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教育教學是我國整體教育事業中的基礎,對社會發展、人才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就我國目前小學教育教學而言,雖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亟待改變,本文從實際出發,根據小學教育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解決方案,為小學教育教學的進步與發展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小學 ;教育教學; 現狀 ;問題; 對策
小學教育作為我國整體教育事業的基礎,對社會發展、人才培養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與過去相比,我國現有的小學教育雖然取得了較大進步,但是不可否認,還有諸多教育問題亟待解決。隨著小學教育新課改的深入進行,對于現有的小學教育的教學、管理模式和制度都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筆者作為小學教育一線工作者,圍繞工作實際,分析小學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工作經驗,提出一些現實的解決方案。
一、小學育教學現狀和問題
教育的基礎是基礎教育,在我國基礎教育特指九年義務教育,而小學教育則是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部分。自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小學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小學教育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革變化。例如,小學教學設施有了較大的提高,校舍也進行了修繕改造;小學師資也受到重視,給予一定學習機會,師資水平有了極大提高;教學器材的質量和數量得到提高,教風學風得到相應改善。但是由于小學教育存在自身的復雜性和特殊性,依然存在著一定問題,一些頑疾人就存在,需要逐漸去努力改變。
1.應試教育思想影響評判
我國傳統的教育教學一直是以應是教育為主,雖然近年來強調素質教育,但是應是教育的影響依然存在,部分教育者還是以成績為核心來評判學生的優良好壞。在填鴨式的應試教育的成績評判系統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新創造力都受到了壓制,從而形成了許多“書呆子”,只會讀書,其他能力較弱,創新能力、綜合素質均較弱,與社會當下所需要的創新人才和高素質綜合人才的要求相悖。
2.教師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小學教育新課改進行過程中,小學師資隊伍建設雖然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與新課改的要求還存在一定距離。小學教師隊伍有部分人綜合素質較低、缺乏教育責任感,無法與現代社會的教育需求相匹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部分:其一,傳統應試教育思想與時代要求相悖。有部分教師始終以傳統應試教育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方式方法較為落后。有個別教師為了提高學生成績,通過體罰的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都會造成學生身心不健康發展。其二,現代專業知識不夠完備。小學教師常年工作在一線崗位,雖然有一定學習機會,但是由于工作性質較忙,相對來說,培訓機會還是較少,小學教師利用現代化先進教學設備、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以及對小學生健康心理成長的引導方式都亟待改進。
3.家校聯合亟待完善
小學生的教育教學不僅僅只是學校的一方面責任,應該是家庭和學校共同的責任。而大部分學校往往只注重校園內的教育教學,認為校園之外的生活和教育是與學校不相干的,因此導致了家校二者信息溝通的不對稱。學校和家庭的溝通僅限于小學生出現重大問題,而平時二者的溝通很少,這也間接導致了學校對于小學生的教育教學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無法充分全面了解學生的動態和心理,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無法真正體現出來,對于新課改的充分實施有一定阻礙作用。
二、當前小學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1.傳統應試觀念的轉變
針對部分教師單純以學習成績好壞定論學生,對學生進行評判評價的弊端,作為教育者應當及時對此種傳統應試教育觀念進行轉變。針對現行的新課改的要求,小學教育者應該制定更為適合現代社會的評價體系,應把全面培養高素質人才作為重要標準,培養發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小學生。小學時期,因學生年齡較小,無法擁有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此時作為教育者,更多的應該是幫助小學生形成基本的讀寫算技能、基礎的文化知識和簡單的社會經驗。因此,學習成績雖然可以作為其中一個指標,但是更多應該是注重學生的生活能力、學習習慣、社會實踐等多方面的培養,使小學生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真正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2.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
部分小學教育者綜合素質較低、缺乏教育責任感這一問題的解決,小學一線教育者應該隨時更新現有的教育教學技能,多提供給一線教育者培訓學習的機會,并提供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和手段,讓教育者能夠通過現代先進的理念和手段培養小學生優良的思維模式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同時在快樂的教育中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和愉悅感。在廣西部分地區,當地生活水平較低,教育條件有所制約,小學生所接觸到的社會新鮮事物較少,其思想也較為落后,對于未來沒有較大的理想,對于生活也缺乏較高的追求,而且留守兒童也較多,因此,小學教育者面對這一問題,更應該去學會與學生進行溝通,通過先進的教育手段和理念能迅速幫助困難學生解決學業上的難題。
3.家校聯合教育的重視
小學教育教學,并非是學校單方面能夠完成的,可以這樣說,校園是第一戰場,家庭則是第二戰場,兩個戰場相互支持配合,才能獲得勝利。學校應該形成一個暢通的與家庭溝通的橋梁,轉變傳統的被動形式,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聯系。教育者應該充分利用座談、家訪等傳統的溝通形式,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和生活動態,為小學生制定合乎其個人個體發展的具體教學計劃。同時也應充分發揮新媒體的作用,通過建立QQ群、微信群的網絡社區,讓學生家長與學校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平臺,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學生。同時教育者還可利用朋友圈、微博等網絡陣地,開發教育者個人的公眾號,及時發布相關的教學信息,讓家校兩個戰場真正聯合,為學生學業保駕護航。
教育的目的是讓受教育者在教育中身心獲得健康全面發展,應當充分發揮小學教育教學的力量,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有著只管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解決當前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非常有必要。小學教育者需要轉變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重視家校聯合的作用,這是小學教育教學中問題解決的主要對策。
參考文獻:
[1]吳久安.對小學教育管理的思考與探索. 小學教育. 2015(10).
[2]周煥新. 淺談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 中國校外教育.2012(04).
[3]趙娜. 淺析農村小學教育改革的問題與對策.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3(08).
作者簡介:李怡靜(1980-10—),女,山東榮城人,現工作于廣西桂林市崇善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