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卓
摘 要:《檀香刑》作為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是極富文化內涵的長篇小說。但是在當前對該小說進行的評價中總是過度的將重點放在酷刑文化描寫方面,忽略了對小說中含有的文化內涵的挖掘。高中學生在就《檀香刑》進行閱讀時,應當重點將閱讀與研究重點放在小說的文化內涵挖掘方面。本文簡要的就《檀香刑》中涉及到的文化內涵進行探討,以期為高中學生深入閱讀與研究《檀香刑》提供參考。
關鍵詞:《檀香刑》;文化內涵;民間文化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9-0-01
《檀香刑》主要是在“隱”性層面上就中國傳統文化進行表現,該小說以清末為背景,圍繞著趙甲、錢丁以及孫丙三個家庭的故事展開。在小說中重點的就中國傳統的刑罰文化進行深入的描寫,并就中國傳統的官場文化以及民間文化進行了表達,以文化批判的角度對舊社會進行批判。但這僅為表面的文化表達內容,其還蘊含了其他多種文化內涵。
一、《檀香刑》中所包含的殘酷文化內涵
酷刑主要是指向承受人施加導致其精神或者肉體遭受極度痛苦的不具備人道主義精神的處罰,人類歷史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會形成多種酷刑,其中不乏殘忍至極的刑罰,由此形成殘酷文化。《檀香刑》中詳細描述了6次殘酷刑罰的行刑過程,包括斬首、腰斬、閻王閂、凌遲以及檀香刑等。其中“閻王閂”、“檀香刑”都是莫言在小說描寫過程中想象出的刑罰,但這也是作者在探究中國傳統酷刑本質的基礎上進行想象創造的。但是其所體現的文化內涵并不僅僅局限于酷刑的執行過程,其還通過劊子手趙甲的闡述了行刑過程中的想法,并重點說明了酷刑在劊子手等執行者心中的神圣地位。并且其也將酷刑的研發與實施都看作統治者至高無上的威儀的象征,并以此表現自身在維護這種統治威儀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將殘酷的刑罰文化當做了法律以及權威的代表。但從故事本身看來,其也是對清廷的暴政進行抨擊的重要體現。[1]
二、《檀香刑》所包含的俠義文化內涵
俠義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精神文化,其相比儒學、道教等文化而言,雖不像其影響范圍那樣廣泛,但其依舊對中國人乃至中國歷史都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俠義文化特征通常被歸納為重信守諾、淡泊名利以及講義氣等。作者在進行《檀香刑》創作時,也在其中加入了大量的俠義文化,具體表現在多個具有俠義精神的故事人物身上。例如孫丙就是文中極富俠義精神的人物,在德國人入境修建鐵路的過程中帶領著義士進行抗擊,且在被捕后面對逃出牢籠的機會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慷慨赴死。另外,朱八與小山子也是文中體現俠義文化的重要載體,兩人分別是丐幫當代的領袖人物與弟子,本身地位低下且社會形象較差,但是在受到孫丙的抗擊侵略者的精神與行動的影響下,最終為了拯救受困的孫丙而遭人殺害。此外,錢雄飛作為小說中著筆較少的人物,主要是為了就劊子手趙甲的高超行刑技術而存在的,其在面臨戊戌六君子被殺的事件時,放棄了安穩的生活,為追尋心中的忠義而選擇刺殺袁世凱。但最后失敗被抓,并成為趙甲凌遲處死技術下的一抹亡魂。但是其在經受如此酷刑的情況下依舊表現出了自身的頑強與高貴品質,切實體現了自身的俠義精神。而這些俠義精神的背后又是在愛國精神支持下進行體現的。[2]
三、《檀香刑》中包含的民間文化內涵
民間文化是與廟堂文化相對應存在的文化類型,相比后者的嚴肅單調,其所表現的文化特征為活潑多彩的。而《檀香刑》中就細致的就多方面的民間文化進行了表現。其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其一,民間戲曲文化。小說中涉及到的民間戲曲文化主要是指具有地方特色的茂腔文化,在高密東北鄉流傳較廣,受到民眾的普遍喜歡。茂腔本身具有曲調自然、唱腔幽婉且通俗易懂的特征,莫言在年幼時便受到該戲曲文化的深刻影響,所以將該戲曲文化融入小說當中,能切實烘托小說的年代感與真實感。
其二,面子文化。面子文化主要是指中國人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愛面子講排場的心理狀態,過于注重形式化的東西而忽略事情的本質。在《檀香刑》中隨處可見的都是中國傳統的面子文化特征,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故事的發展,決定了任務的最終歸宿。以趙甲為例,其精通刑罰技術且不斷地進行刑罰鉆研,都主要是為了證明自身對國家法律的代表作用,是為了鞏固自身所謂的地位與榮譽。他時刻擔心由于犯人的不順從而導致的行刑失誤,影響自己的面子。其在行刑錢雄飛時就通過心理描寫闡述了其對于行刑的擔心,對自身乃至袁世凱的面子與光彩的擔心。另外,孫丙最終死在了行刑臺上也是在面子的推波助瀾的情況下造成的。朱八為孫丙提供了逃出牢籠的機會,并在孫丙拒絕后提出掐死他避免其受檀香刑的苦楚時,都以面子觀念為理由進行了拒絕,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結束語:
《檀香刑》作為另類的文化類小說,閱讀價值較高,高中學生應當通過對小說中的文化內涵的挖掘與研究,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并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所以,其應當積極就該小說中所蘊含的殘酷文化內涵、俠義文化內涵以及民間文化內涵等進行深入的分析,并結合小說所處的時代進行更加深入的時代思考與現實思考。
參考文獻:
[1]王恒升.文化的盛宴——論《檀香刑》的文化意蘊[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6:45-56.
[2]陳麗華.莫言《檀香刑》中的人性書寫[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6:75-7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