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慶玉
【摘 要】“特許經營實務”是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在分析了此課程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基于項目導入和任務驅動,對“特許經營實務”課堂教學改革進行探索和實踐,介紹了課程設計思路、課程項目具體設計和任務設計實例。針對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實現的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反思。
【關鍵詞】特許經營;任務;項目;教改
高職教育不僅要培養高技能人才,更要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課堂作為教育改革的直接陣地,課堂教學改革直接關乎人才培養的質量。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打破傳統教學的模式,探索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完成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要求的同時,注重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
1 教學現狀
“特許經營實務”是本校確定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五大核心課程之一,旨在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特許經營的基本概念和實踐操作要點,初步掌握特許經營方案的規劃與設計、特許經營合同的撰寫、特許經營手冊的編制、總部和門店特許經營系統管理、特許經營系統的推廣與維護等內容。此課程對學生的要求較高,要求學生綜合運用“連鎖門店開發與設計”“采購與倉儲”“經濟法”等多門學科知識,將投資創業、供應鏈管理、知識產權等一系列經濟管理理論加以靈活運用,采用系統化思維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給出合理有效的設計方案。由上可見,“特許經營實務”課程要求學生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同時對教師在課程設計、課堂授課上提出更高要求。但現在“特許經營實務”課程在教學上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如下:
1.1 缺乏合適的教材和案例
目前,“特許經營實務”這門課程的教材數量不多且內容多以理論為主,缺少具體的實踐案例,沒有明確的項目和任務設計。特許經營實務涉及特許經營體系的設計、推廣與維護等,內容環環相扣,這就要求教學案例能夠貫穿相關知識點。在教學實踐中采用的“特許經營實務”教材,普遍沒有明確的項目和任務設計,這就使得學生覺得該門課程比較乏味,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影響教學質量。
同時,教材普遍缺乏綜合案例:教材中的案例內容比較簡單,與理論知識點的關聯度不高;案例相對比較零散,難以給學生一個系統全面的認識,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也無法進行深入的分析。
1.2 課堂教學重商超零售,業態選擇單一
在課堂教學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普遍選擇商超零售業態,鮮有其他業態。從現有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來看,多是以培養商超零售業態人才為主,從而導致“特許經營實務”教材多采用商超業態的實踐案例,較少涉及其他業態。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每年發布的《特許經營年度發展報告》,特許經營涉及業態非常廣泛,如商超、酒店、餐飲、服裝專賣、教育培訓、健康休閑等,并且除商超外,其他業態發展迅速,人才需求數量巨大。
因此,“特許經營實務”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探索基于項目引導和任務驅動的“特許經營實務”課程設計,撰寫符合人才培養需要的教材,采用合適的案例教學。
2 課程教改探索
2.1 課程設計思路
依據本校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連鎖專業主要培養具有連鎖企業經營管理專業素質和實戰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能人才”。“特許經營實務”作為連鎖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課程項目和任務設計遵循人才培養方案要求,既要滿足學生熟練掌握本課程相關的專業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
課程教學中采用“項目導入、任務驅動”教學法,以開展特許經營的連鎖企業的實際用人要求為參考,依據特許加盟經理等職業資格標準的要求,將“特許經營實務”課程分為連貫的若干學習項目。學生在完成要求的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時,通過教學任務的驅動自主學習獲取理論知識,通過小組團結協作積累實踐知識,獲取實踐操作能力。
2.2 課程項目具體設計
教學項目的設計緊貼實際,遵循實用原則,任務的設計遵循實用性和靈活性原則。依據“項目導入、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要求,整合課程教學主要內容,設計以下七個教學項目,每個教學項目包括一個或多個需要學生重點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務,具體如表所示。
2.3 任務設計實例
將每個項目的設計細化到每個典型工作任務的設計之中,其中包括典型工作任務的名稱、學時、任務目標、任務方法建議、課前任務準備、任務工作組織實施、任務重點提示和本任務的考核與評價[1]。下面以項目三“特許經營手冊”中的工作任務二“制定××單店手冊”為例。
2.3.1 任務目標
(1)了解單店手冊的框架結構和完整內容;
(2)能夠撰寫某一具體特許經營企業的單店手冊。
2.3.2 任務方法建議
學習方法主要包括小組討論法、案例學習法等。
2.3.3 課前任務準備
(1)知識與能力準備,如管理學、經濟學、連鎖經營管理等基礎課程的相關知識準備;
(2)任務素材準備,如“如家” “紅黃藍” “福奈特”等多家特許企業的單店手冊;
(3)任務實施硬件準備,如連鎖經營實訓室及特許加盟店實地調研,或每年一度的上海特許經營展。
2.3.4 任務工作組織實施
這部分設計遵循“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過程序列,強凋學生是任務過程的中心,教師是任務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人。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訂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2]。
(1)資訊:教師提出撰寫××單店手冊任務,明確任務要求。
(2)計劃:學生分小組討論實施方案,并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點評并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工作方式方法,現場答疑;學生根據小組實際進行分工協作,制定任務完成計劃。endprint
(3)決策:掌握各小組的實時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出現的問題,給出正確引導。幫助學生再次梳理任務思路及可能用到的方法,進一步明晰后續的具體任務安排。
(4)實施:學生按計劃完成××單店手冊的制作任務。教師可通過面談、遠程協助等途徑指導學生,及時解答遇到的問題,并隨時監控任務完成的進度。此項工作在課后完成。
(5)檢查:學生對完成的任務成果進行展示,順序自定。小組先進行匯報展示,展示結束接受教師和同學的提問,小組成員回答問題,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各小組需匯總成果存在的問題及修改建議,以便進行再次完善任務成果。
(6)評價:對制作××單店手冊這一任務,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任務完成過程,引導學生總結提煉任務相關的知識點。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交最終的××單店手冊。任務完成后,填寫以下評分表,評分表由兩部分構成。教師和其他小組對“任務成果”部分進行打分,然后加權平均。其中,教師根據任務實施過程和成果評分,小組之間根據任務成果互評。“任務工作過程”由各組組長進行打分,根據任務實施過程中小組成員的表現評分。最后綜合“任務成果”和“任務工作過程”,給出每位同學的最終分。
2.3.5 考核與評價
針對連鎖專業的學生,課程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改革,采用“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因此,改革傳統的課程考核形式,取消期末考試,該課程的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20%)和任務評分(80%)組成,平時成績主要包括課堂考勤和紀律,任務評分根據各個項目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是對所有任務的評分進行加權平均。
3 教改反思
經過兩年時間,通過對本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 “特許經營實務”課程開展教學實踐,針對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實現的教學效果,反思“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的教學實踐,進行了總結。
3.1 課程設計需具備專業崗位能力
教學項目和任務的設計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緊貼企業實際,培養能夠為企業所用之才。因此,要求專任教師多去企業調研,深入一線企業進行實踐鍛煉,掌握相應崗位群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整合教學內容,從真實的工作崗位中提取教學案例,開發出適合高職學生特點的基于“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的課程,并且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項目實踐。
3.2 教學過程需有效組織
“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覺自愿的去完成任務要求。同時,教師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肩負著教學項目的管理、評價等工作。因此,教師需充分準備課程,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因該課程項目采用小組完成的方式,需設置合適的考評方式,有效杜絕“搭便車”行為。
【參考文獻】
[1]王瑋.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特許經營管理”課程設計與應用[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張潔.基于工作任務的項目教學在高職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
[4]曹靜.特許經營實務[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