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核心,傳統文化經過漫長的發展和沉淀,成為了塑造國民人格和精神的重要財富。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想要提升教育效果,需要合理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其可以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資源,有利于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從而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傳統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10-241-02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在長期勞動中積累下來的寶貴財富,同樣是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的強大支柱。在高校素質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要途徑,一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如何在復雜的形勢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是高校教育者亟需解決的問題。而將我國傳統文化有機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發揮傳統文化的功能,達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的目的。
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價值
(一)有利于豐富大學生的思想
高校不僅是思想聚集的地方,更是我國悠久文明的傳承之地,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獨立思想和健全人格,就必須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我國傳統文化中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辯證和諧思想、愛國主義精神、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觀、重義輕利的義利觀、知行合一的實踐觀等等,學生通過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有助于豐富自己的思想,形成優秀的品質。
(二)有利于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延綿發展的主旋律,是激勵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重要力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比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等等,這些名句中體現的精神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并讓中國人民刻骨銘心,就是因為其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思想。如今,很多高校學生受社會不良思想的影響,追求利己主義、缺乏社會責任感和集體意識等,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育,養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牢固的愛國主義思想。
(三)有利于提升道德素質
我國自古以來就很重視以道德約束自己,所以,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一套系統的道德規范,主要包括忠、誠、禮、孝、義、信、廉、恥,忠主要是指忠于國家,盡己報國;誠主要是指求真務實;禮主要是指人際文明的規范;孝主要是指知恩圖報的愛心;義主要是指以正道為認識向導;信主要是指立身興業的基礎;廉主要是指正氣清白的根基;恥主要是指做人的底線。在我國民族之所以得以連綿發展,這些道德規范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規范了人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相處模式。在現代越來越急功近利的環境中,人們越來越忽視個人道德的修養,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有助于引導學生了解和學習傳統美德,將這些傳統美德促進個人修養的提高,從而為社會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
二、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分析
(一)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傳統文化
1.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在傳統文化中,存在著積極和消極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需要選取其中的積極因素,規避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一致的消極因素。因此,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思想政治教育為立足點,找到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融合互補的途徑,使傳統文化具有時代意義,從而讓學生在認知和接受傳統文化的同時,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規避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將傳統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意規避其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相違背的內容。傳統文化要與時俱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得益彰,不能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在繼承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應該根據社會發展的特點,調整傳統文化的發展方向,這樣的傳統文化才可以促進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養高品質的人才。
(二)在教學中加大傳統文化的比重
1.在課程體系中加大傳統文化課程的比重。高等學校并非單純的傳授技能,還要培養高品質的人才。在以往高校課程體系中,大部分都是重視專業技術的教學,而嚴重忽視了傳統文化的教育,所以,為了更好地將傳統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加強課程體系的建設。高校要樹立新的課程體系建設理念,加強傳統文化課程建設,彌補以往課程設置結構中不合理的缺陷,構建傳統文化的必修課和選修課,讓學生能夠全方面了解傳統文化,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教育的作用。在專業課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融入本專業相關的歷史發展內容,這樣學生在了解本專業發展脈絡中的同時,也了解了傳統文化。一般來說,這樣融入傳統文化,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專業和傳統文化的興趣。另外,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充分研究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選取適當的傳統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引導學生學習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摒棄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違背的內容,這樣批判性地繼承和學習,才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依舊是課堂講授方式。這種教學方法優點為所講授的內容明確、重點突出,然而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這種教學方法一般稱為“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因為在講授的過程中很容易忽視學生的實際情況,缺乏有效互動,導致課堂枯燥、沉悶,久而久之,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不重視學習,而教師獲此信息之后,教學積極性受挫,容易導致惡性循環。所以,在傳統文化課程教學中,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提升教學效果。
1.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因而,學校教育的目標不應該只是教授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都是按照教師的步驟學習,往往缺乏獨立思考的機會,總的來說就是被動的學習。所以,為了提升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教師應該在傳統文化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比如,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采用合作探究、案例式等教學方法,設置輕松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從而提升傳統文化教學效果。endprint
2.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現代科技手段進行輔助教學。比如,借助微信,達到信息實時共享的目的;借助多媒體,將抽象的傳統文化呈現為生動形象的圖像和視頻等等,通過信息科學技術的輔助,學生可以直觀地學習理論知識,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
(四)建立弘揚傳統文化的多重支撐
1.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高校可以營造濃厚的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氛圍,讓高校學生在學院環境和制度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要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就需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高等院校要正確認識到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在課堂教育中,還要注重建設獨特的校園文化,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余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因而,學校可以將傳統文化合理滲透在學校的日常工作中和各類設施中,比如,通過廣播宣傳、環境建設以及板報介紹等形式,讓學生在學校軟件和硬件設施上都能受到道德觀念、審美情趣以及價值取向的熏陶,從而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2.建立弘揚傳統文化的網絡平臺。教育部在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有規定,要借助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等加強校園網絡建設,根據青少年學生的學習實際,建立線上教育平臺。網絡是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因而高校要建立弘揚傳統文化的網絡平臺,在網絡上傳播正能量。在校園網絡建設中,通過建立知識性和趣味性并重的網站,開展傳統文化相關的欄目,讓網絡成為課堂教學之外的傳統文化教育課堂,進一步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
3.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高校的教育活動不能局限于校園,而是要借助當地的人文底蘊,將當地的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利用,根據課程特點,開展社會實踐,讓學生在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提高對傳統文化的感性認識和認同。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學校要注重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將抽象的傳統文化通過鮮活的事件和生動的形象來呈現。比如,高校為了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及博物館等,讓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感受優秀的傳統文化,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地區,存在很多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
(五)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1.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在學校教育中,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一個重要職責。所以,作為教授傳統文化的教師,首先自身需要具備深厚的傳統文化修養,能夠深入講解傳統文化的歷史脈絡內容,能夠引導學生明白獨特歷史文化現象的時代意義和特征。在傳統文化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將傳統文化講解深刻且通俗易懂,保證言之有理、論之有據,這樣才可以讓學生信服。另外,教師還要進一步優化知識結構,可以通過教師之間的交流,自我學習等,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以免固化或者僵化自己的認知,并且,教師還要加強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同時,為了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專業能力,教師還需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多媒體等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教學過程中的控制能力等,才能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建立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要想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必須建設優秀的師資隊伍。具體建設方法可以是:第一,積極引進專業院校的畢業生,加強教師隊伍的專業性和知識的系統性;第二,聘請技藝大師、民間藝人、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作為傳統文化教學的兼職教師,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三、結束語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高校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是非常重要的。傳統文化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校要將傳統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選用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協調的傳統文化,通過課堂教學、校園環境、建立高素質教師隊伍等途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加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參考文獻:
[1] 李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系統性與整體性研究[D].長江大學,2016
[2] 王東明,劉姬冰.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1)
[3] 蘭義超.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5
[4] 付秀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路徑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5(6)
[5] 蘇珍梅.關于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6)
[6] 歐陽九根,傅洪健.傳統文化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9)
(作者單位:湖南警察學院思政部 湖南長沙 410138)
[作者簡介:譚霞,副教授,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研究,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等課程。]
(責編:賈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