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金時
【摘要】在小學低年級語文中,閱讀是一項重要的內容。閱讀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擴展課外知識。幫助學生培養語文思維和駕馭文字的能力,使學生對語言的運用更加得心應手。因此,閱讀不僅僅是學生自學的環節,更需要教師運用一定的策略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低年級;小學語文;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有些教師認為,低年級學生的閱讀障礙來自生字,覺得有些生字不認識學生就讀不懂故事,但是恰恰相反,個別的生字、生詞是不會影響學生閱讀的,反而會提高學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自己查字典認識生字,通過這種方法認識的生字,學生會有更深刻的印象。據研究表明,小學低年級開展閱讀訓練對學生的思維開發有重大作用。低年級學生處于思想啟蒙階段,需要淺層次、多方面的教育引導。閱讀作為小學生增長知識面的重要手段,需要學生能通過讀小篇章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意義,提高理解能力。
一、分小組合作,構建互助性課堂
這種通過學生對學生的實踐教學法獲得了很大成功。很多學校都采用這種方法。對于閱讀來說同樣適用。學生通過同桌或前后桌組合成一個小組,將好學生和一般學生合理組合,在每組間錯開來,達到以好帶差,互相學習的形式。
比如閱讀課里面的生字記憶,教師可以用這種分組形式。由一個學生提問,其他學生聽寫,之后換學生提問,另外的學生聽寫。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擺脫對生字學習的抗拒性,在玩樂中學到知識。
二、循序漸進地展開課堂閱讀教學
任何外界的因素對學生的影響都比不上內因的影響,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想得到根本提高,最重要的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自己有強大的求知欲望,才會對教師講解的內容聽進去,變成自己的知識。反之,強行灌輸的內容在學生內心是很排斥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狀況制定與之相適應的閱讀訓練方法,以年齡為主線,以知識水平為最終根據。我們不能要求低年級小學生達到高年級的閱讀水平。因此,將教學行為設計如下:
一年級:不需要讓學生了解多么高深的意義,只需要培養他們的基礎閱讀能力即可。向學生提供一些基礎閱讀材料,加強朗讀課和背誦篇目的數量。盡量選取每一句話都表達明白意思的篇章,避免出現一句多義。
二年級:在一年級基礎上適當提高難度,引入多音字、多義詞。能使學生體會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三年級:可以要求學生通讀全文,要求學生能總結文章大意,簡單地體會到文章的思想感情,學會初步的總結能力,認識更多生詞、句式并會合理運用,自覺地摘抄好詞好句運用到自己的作文寫作中。
三、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只有學生對閱讀有興趣,才會全身心投入。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普遍偏小,我們就需要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切忌用成人化的語言與低年級學生交流。對于閱讀教學來說,我們需要人為地為學生創造趣味性情景。
比如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
(一)激趣導入
教師可以在引入階段首先引發學生興趣。“同學們請看屏幕,大家喜歡里面的景色嗎?那么大家仔細看一看,景色里有什么呢?看著這么美麗的景色,老師想給大家放首歌,讓我們一邊欣賞美景,一邊欣賞音樂,好不好?”學生這時會歡呼雀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就是活動性強,喜歡實踐性的課程教學方式。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點。歌曲放完后,教師提問“剛才的歌曲好聽嗎?大家想不想學?”這時學生是很想學的。然后教師可以用20分鐘教大家唱一遍。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然后由歌聲引申到歌詞,也就是本課的課文,引導學生閱讀并理解。
(二)閱讀并理解
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表達的內容,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心情、感受等。安排學生分段閱讀課文,或者以小組為單位齊聲朗讀課文。隨后進行問題引導,如“讓我們蕩起雙槳”這一句,寫在開頭表達了什么意思?他們在水面上蕩舟看到了什么?”幫助學生在課文里尋找答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應試教育在我國存在了好幾十年,雖然國家一直在提倡教育改革,但是實際運作起來難度依然很大。人們已經習慣了這種教學方式,有些地區甚至對新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有抵觸心理,因循守舊,不愿意改變。在如今的語文課堂中,大部分仍然是教師寫教案,按照教案進行“填鴨式”教學,而忽略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性。其實,學生才應該是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比一味地說教效果要好得多。如,可以在課前培養學生的預讀能力,讓學生齊生朗讀課文。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興趣,還能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把課堂活動的組織管理讓給學生。
五、結語
我們注重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不僅要解決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生字、生詞,更要培養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教會學生閱讀技巧,通過課堂引導和課堂實踐,巧妙地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通過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宋寶和.自主 合作 反思——茌平縣杜郎口中學教學改革探析[J]. 當代教育科學,2006(3).
[2]呂忠堂.杜郎口中學課堂教學改革解決了哪些重大問題[J].當代教育科學,200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