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對當前農村條件與教育改革發展趨勢的認識,針對當前農村小學美術教學所存在的問題,本文將對當前農村小學美術課堂的重新定位和發展策略提出幾點拙見和看法。
關鍵詞:農村小學;分析;策略;設置
一、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現狀分析
新課改的聲勢已在全國中小學展開,縱觀九年制義務教育新教材,比起舊教材來內容更加豐富,更切實際。美術教材的本質就是審美與實用相結合的一門藝術。美術教育必然適應于時代的要求,要為文明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很長的時間里,農村美術基礎教育總是沒有起色,一大部分學校還沒落實美術課,語文、數學成為老師的責任田,而藝術學科則成為被遺棄的一片荒土,無種無收。大部分農村學校老師將美術課視為副課,可上可不上,有美術活動任務就上一上,活動一過,學生就再也上不到美術課。在各級各類美術競賽活動中,農村學生獲獎甚少,使農村學生失去一個最重要的培養開發創造性思維的最佳時機。針對上述種種現象,在當前農村小學美術課堂中,我覺得不例外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教學理念、方式的陳舊與落后
新課程下的美術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農村教師因信息閉塞、教學設施等條件的限制,因此,在教學觀念上仍舊是:美術教學就是傳統知識與技能,教室是唯一的教學場所,教材是唯一的教學內容;教學還是重視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學生往往只通過一些簡單方式參加美術活動,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和所需的最基礎的“美感”,而忽略了發展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因為美術在整個學科體系中“地位”不高,又不需要應付考試,從而導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丟棄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的培養,學生成為美術作品的“復制者”。
(二)環境條件的制約
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有三大制約:一是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識落后,特別是農村小學校,為了各自學校的語、數質量在中心學校的排名,幾乎都是語、數教師包班上課,完全剝奪了學生上美術課的權利;二是農村師資隊伍力量不足,大部分擔任美術課都由語、數老師兼任,缺乏相應的美術學科的教學培訓,所以也缺少這方面的觀念,更沒有辦法及時開展美術學科的探索;三是相應的教學設施欠缺、信息等方面的閉塞,特別是在信息時代下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相對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與城市中小學美術教育的距離。
二、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發展策略
通過對農村學校美術教育狀況的分析,深感中小學美術教育后勁不足。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更好地開展農村學校的美術教學工作,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轉變觀念,讓美術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
多年來,農村小學的美術教育受傳統觀念的制約,加上師資隊伍力量不足,教學設施落后,使得這舊傳統教學模式依然影響了新課改的實施。小學美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啟蒙教育,它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當然,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也有其合理的內容,我們應汲取傳統教學的精華。讓學生的美術學習從封閉走向開放,把生活嫁接到繪畫中,把繪畫融入生活中。因此,美術教師應努力走出課堂,讓學生開拓視野,體驗生活,讓學生在開放的生活情境中去體驗美術的趣味,體驗美術帶來的喜悅。
(二)加強師資,釋放美術教師的活力
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因此學校應加強美術師資隊伍建設,抓好教師的培訓工作。此外,要鼓勵教師不斷總結經驗,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挖掘鄉土文化,自制鄉土教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面開展各種特色的鄉土教學。
選擇美術素質較好的老師擔任美術專職教師,分管學校美術教學、美術特長生培養、學校文化宣傳等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學校美術總體水平的提高。
(三)開展活動,給美術課堂增添新的氣息
開展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科研活動,循序漸進。開展農村美術教育科研活動,美術欣賞是不可忽視的。美術欣賞可以幫助我們開闊視眼,還可以陶冶學生思想情操。在課堂上應盡量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與手段,如:多媒體的運用、游戲的貫穿、材質的變化,使學生的參與美術課堂教學,激發他們對美術的興趣。
在農村,要讓學生配齊所有的美術用品不太可能的,但可以讓一部分學生先“富”起來。一些孩子買好一點美術學習用品,以此來帶動班里其他同學的進步。當然,教學中應因地制宜作些調整,發揮農村自身的資源優勢。
1.繪畫方面,可以選擇節約材料的形式,教學以線描為主,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構圖技巧,還能培養學生的寫生能力和豐富的再造想象力。繪畫以農村為題材進行寫生或創作,不僅形成特色,還從中給學生進行了愛家鄉的思想教育。
2.工藝課的靈活性更大,除了簡單的剪紙處,還可以讓學生在這些基礎上進行想象、創意,剪出與眾不同的花樣來。泥塑,沒有橡皮泥,可以利用學校附近的泥土,泥土大小不受限制,更能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和創造力。樹葉也是農村到處可見的,用各種各樣的樹葉制作樹葉畫,學生特別有興趣。
(四)優化作業,多元評價
評價活動是美術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評價學生對學生學習美術起著至關重要的激勵的作用,直接關系到兒童對美術的興趣。因此,我認為,在美術教學中如何進行正確有效的評價是值得我們深思的環節。
1.評價宜以模糊為主。美術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學科,用僵硬的分數去衡量一幅畫或一件工藝作品是不恰當的。因此,我認為小學美術課業考核宜采用等級評價加評語的評價方式。可采用教師評價與學生個人評價、小組評價相結合的方式。
2.評價的主要方式是鼓勵與表揚。只有多采用鼓勵、表揚的方式,使學生心情開朗,易于接受、理解,才能收到積極的效果,尤其是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學生的作業受到教師稱贊,特別是作為優秀作業展現給大家看,他們的心情是無比興奮的,這將成為巨大的推動力促使他們以更大的熱情投人到下一次的學習活動中去。
我覺得,美術教育是一門既遺憾又很有味道的藝術,如果我們的美術課堂能夠實現相互溝通,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那么,一顆顆跳動的活潑的火花瞬間就會被點燃。學生也將會在生活中獲得求知,在求知中得到進步與升華!
作者簡介:
吳婧(1989.01—),女,職務/職稱:中小學二級,大學本科,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劉閣辦事處苗莊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