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嬌
摘 要:讀寫技能,是小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需要重點掌握的技能。新課標背景下,開展語文主題學習中的讀寫結合教學,將兩種學習技能融合在一起設計和組織教學,對于強化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有著積極價值。本文重點探究了語文主題學習中,應用“情感引導,鋪設讀寫情境”和“微課滲透,點撥讀寫思維”兩種具體的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優化小學語文主題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 主題學習 讀寫結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156-01
1 引言
閱讀與寫作,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指出:“寫作是傾吐,閱讀是吸收,兩者缺一不可。”對于語文學習者來書,掌握良好的閱讀技巧,并同時兼具上乘的寫作技藝,是學好語文的關鍵,為此,探究一種良好的閱讀與寫作融合教學法,對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融合并非拼湊,它需要教育者用超人的智慧,發掘兩者的契合點,實現讀寫教學在轉換上的“無縫化”、“自然化”,以下,筆者將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談具體的實施思路。
2 小學語文主題學習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
2.1 情感引導,鋪設讀寫情境
豐富的情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精華,而當情感被點燃后,人類往往能夠發揮自己的潛能完成意想不到的事情。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只一名學生抱怨:“老師,閱讀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寫作卻需要靈感,我們缺的正是這種靈感。”學生的抱怨向我們教育者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如何在閱讀的基礎上,去激活學生寫作的靈感,讓“閱讀-寫作”的轉換變得水到渠成?而筆者實踐了一種“情感引導,鋪設讀寫情境”的教學方法,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例如,在《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中,我就采用了上述教學策略。首先,引導全班同學進行全文的泛讀,要求他們通過泛讀大致了解全文的內容,在具體的泛讀教學中,亦可采用分組朗讀、分段朗讀的方式進行。其次,要求學生進行精讀,精讀的重點放在第二自然段的“拖住敵人”,第三自然段的“引上絕路”,第四、第五自然段的“頂峰殲敵”,以及最后的“跳下懸崖”。具體的教學方法以個人分段精讀為主,在學生閱讀完成后,我將整個《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完全展開,向他們展示革命先烈為了掩護大部隊轉移,甘于犧牲自我的大無畏精神,以此激發同學們的愛國情感。最后,在將全班同學愛國熱情都激發到高峰的基礎上,我突然拋出寫作引導問題:“大家都被革命先烈的這種犧牲精神所鼓舞,想不想寫一篇文章去歌頌他們的這種精神呢?”“想!”全班同學異口同聲。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在閱讀的情境下,激發了全班同學的愛國主義情感,并以此為引子,進一步激活了大家的寫作熱情,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轉換變得順理成章,在情感被點燃的狀態下,同學們的寫作靈感異常飽滿,紛紛寫出了有血有肉,飽滿神情的文章。
2.2 微課滲透,點撥讀寫思維
信息技術教育手段日益豐富的今天,善用信息技術的魅力構建讀寫結合的語文主題教學課堂,也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思路。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可采用多種教學的形式,例如:多媒體教學、翻轉課堂教學、微課教學,通過信息技術這一有效的引子,去點燃學生閱讀和寫作的熱情,讓他們體驗到閱讀和寫作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意義,培養他們閱讀和寫作的積極性。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筆者則嘗試了一種“微課滲透,點撥讀寫思維”的教學方式,以微課這種信息化教學元素為主導,去點撥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的靈感。
例如,在《絲綢之路》這篇文章的教學中,筆者便利用微課構建了讀寫結合的教學情境。首先,在課前利用Camtasia Studio微課制作軟件,制作了一個時長為8分鐘的教學視頻,視頻的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前4分鐘為絲綢之路的展示內容,包含絲綢之路的古今變遷、沿途風光等,后4分鐘為我閱讀課文的示范視頻,通過視頻的引導,一方面讓全班同學了解了絲綢之路的歷史人文知識,另一方面讓大家聆聽了閱讀課文的技巧,初步獲悉了課文閱讀的重難點。其次,在微課視頻的鋪墊下,將全班分為若干小組,分別有“精讀組”、“泛讀組”、“匯報組”,每個小組有不同的閱讀任務,要求各個小組結合微課中的內容點撥,通過組內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研究閱讀課文的技巧。最后,當各個小組的探討結束后,便開展了精讀、泛讀和匯報教學實踐,班上朗讀的聲音此起彼伏,同學們的閱讀熱情也一片高漲,在此氛圍下,順勢提出了多個寫作的主題“絲綢之路之古往今來”、“談一談你對絲綢之路的認識”……微課和閱讀情境的引導下,大家紛紛拿起手中的筆,開始撰寫文章。
在上述案例中,微課成為閱讀和寫作教學之間的橋梁,通過微課同學們能夠了解到絲綢之路的動態景觀,建立起有關絲綢之路更為逼真的感官認知,并觀賞到教師的示范閱讀,對于后期的閱讀和寫作有著積極的促進價值。
3 小學語文主題學習中讀寫結合教學的優化建議
3.1 教師:創設多元化教學形式
在小學語文主題學習中,教師若想將讀寫有機結合起來建構科學的課堂,就必須根據教情、學情和生情,創設多元化的教學形式,本文中所探討的情感教學和微課教學,便是兩種具體的教學形式,通過實踐驗證,這兩種教學形式對于讀寫結合教學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在今后的教學中,還有更多更好的讀寫結合教學策略有待教師們的開發和實踐。
3.2 學生:多想、多聽、多練、多思
為了提升自我的讀寫技能,學生應該積極主動地配好老師,通過多想多聽多練多思的方式,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我的讀寫一體技能,將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思想滲透到自己的思維中,努力摸索,勤于練習,在實踐中養成扎實的語文閱讀與寫作技能。
參考文獻:
[1] 江蘇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會.南京曉莊師范陶行知研究會.陶行知文集[C].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
[2] 楊成凱.試談讀寫能力的培養——中學語文教學小議[J].岳陽師專學報,2008(6).
[3] 顧巧英.小學高段“說寫聯動”的實踐與研究[J].小學語文教學,20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