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滿結
摘要:小學數學學科本身具有一定難度,尤其是對于剛剛接觸到數學的小學生來講,如果教學手段不夠豐富有趣,很容易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因此,教師有必要制定針對有效的教學手段,全面解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困境問題。希望此次研究能夠為教學工作者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困境;解決對策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及時完善教學手段,以此滿足小學數學的發展需求。針對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困境,比如說沒有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教學手段過于單一等等,數學教師有必要深入分析,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學教學困境分析
1、主客體位置顛倒,教師地位太強勢。傳統課堂模式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多為被動接受,而教師只重視對課堂知識的講解,師生位置顛倒,教師忘記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從而導致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發揮出來。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只是重視學生的聽課程度,習慣對學生進行一味地提問。長期應用這種枯燥的教學模式會給學生帶來厭學的情緒,同時限制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這種常規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校的教學效率都十分不利。新型教學模式中,應該將學生置于教學課堂的主體位置,教師應該將教學重點,與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相結合,摒棄一味講授知識的教學習慣[1]。
2、課堂互動能力弱。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起到教學引導作用,課堂中應增加與學生的互動,通過互動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取締傳統的“填鴨式”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對主動的討論和探究更有興趣,有效改善學生學習能力弱的缺點。教師在課堂中應著重考慮提高教學效率,增加學生間的互動,師生間的互動,通過討論、研究、分享的方式,使學生自發的解決課堂中所遇到的問題,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彌補自身知識上的不足之處,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3、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如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小學生處于愛動時期,傳統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過于拘束和緊張,過于沉重的學習氛圍,只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完全處于被灌輸知識的狀態,這對學生的長遠學習十分不利。
4、部分數學知識點難度過大。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對于有些難度程度較大的知識點,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無法充分理解,長期的積累直接導致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夠牢固,對以后的教學學習質量存在極大影響。
5、只求完成教學任務,忽視教學質量。如今的教學課堂中,教師的責任心還有待提高,有些教師急于完成教學任務,使教學質量嚴重降低,學校的教學效率下降,教學成果不合格,學生成績不達標。
二、解決措施分析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課堂氛圍。要解決現今數學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師生關系是重要部分,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在融洽的師生關系的基礎上。小學生年紀較小,活潑好動,沉重的課堂氣氛會讓學生過于緊張,不利于學生的主動學習,對教師的教學能否順利進行也存在很大影響。所以,建立良好的學習氛圍首先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將教學氛圍營造的更加輕松向上,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尊重學生。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著重關注鼓勵,樹立學生學習信心,使學生對學習更加感興趣。同時教師需要認真研究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積極糾正。另外,教師應避免對學生進行體罰,而是要多加鼓勵,使學生的學習氛圍簡單輕松,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2]。
2、改變教學模式,增加課堂互動。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避免為了教學而教學。教學過程中更可以將學生熟悉的事物結合進課堂,在課堂上進行實際生活的模擬。這種課堂互動,還能夠使教師對學生的問題和不足更加明確,針對性的解決學生多遇到的問題,積極解決和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完成學校的教學目標,使數學教學質量實現整體提升。
3、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新穎合適的教學方式,能夠極大程度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及時轉變教學理念,豐富教學手段,精心設置教學內容。比如說教師在講解完一道數學例題之后,可以對學生展開提問,在提問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而進行提問,學生回答正確給與肯定,回答錯誤也不能否定,以間接的方式糾正問題,避免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留出足夠時間,讓學生進行習題的練習,加強對課堂知識的鞏固。此外,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安排,在課堂上創建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的增加學生的參與性,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游戲中掌握到數學知識。
4、密切聯系實際生活。相比較而言,小學數學對于學生來講具有一定難度,學生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能力,同時還需要運用知識的能力。可以說數學學科與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關聯,在生活中,可以隨處發現數學,為了消除學生對于數學的陌生感,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領入到課堂教學中,拉近數學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讓學生更加充分的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本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同實際生活的事例進行關聯,讓復雜抽象的知識更加簡單化、具體化,更加便于學生理解,從而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5、注重學生的學習反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學生,時刻關注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對掌握程度不足的知識及時進行再次講解,使學生能夠完全領悟新知識,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不應盲目的為了教學進度而降低教學質量,教學目的應當是學生能夠牢固的掌握新知識,思考如何能讓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教學知識,在此基礎上再去考慮如何能夠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加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與交流,及時收集學生們的知識反饋,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教師只有對教學知識的講解更加細致,積極解決學生的數學問題,對學生提出的意見予以認真研究和采納,才能提升課堂的學習效率,使學生能夠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正確理解,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對知識的學習欲望。
總而言之,現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依舊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為適應社會,滿足素質教育改革要求,有必要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手段進行完善和改進。因此,數學教師必須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以此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遠軍.小學數學教學困境及解決措施[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7):184-185.
[2] 王瑩.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困境及有效解決措施[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52):2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