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 要: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原來機械單一的教學方式,轉而采取能夠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學方式,從而實現學生主動和富有個性的學習。基于此種要求的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開始被廣大教師所應用,它改變了學生以被動者身份對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進行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培養和恰當數學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小學數學為例,并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對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課堂上的具體應用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合作探究;問題情境;動手操作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對課堂內外的角色進行重新調整,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當做課堂主要教學形式,在此種教學模式中,學習主動權的掌握者由教師轉移為學生,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為主動和靈活,這既是對傳統機械單一教學結構的徹底顛覆,也是對師生角色和教學模式的改進變革。那么,我們該如何將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以合理恰當的方式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呢?下面,筆者在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對此問題展開詳細描述。
一、積極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由這句話我們可以得知問題的重要性。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問題不可少,它是促使學生思維積極展開運轉的重要載體,有了問題,才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的內涵和本質。然而,通過對小學生的觀察發現,目前小學生的問題意識普遍比較淡薄,究其原因,除了與小學生的自身內部因素有關以外,還與身為課堂教學活動指導者的我們沒有積極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的外部因素有關,這造成了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師的教學依賴性較大,缺乏自主思考問題的意識。鑒于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積極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熱情,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和主動探究,使問題成為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動力源泉。
例如,以《圓的周長》這節內容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按照課堂教學活動的步驟,我依次向學生提出了如下問題:
“認識圓的周長”:六年級一班和二班進行長跑比賽,一班跑的是圓形,二班跑的是正方形。(1)一班跑的路程實際上是什么?(2)二班跑的路程實際上是什么?
“正方形周長與其邊長的關系”:(1)如果想對這兩個路程進行比較,需要進行什么就可以?(2)如何才能知道正方形的周長?正方形的周長與它自身的哪些部分有關系?你是否能計算出正方形周長是邊長的幾倍?
“圓周長的測量方法”:(1)你有哪些好的方法測量圓的周長?(2)二班跑的路線是一個圓,你有什么辦法對這個圓的周長進行實際測量?
……
如此,我通過依據具體數學教學內容依次提出問題,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問題情境,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同時也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得到了有效發展。
二、組織學生進行動手操作,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與觀察思考的機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而動手操作,則是踐行新課標這一理念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動手操作,可以實現學生手與眼的協調活動,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材料的動態感知,同時,它能夠為學生提供小組合作和觀察思考的機會,使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例如,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這節內容為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自主探索環節,即要求學生四人為一組,每組在課前準備一個長方體紙盒,課堂上,將紙盒展開,在展開圖上分別用上下前后左右標明6個面。然后,要求各個小組對長方體展開圖進行觀察,觀察時思考以下問題:哪些面的面積相等?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之后,各個小組開始合作操作。待各個小組進行觀察思考和互動交流后,各個小組交流匯報結果,由我對各小組的觀點進行點評和總結。另外,在教學課堂上,我還涉及了拓展創新環節,此環節的設計方式如下:為每個小組提供兩個火柴盒,現在要將這兩個火柴盒包裝起來,要求每個小組給它設計一個包裝方案,并在組內說一說自己包裝的想法和原因是什么?然后,開始具體的操作、合作和討論,爭取設計出豐富多樣的包裝方案。如此,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動手操作,給學生提供了小組合作與觀察思考的機會,學生親自探究和經歷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概念的探索過程,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觀察能力,也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了積極的數學情感體驗。
總而言之,自主合作探索教學模式是新課改所提倡的一種教學模式,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將此種教學模式有效運用于課堂教學中,使傳統機械單一的教學結構得到徹底顛覆,如此,學生的學習也會變得更加主動和靈活,有利于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培養和恰當數學學習方法的掌握,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也能由此得以大力提升。
參考文獻:
[1]梁卓華.小學數學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12).
[2]李桂紅.小學數學自主合作學習淺談[J].學周刊,20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