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政
摘 要:作為小學教育中的有機構成之一,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應當加強對社會美德培養(yǎng),通過對社會美德培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針對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分析了社會德育培育的重要性,同時也論述了社會德育培育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在前文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社會德育培育的策略,希望起到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小學教育;思想品德;社會美德;培育
1引言
新時期以來,我國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然后,雖然物質(zhì)文明有了明顯提升,但是精神文明卻令人堪憂,社會道德危機加劇,傳統(tǒng)美德的逐漸消失,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小學生的成長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社會美德的培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不僅對學生個人成長作用巨大,對整個社會的發(fā)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培育社會美德的意義
對于學生個體而言,社會德育的培育,有利于社會美德的樹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對今后的人生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對于家庭生活而言,有利于和諧家庭的建立,學生具備社會美德,家庭生活自然將會變得更加和諧。對學科教學而言,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對思想品德這一學科的教學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對社會發(fā)展而言,有利于社會整體道德水平的提升,緩解社會道德危機,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無論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對學生、對家庭、對學校、對社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培育社會美德的問題
縱觀當前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對學生社會美德的培育,雖然對學生、對家庭、對教學以及對社會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仍舊因為教學上存在一些問題,導致社會美德的培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無法做到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榜樣,時常會出現(xiàn)一些有違社會美德的言語和行為。另外,在培養(yǎng)社會美德的過程中,教師無法合理地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使得社會美德的培育顯得非常的生硬,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枯燥無味,興趣逐漸降低,進而對社會美德的培育造成以很大的影響。
4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培育社會美德的策略
鑒于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社會美德培育的意義,同時考慮到在培育社會美德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小學思想品德教師應當對社會美德的培育保持足夠的重視,吸取以往的經(jīng)驗教訓,采用各種合理地手段和方法培育學生的社會美德。接下來,筆者將就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社會美德的培育策略展開探討。
4.1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培育社會美德
思想品德中關于社會美德的內(nèi)容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是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反映。對于小學思想品德教師而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社會美德的培育,應當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從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真實的案列。將案例引入到思想品德教學中,可以通過對案例的講解和分析,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董存瑞炸碉堡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將其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能夠培育學生愛國的情懷。又比如,前些年的“小悅悅”時間,折射出社會的冷漠和無情,通過案例講解,讓學會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貴之時,意識到助人為樂的重要性。還有,如近些年的“老人碰瓷”現(xiàn)象,反映出社會的道德危機,在教學的過程中向?qū)W生進行講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誠實,還讓學生學會尊老愛幼。現(xiàn)實生活中案例的應用,可以幫助更好地培育社會美德。
4.2將學生作為主體提出自己的思考
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教學的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新課改之后,教師應當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讓學生發(fā)揮出更多的主動性。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時,教師在培育社會美德的時候,需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只有當學生有了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的明辨是非,具有判斷力。在講解教材知識內(nèi)容的時候,無論是關于珍愛生命的,還是關于尊老愛幼的,抑或是關于幫助他人的、愛國精神的,都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去發(fā)言,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盡管學生可能對一些內(nèi)容不太了解,發(fā)表的觀點和看法僅限于“是”、“不是”、“知道”、“不知道”等,但是在學生發(fā)揚的過程中,教師如果嘗試去引導,這樣就會變得更加高效。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曾經(jīng)實施過程的社會美德,并在課堂上與大家一起分享,在班級中形成一種濃厚的美德氛圍。
4.3借助多媒體培育社會美德
思想品德教學同科學、美術等學科的教學不一樣,思想品德教學的文字性內(nèi)容相對偏多,盡管有一些有趣的圖畫,但是畢竟內(nèi)容的理論性比較強,對于小學生的理解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并且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將會感到枯燥和無味。學生的興趣一旦降低,社會美德的培育將會變得非常困難。所以,教師應當更多地結合多媒體,應用多媒體網(wǎng)絡將更多生動有趣的畫面和視頻展示在學生面前,將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案例以及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以視頻或者畫面的形式提供給學生觀看,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從多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對知識的印象,這也讓課程變得生動有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尋找案例的時候,應當盡可能地搜索正面的案例,像“老人碰瓷”、“小悅悅”事件這些視頻不太適合小學生觀看,如果控制不好,極有可能給學生留下心理陰影。
5結語
總而言之,思想品德是小學階段十分重要的一門學科,對學生的綜合成長意義重大。同時,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又是一個非常好的培養(yǎng)學生社會美德的場所,對學生正確“三觀”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影響深遠。因此,教師應當抓住思想品德教學的機會,重視社會美德的培育,不斷滲透社會美德的內(nèi)容,形成對學生的積極影響,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魏瑞紅.試析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社會美德的培育[J].考試周刊,2017,75(41):92.
[2]田景芳.探討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培育學生的社會美德[J].初中生優(yōu)秀作文,2015,24(17):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