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韜
【摘 要】在日益發展的今天,人們都關注健康。為了使新一代具有終身體育意識,本文結合我的教學經驗,簡述了我國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如何讓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了終生體育的意識呢?
【關鍵詞】高中體育 終身體育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046
近年來,我國人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對身體健康也就越來越重視。為了擁有強健的體魄,對于國人來說,學校時期的體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青少年時期是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也是中學進行體育教育的黃金時期。新課標崇尚健康與素質教育并存,通過體育實踐活動,關注學生如何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識,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一、我國高中體育教學現狀
體育課一直是必開科目,但由于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使得體育課名存實亡。之所以存在如此現象,是因為許多的高中為了追求升學率,體育又不占高考分數,久而久之體育課就被其他科目占有了。再者,一些學校由于缺乏體育器材、場地等,加上體育老師的責任心不足,對學生采取放羊式教學,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這就導致了學生對體育缺失了興趣。目前高中體育教學,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方式單一,甚至讓學生自由活動,這樣的教學方式使體育課變得枯燥,學生也變得對體育沒有興趣。
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從多方面汲取理論知識與教學經驗,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從而改變體育教學授課方法,跳出傳統的授課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興趣以及終身體育意識。
二、讓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了終身體育的意識
為了讓學生有一個強健的身體,我們體育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是體育與健康的最基本的理念。只要學生對體育有強烈的興趣愛好,那么他們會不約而同的參加體育活動。高中時期的學生,心理和身體都慢慢發育成熟,并且具有強烈地求知欲與求勝欲,所以教師在授課時可以結合具有競爭性和趣味性的競賽來充實教學內容。在準備體育競賽之前,因學生體質的差異性,教師需要對全體學生進行分層次,然后根據不同層次來分配不同的競賽目標,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達到他們的目標的時候,或多或少的存在成就感,只要老師可以鼓勵他們,那么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慢慢地就養成了。
除此之外,教師也需要注意男女生之間的差異,不能統一標準衡量每個人。當然,教師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需要向學生教授一些正能量,告訴學生孰重孰輕,對于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要進行表揚,對于不想參加的學生要進行鼓勵,從而加強學生對體育的正確認識和參與意識。
教師不僅傳授體育技能,還需要傳遞體育精神,例如:與他人合作的精神、規范和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等。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在較多的環節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精神的存在。學生體驗過體育精神,才會有所感悟,也會越來越喜歡體育精神。
(二)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
新課標指出高中體育教學不僅要有理論課,還要有實踐課,在進行理論課程的安排之前,老師需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水平,然后選用合適的體育理論教材,教師在課前需要及時的備課,并且還要有不同的方案。在課上,老師向學生傳達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講解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講解各類體育項目的比賽規則,及在比賽中遇到各種情形的緊急處理辦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于體育來說,實踐對于學生提高身體素質和體育理論知識的掌握,都有較大的幫助。在課堂上,畢竟時間有限,學生在了解了理論知識后,實踐的時間相對來說就比較少。所以,體育教師可以多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比如,我們可以多舉辦一些籃球比賽、羽毛球比賽等。通過舉辦類似的比賽,易激發學生的激情,使學生積極地投入比賽,積極地參加體育運動。我們還可以舉辦校級運動會,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讓學生明白體育精神,進而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三)重視交流與學習
交流在人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在體育教學中,也同樣重要。在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練習結束后,體育教師可以利用學生休息的間隙,邀請學生進行示范,并做出實時的點評;讓學生與老師進行技術的切磋,談論彼此的心得體會。教師還可以把學生分小組進行交流,小組間的成員,指出彼此的錯誤,并及時的提出解決辦法。在每個小組之間,通過每個成員的共同出謀劃策,使得所有學生得到共同提高與發展。在實踐的課堂上,可以適當的舉行一些比賽,錯誤技術、錯誤戰術等可以在競賽過程中矯正;比賽結束后,進行總結與交流。學生經過一系列的比賽后,可以體驗到體育鍛煉的魅力,激發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熱情。教師與學生一樣,要不斷的進行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與時俱進,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
(四)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
教學模式的“格式化”是由傳統的師生關系導致的。在新課標時期,因要求進行素質教育,故“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正是當下所需要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即教師需把學生放在首位,幫助學生可以自主的學習,并且把所學知識可以完全熟練掌握,在思想理論和實踐上實現完全開放的態度。老師可以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那么在處理師生關系時,要做到民主,同等對待每個人。
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提高身體素質,是高中體育乃至新課標教學的目標。與此同時,幫助學生學會與他人相處也是比較重要的。在學校里,學生要學會與老師的相處。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來授課,這樣比較容易與學生打成一片,但是不能為了迎合學生的興趣,而放棄教學內容。此外,教師要仔細觀察每個學生的異樣,主動去關心學生,照顧學生,讓學生自己感覺與老師之間的距離拉近。所以,體育老師與學生成為朋友,學生才會跟老師交心,老師改變策略,學生才愿意進行體育鍛煉,從而逐漸地形成終生體育意識。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終生的體育意識,是高中體育教學比較深遠的目標。但是,目前的體育教學存在許多弊端,導致體育教學的效率不高,所以,高中體育教師需要采取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體育競賽的常識、戰術及體育鍛煉的技能,從而促進學生更加的熱愛體育。同時,老師在教學中需留有時間讓學生去實踐,去檢驗理論的正確性,鼓勵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創新性思維,那么學生的興趣就會隨之激發,學生最終也會形成終生體育意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