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瓊
【摘 要】初中化學的學習主要偏重于理論知識,但是,化學這門學科是一門實踐類的學科,學生需要有一定的化學實驗素養,所以,我認為,在學生開始學習化學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適當的培養學生實驗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 教學 思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034
從許多高校反映可知,許多化學專業的學生基礎實驗技能不過關,這也成為了阻礙學生進一步發展的絆腳石。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在化學這類學科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有必要在理論教學之余,適當加強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以下,我就從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方面談談我對初中化學教學的一些思考。
一、理論是基礎、理論教學要扎實
化學是初三新增的一門學科,相比其他學科,化學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在學習之前,教師應樹立學生的自信、讓學生有學好化學的決心。另外,還應強調理論的重要性,讓學生充分了解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和在升學考試中重要程度。
(一)知識零散繁多,培養學生整合知識的能力
初中化學學習以認識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為開始,然后學習物質的分類,其中根據不同的角度可將物質分為混合物和純凈物,純凈物又分為單質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分為酸、堿、鹽,酸也可繼續分類,可見化學知識的繁雜,要讓學生充分掌握這些知識,不僅需要學生本身的努力,還需要教師的科學指導。我認為,在每一章節中,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擬出大綱,使章節知識的結構清晰。在記憶時,學生可將每個標題下的知識對應分開記憶,會大大提高記憶效果。除此之外,學生可以通過巧記來掌握這些知識,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來記憶,如三氧化二鐵的顏色,因為鐵銹的主要成分就是三氧化二鐵,則可根據生活中鐵銹的顏色來記憶,形成這樣的關系后,學生看到三氧化二鐵就會想到鐵銹,繼而想到關于三氧化二鐵的一系列性質。讓學生養成總結知識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做演示實驗,加強學生理解
在學一些化學反應時,教學要求教師為學生做演示實驗,有時由于各種原因,許多教師跳過了這一步。這種情況往往會降低學生對化學的體驗效果,學生也會因為長時間枯燥的理論學習而產生厭煩心理。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的演示實驗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直觀的感受到書本上的知識變成了眼前可觀察的現象變化。
如鎂的燃燒實驗,通過演示實驗,學生可觀察到鎂燃燒時發出耀眼白光和生成的白色物質,鐵絲的燃燒實驗,學生可觀察到火星四射的現象,和黑色固體物質的生成,這讓學生親眼看到了耀眼白光和火星四射的現象,學生就能清晰的區分這兩者的差別,又如在含硫酸根的溶液中加入用硝酸硝化過的氯化鋇溶液會生成白色沉淀,在三氯化鐵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會生成紅褐色沉淀。
這些實驗現象直觀的展現在學生的眼前,會讓學生對化學的認識更為深入,這對學生的化學思想的形成有著很大的影響,也讓學生對這一化學反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更讓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的影響也會使學生對理論知識學習的態度發生變化。另外,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到學生的,所以,在做演示實驗時,教師的操作必須規范化,給學生做一個好的榜樣,這就要求教師有較好的實驗技能和充足的課前準備。
(三)章節測驗,幫助學生鞏固知識
初中學生自律能力還比較差,因此教師應擔任起監督學生學習的責任,又因為化學每章節知識量大,如果不能及時鞏固復習知識,達到學習目標,很有可能造成學生遺留的知識越來越多,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大。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習強度為150%為最優,即要求學生在學完知識后及時進行復習,這樣能使學習效果達到最優,所以通過每章節的測驗,不僅可督促學生在學完一章知識后及時復習,查漏補缺,避免知識空缺。還可以讓學生達到最優的學習效率。另外,教師可通過學生的答題情況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錯誤率高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也可據此來調整教學進度,制定適應學生的教學模式。
二、講解實驗注意事項
除個別情況外,大部分初中學生在化學學習之前很少接觸到化學實驗,所以對實驗的注意事項也沒有清楚的認識,如果不深入講解實驗注意事項,那么就很難避免事故的發生。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強調實驗教學注意事項。如實驗室的“三不原則”,不要嘗實驗藥品、不要用手直接接觸實驗藥品、不要直接聞實驗物品,另外要強調學生不要將實驗藥品帶出實驗室,教師還應針對具體實驗講解具體注意事項。在實驗期間,教師應與學生多溝通交流,指導糾正學生的操作。
三、注重學生實驗技能的掌握
從我的教學經驗中發現,有許多學生對化學實驗抱有很大的興趣,但在做實驗的時候卻不能端正態度,總是以一種玩耍的態度來對待實驗。導致學生表面上參與了實驗操作,實際上并沒有真正掌握實驗操作要點,這樣的學習是無效的。既浪費了實驗藥品,又浪費了時間,所以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對實驗技能的掌握,端正學生的態度,明確指出實驗基礎技能的重要性,這也是為以后形成良好的化學實驗素養打下基礎。
四、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
在初中化學的學習中已初步要求學生能夠簡單設計實驗,得出實驗結論,在深入學習化學的過程中,這方面的能力也極為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在講解這方面知識時注重思路的講解,如何通過一個原理設計出一個完善的實驗,通過什么樣的實驗步驟,利用哪些器材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讓學生逐漸形成實驗設計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社會需要的是理論與實踐并優的人才,教師應培養學生將理論運用到實踐研究中的能力,在此同時,也應讓學生意識到,死學理論知識是不明智的,要理論與實踐并重,全面發展才是社會要求的趨勢。
綜合上述觀點,我認為,雖然入門知識較為簡單,但在初中化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可輕視每一個知識點的傳授,也不可單獨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因為學生們要面對的不僅是一場場考試,還有社會對他們能力的要求,所以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也極為重要。在實驗技能的培養中,又應主要強調學生化學實驗思維的形成。
如果一個學生想要深入的研究化學,那在初期的化學思維習慣就很重要,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一個問題看待的角度和深度。所以,初中化學作為化學學習的入門,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挑戰,教師應該找準教學方法,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