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進勇
摘 要: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使得人們對小學語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樂教學法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新興起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符合新課改對小學語文的要求。為此,以小學人教版語文為例,在闡述快樂教學法內涵和重要作用的基礎上結合具體教學實例分析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快樂教學法;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關鍵,在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下,選擇怎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成為有關教育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快樂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語文學習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快樂教學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快樂教學法的內涵和重要性
(一)內涵
快樂教學法和傳統的教學法相比是指將“快樂”的理念引入小學語文課堂中,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造積極、快樂、輕松的學習氛圍,從而進一步發散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重要性
經過實踐證明,在相對快樂、輕松的心情下開展學習能夠更好地促進思維發展,增強學生的學習記憶力。通過開展快樂教學能夠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在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下,人們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僅需要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學會閱讀和寫作,而且還要求學生能夠提升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快樂教學法以其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拉近學生和語文學科之間的距離,促進學生以更積極、更主動的態度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從而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進師生感情,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活躍語文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
生硬枯燥的課堂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不符合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育的基本要求。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活躍學生的語文思維,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從而更好地實現語文素質教育的發展目標。比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比尾巴》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做好多個動物的尾巴,在課堂中向學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動物尾巴”,教師的這一舉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之后,教師提問學生:仔細觀察動物的尾巴都有哪些特點?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通過這種提問活躍和擴展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文化素養。
(二)調節師生關系,打造和諧的語文教學課堂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語文學習比較被動。這樣的課堂無法發散和活躍學生的思維,也不利于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基于小學生思想活躍的特點,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和課堂實際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創設良好的氛圍,從而提升語文教學整體水平。比如在講授《哪座房子最漂亮》課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我們都有自己的家,請你們動腦思考一下,你心中的房子是怎樣的?看誰的想象力最豐富!誰最聰明!”在教師的提問下,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積極思考,向教師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這樣的問答教學模式不僅拉近了師生距離,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形象力,活躍了課堂氣氛。
(三)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開展生活化教學
要想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習效果,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開展語文教學,通過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來拉近語文學習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降低學生語文學習的難度,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的愉悅感。比如在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柳樹醒了》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抽時間帶領學生到室外觀察柳樹,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加強對柳樹形態的認識和了解。之后,帶領學生回到教室開展教學。這樣的課前活動為課上教學提供了重要的支持,通過之前的觀察能夠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對柳樹的基本印象,之后結合課文內容更好地進行學習。再比如學習《媽媽的愛》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對自己好不好,表現在哪里這一類的問題,幫助學生回憶生活中母親對自己的愛,之后再反復品讀課文中的語句,結合生活實際和語言表達進一步感悟到母親對自己的愛。
綜上所述,快樂教學法是充分適應語文新課改要求的一種靈活的教學方法,符合小學生語文學習現狀、語文學習需求和語文學習認知特點。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語文教學要打破傳統語文教學的局限,通過教學情境創設、生活化教學、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等多種方式充分實現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學習,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目標,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梁鐘欽.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1):105-106.
[2]張力秦.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1(3):110-112.
[3]梁辰.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黑河學刊,2015(1):104-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