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本富
摘 要:在創新教育背景下,學校創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勢在必行。文章分析了傳統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具體方法。在基礎教育階段,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切實可行的,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學生學習成績都是有利的。
關鍵詞:數學教學;創新意識;培養;創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30-0080-01
21世紀迫切需要各種人才,而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無疑是其創新意識的強弱。為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其創新意識的培養。研究表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極為重要,有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數學,有利于他們將來更好地生活與工作。本文探討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和諧關系,利于創新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研究表明,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數學教師在具體課堂教學中不應表現得過于威嚴,應盡可能和學生成為朋友,進而讓和諧的師生關系引領其創新意識的形成。例如,執教“用字母表示數”時,數學教師在黑板上出示這樣一道算式:2+3=5,要求學生用“字母表示數”的方式來進行變式練習。任務布置下去后,學生們立即展開思索。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在教室內不斷進行巡視,了解學生的思考情況。在巡視一圈結束后,數學教師邀請一名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剛開始時,這名學生十分緊張,顯得極為拘束。但看到數學教師和藹的笑容和鼓勵的眼神,這名學生也逐漸大膽起來,說道:“事實上,這個非常簡單,我們可將式子換成:2a+3a=5a,也可將式子換成2b+3b=5b。只要我們愿意,可以將其換成多種形式。”這樣的回答無疑是準確的,因此也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摒棄傳統的教師權威思想,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只要數學教師能充分尊重學生,真正愿意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真正愿意與學生成為朋友,那么學生在教師面前的膽量也會越來越大,進而在無形中影響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與發展。
二、教師引導,激發創新
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和形成需要數學教師的積極引導,唯有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地對其進行引導,方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具體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執教“角的初步認識”時,數學教師這樣說道:“同學們,我們用量角器或有45°角的三角尺很容易畫出45°角。但如若離開這兩樣東西,你們還能準確畫出45°角嗎?”問題提出后,學生們紛紛思考該問題,并不時進行動手操作。不一會兒工夫,便有學生這樣答道:“如若離開這兩樣東西,我們同樣可以準確畫出45°角。我們可以用直尺畫出一個90°角,然后在角的兩邊分別取相同長度,再連成直線,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直角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較小兩個角即為45°。”受該名學生的啟示,其后也相繼有幾名學生提出了一些看法。從他們提出的想法當中不難看出,其中充滿了創新意識。在具體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應做一個創新意識培養的引路人。在數學教師的精心教學設計及引導下,學生的創新意識便會逐步得以形成。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數學教師長期的堅持和努力。
三、故意出錯,質疑創新
故意出錯不代表無能,而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為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適當時機數學教師也可故意出錯,讓學生質疑,從而有效引領其創新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有意識出錯,利用有意識出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由于運用得當,取得的教學成效也頗為顯著。例如,執教“2~6的乘法口訣”時,數學教師故意在黑板上寫:6×7=48。看到教師寫出的這個算式,立刻便有學生說道:“老師,你這個答案寫錯了,答案應該是42。”聽到學生這樣說,數學教師隨即說道:“哈哈,看來老師真的是疏忽大意了,沒有背好乘法口訣。同學們,你們能告訴我有哪些好的乘法口訣背誦方法嗎?”問題提出后,有學生說道:“事實上,背誦乘法口訣時一味地按順序背誦是不行的,還應加上倒背和隨機背的方式。這樣一來,再遇到乘法時就不會發生記憶錯亂了。”除此之外,很多學生均說出自己獨特的乘法口訣背誦方法。這不僅是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體現,更可以對其他同學有所啟發。具體的教學實踐表明,數學教師的故意出錯而引起學生的質疑利于培養和提升他們的創新意識。因此,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妨適時故意出錯,讓學生做一名糾錯員,進而讓學生在糾錯中不斷創新,讓糾錯升華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結束語
創新意識的培養需要從小做起,需要數學教師為之不斷付出努力。數學教師應在潛意識中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當作主要目標。同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無法做到一蹴而就,更需要數學教師長期堅持方能真正取得預期成效。
參考文獻:
[1]徐鳳鳴.如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06).
[2]李炳輝.對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教學的探索[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