部門優勢不足。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公共部門一直以來是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夢寐以求的就業去處。但從近幾年形勢來看,行政管理學生對口進入公共部門就職越來越困難,這主要是由于公共部門就職“逢進必考”、專業需求職位限制、人數限制以及基層工作經歷限制、競爭激烈等諸多原因,因此以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等公共部門為主要就業目標的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生屢屢受挫,順利進入該領域就職的應屆畢業生為數不多。最終導致行政管理專業學生陷入了“學非所用”、“有價無市”的困境。
(二)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就職私人部門成為無奈之舉。全民創業時代的到來,如民營企業、個體等私人部門,在數量上逐年增多,再加之私人部門用人機制較為靈活,入職條件相對寬松等原因,私人部門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絕大多數去向。但由于行政管理大學生及家長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私人部門基本是他們就業的無奈選擇或者是跳板之選,因此他們抱以“未達成的心愿”的心態在私人部門參加工作,從事行政助理、行政秘書、行政文員等基層工作,更多的學生把私人部門的工作當作臨時跳板?;诖?,勢必會帶來用人企業與員工彼此不滿意的結果。用人單位認為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生本就缺乏核心競爭力,自身還存在眼高手低、對單位缺乏認同感、實踐應用能力較弱等諸多問題,總體評價不高。
二、地方高校行政管理專業人才供需矛盾主要成因
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出現供需矛盾,一方面歸責于就業與市場環境,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地方高校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出現了諸多的問題。
(一)高校政府企業相互割裂,缺乏職業需求分析。高校作為行政管理專業人才的輸出者,應當與行政管理專業人才的接收者,即政府、企事業單位之間形成有機對接。而目前的情形是,政府與高校、企業與高校之間在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和使用方面,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就像一家企業沒有對市場進行詳細調研,也沒有與客戶進行必要的溝通,生產出來的商品就很有可能出現不符合客戶需求的結果。所以,高校、政府、企業相互割裂,缺乏職業需求分析是當前人才培養模式出現供需矛盾的癥結所在之一。地方高校應意識到政府、企業需求的重要性,主動打破割裂現狀,相互協同達到共贏。
(二)地方高校與重點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相似,缺乏競爭力。地方高校在師資力量、生源質量、科研水平、資金支持以及硬件設備等方面相對“211”或“985”重點高校要弱勢一些,但縱觀地方高校和重點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卻十分相似。其實人才培養目標的界定原本就是原則上的,完全照搬重點高校關于行政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并非良策,反而忽視了自身高校的優勢及特色,從而造成地方高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優勢競爭力。
(三)課程設置不完善,職業實訓教育比重較少。首先,地方高校行政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有關實踐技能類課程比例較少,即便為數不多的實踐技能課程也存在形式單一、配套實踐設施不足的情況,導致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學用分離,不符合現代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其次,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科目過雜、專業特征不突出,使學生在招聘過程中往往很迷茫,最終造成嚴重的專業認同危機;最后,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人才培養中欠缺專業人士對自己專業的就業前景分析和就業指導講解等環節,學生很難準確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職業發展路向。
(四)師資隊伍背景單一,教學方法陳舊。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離不開一支經驗豐富的教師隊伍。高校行政管理專業的教師完全或者絕大多數來源于各大高等院校本專業的碩博研究生,他們具備較強的理論功底和科研能力,但由于這些高學歷的教師缺乏部門實踐經驗,在授課過程中難免采用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的接收信息的授課方式。這種授課模式時間一久,勢必會造成課堂上教學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更可怕的是助長了學生的懶惰心理,使得他們對知識不求甚解,逐步失去主動探尋知識的意識和習慣,結果導致培養出的學生缺乏充足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行政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具體探究
(一)高校與政府、企業間溝通常態化,做好職業需求分析。地方高校應意識到政府、企業需求的重要性,主動打破割裂現狀,相互協同,形成溝通常態化。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工作是社會需求分析,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適應行業企業的需要。社會需求分析可以從當前國內外、地方經濟形勢、專業發展方向、勞動力市場的供求差、職業崗位群的人才要求及行業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二)強化地方高校特色,實現錯位就業。在對行業企業所需人才進行職業需求分析基礎上,將需求轉換為人才培養目標。同時,為了提升畢業生競爭力,將劣勢轉化為優勢,實現錯位就業,地方高校應結合自身的辦學歷史與現狀,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將行政管理專業與高校強勢學科相結合,形成自身辦學特色,打造專業特色品牌,最終培養適合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例如,如果學校理工科是優勢專業,為了彌補文科弱勢,便可以在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面考慮和優勢院系聯合培養,以便在就業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三)加大職業實訓課程比重,規劃職業發展路向。行政管理專業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職業實訓教學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應更加給予重視。為了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不再是簡單的從課程設計上體現出學生必備的職業發展技能,還要將就業前景分析和就業指導納入人才培養模式其中,使行政管理專業學生意識到該專業人才培養路向并非僅有進入政府部門才是光明大道。私人部門同樣擁有廣闊的就業和發展空間。比如,可以外聘有關專家或者邀請有經驗的畢業生來校講座,為行政管理專業在校生構建由職場“小白人”蛻變為高級行政總監的職業生涯發展路向圖景。
(四)打造多元化教師隊伍,培養應用型人才。培養應用型人才離不開多元化的教師隊伍,打造多元化、多渠道教師隊伍,首先提供培訓、交流、進修的機會,及時關注行政管理專業前沿問題,能夠迅速準確地向學生傳達信息,引導學生對專業問題進行敏銳的判斷;其次,鼓勵行政管理專業教師到相關企業、事業等單位學習、工作,熟悉政府和企業運作環境,提高實踐技能,豐富實踐經驗;最后,高校在招聘教師時對那些在企業、政府機構、研究院等具有豐富實踐經驗且有意愿做學術的人才進行政策性放寬,將他們大膽引進高校,為學校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
主要參考文獻:
[1]譚玉龍,覃舉東.高校轉型背景下行政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構建——以河池學院為例[J].高教論壇,2017.3.
[2]張玉磊.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基于應用型導向[J].現代教育科學,2013.5.
[3]王小斌,邵燕斐.從社會需求思考高校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五邑大學為例[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2.
[4]董亞.獨立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長安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