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取得較好成效的方法就是更好地應用默會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用默會知識,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還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針對默會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然后對小學語文使用默會知識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通過師生之間新型關系的建立,引導小學生對默會知識進行不斷的積累,并且對小學語文教學中默會知識的應用進行了分析,希望對默會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起到幫助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默會知識;實踐
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三觀是學校最主要的職責,特別是在小學階段,教師要做好自身定位,引導學生對世界和人生進行一個初步正確的認識。但是,通過一些資料分析就可以了解,很多學生受到課堂實踐知識有限的影響,并不能在實踐中很好地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課堂學習的機械性和社會的實踐性不能很好地相結合。但是我們認為,在小學這個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學生對默會知識的忽略是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更是尤為突出。
一、積累默會知識
1.增加默會知識儲備量
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默會知識儲備量,這樣才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默會知識進行更好的使用。默會知識和顯性知識存在一定的相對統一性,這就決定了教師不僅可以更好地積累默會知識,還可以有效增加自身的顯性知識儲備量,這樣對教師認識和感悟小學語文課文中的人物、思想、感情、知識點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幫助。增加學生課內外的閱讀量就是一種增加學生默會知識儲備量最有效的途徑。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最佳階段,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閱讀的機會,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更多的閱讀,比如,鼓勵家長租借、購買書籍、將課外閱讀的方法教授給學生,將學校圖書館中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推薦給學生進行閱讀。
2.提升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因此,教師和家長應當注意在增加學生閱讀量的時候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興趣,小學生如果長期閱讀相同的書籍很容易產生厭煩的心理,長此以往,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也會逐漸降低。為了鼓勵小學生將自己閱讀的成果展示出來,就可以在課堂上舉行相關的閱讀討論,通過這種方法增加學生的成就感,使學生有更大的動力進行主動閱讀。
二、營造氛圍
在語文教學當中最重要的一項課程資源就是學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經驗以及個人知識,教師在創設課堂教學情景時就應該以此為基礎,使情感氛圍營造得更加和諧。創設教學情境應該將“情”與“境”結合起來,教學情境應該做到有情有境,兩者互動才能將情感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又能使情感得到升華,從而獲得教書育人的雙重效果。教學情境如果有“境”無“情”,整個課堂就會顯得缺乏生氣,如果無“情”無“境”就很難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思想受到觸動。
比如,在對《荷花》這篇課文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完美地融合了“情”與“境”,充分做到了以情優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刻畫來進行“分步引導”,結合學生的直接經驗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各種情景,以此來喚醒學生的默會知識,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主導者,在某種程度上這樣的情感生成不僅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還超出了教學預設。在課堂上教師先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了解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觀看荷花的,然后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自己當成文中的主人公,想象自己對荷花可以進行怎樣的描述。從而將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更好地激發出來。在課中教師不僅應該引導學生掌握課文內容,同時還應該重視對學生思維和語言能力的訓練。比如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對問題進行回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應該限定標準答案,而是應該深入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有感而發地進行想象,使得課文內容更加生動。而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想象,對課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就可以進行更好的體會。在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并且努力營造氛圍、創造情境,讓學生在這種由“境”生到“情”發的轉變中進行更好的領悟、體驗以及探究,讓學生的身心受到更好的熏陶,為今后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審美的發展打好基礎。
總之,默會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須對其進行更好的掌握,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默會知識,并且將默會知識運用到今后的學習中,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就應該更加注重對默會知識的使用和掌握,在潛移默化中將默會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還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認識和學會默會知識,比如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設定多種情景、加強實踐活動等。
參考文獻:
[1]沈麗君.關于小學語文教學運用默會知識的實踐探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5(2):96.
[2]李向華.小學語文教學運用默會知識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2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