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英
【摘要】在小學階段,由于學生數學思維以及理性思維能力還不夠完善,知識的體系性與連貫性也不強,難免會遇到阻力,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克服。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育中,教師需要轉變自身教學思路,吸收有效的應用題講解方法,并且探索提升實效性的策略,讓學生面對應用題不再出現畏難情緒,并且提升解題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應用題 教學困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138-01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一直都是教師和學生關注的重點,當時在如今的應用題教育中,教師難以發現潛在問題,并且無法解決某些學困生的應用題學習問題,教師需要持續探索有效思路,落實針對性措施。應用題是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實現應用題教學的發展也可以看作是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過程。
一、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困境分析
在如今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需要解決多方面的問題,進而提升應用題解決的實效性。對于學生來說,需要善于發現自己的學習中暴露出的嚴重問題,并且根據教師的思路掃清在應用題學習中的阻礙。筆者根據自己的實踐教學經驗,全面分析了當前小學階段應用題教學開展的特征和突出問題,整理內容如下:第一,學生無法正確理解應用題題目,造成單純的理解問題的因素主要是都不懂題目內容,可能是因為學生在小學階段字詞的積累不足,對于一些較為敏感的詞匯,包括“大于”“小于”“等于”等關鍵詞匯的把握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教材中所提供的應用題例題相較于學生的生活較遠,學生有時并不能理解。其二,學生解決應用題的困難還在于缺乏知識的系統性,應用題的解答是一個綜合體,運用的知識較為復雜,很多學生在知識體系的架構中出現問題,進而不能很好地解答應用題。第三,教師被傳統的教學思路限制,在以往的教學思路下,教師的實際教學工作,都是把灌輸知識和解題步驟當作主要的教學內容,并沒有讓學生掌握有效的數學思路和應用題解題思想,學生缺乏對于數學概念以及定律的準確理解,而且沒有遵循正確的思路解決實際問題,多的是單純的記憶,這也成為教學發展的阻力所在。
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推進策略
(一)幫助學生掃除字詞障礙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還是要關注到學生對字詞理解的障礙。很多數學教師都會認為這是語文教師的工作,而自己無能為力,其實并非如此。在小學階段,熟悉教育心理學的都應該知道,還是會偶爾出現一些無意識的撒謊行為,之所以是無意識就是學生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不是的出現想象與現實的混淆。盡管這種行為在幼兒園的時候最慎,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除,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自制力、邏輯思考力上的不完善,都會造成某一時段的缺失,此時教師應當關注到學生的無意識的情況,比如明明已經知道這句話的含義,在審題時會漏掉條件、會漏掉關鍵詞,甚至會出現都不懂的情況,畢竟應用題對學生而言是一段比較長的文字。在開展應用題教學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的讀題。比如對于下面這個題目:一個班級一共有五十個人,今天的出勤率比較高,是百分之九十六,那么今天多少人沒有上課呢?”,在這樣的問題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圈出關鍵詞“沒”。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到班級學生對應用題理解把握的狀況,再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是教師需要關注到的問題。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何學習的最好開端都是從興趣入手的,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也是如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應用題本身的特點,為學生構建趣味性探索場景,使學生能夠自覺的投入其中展開學習。數學應用題本身是有情境的、有背景的,需要對文字的內容分析之后去解答與計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嘗試將這些情境重新表達出來——對于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距甚遠的情境,嘗試改編、替換,這一點在一些農村地區學校尤為明顯;對于一些情境性較強的內容,教師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設備演示出來,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對課堂知識的關注。整體而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需要對課堂進行擴充與設計的。當然,激發興趣的情況很多,教師也可以嘗試讓學生通過競賽等多種形式去投入練習中,需要結合實際展開設計。
(三)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
在實際解答應用題的流程中,教師需要善于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1]。小組合作形式的實效性比較強,屬于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深度探索的有效方法。在當前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善于引導學生合作思考,并且在合作中實現思維的碰撞,進而完善當前的教學流程。在小組合作過程中,能夠巧妙地將一道復雜的數學題簡單化,也能得到更多的思路啟發,實現一題多解。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給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與時間,使學生能夠在課堂自主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實現教學的突破發展,除此之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給予必要引導。在課堂設計中,要把握主次,設計出一個課堂教學的主題,應有題設計有層次感,給學生發揮的空間[2]。
(四)將應用題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
在教學過程中,解決應用題教學的困境,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能否將應用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比如,在講解運算類型的問題過程中,教師可以這樣設計:“使用0.6元可以買五支鉛筆,那么買這種鉛筆一共16支,一共需要花多少錢?”這樣的設計與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實際情況相同,學生很有認同感,于是更為投入其中進行計算。在講解路程問題時,引入學生上學、放學的情況,能夠使學生有興趣且熟悉,并且在計算之后更有成就感,因為他們會發現原來自己學習的數學知識是可以運用到生活中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問題,這也迎合了學生的需求,實現了教學的突破發展[3]。
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關注到學生的成長及發展,教師必須突破當前的教學思路。想要走出解題困境,就要知道困境在哪里,明確困境之后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做出策略思考。作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應用題是一個系統性的內容,稍有走神,可能后面就很難跟上,基于此,教師需要關注到學生的成長,為學生的發展做出判斷。本文針對當前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困境做出的探索僅是泛泛而談,仍然要結合實際具體分析運用。
參考文獻:
[1]蔣金花.從實踐角度談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創新[J].小學科學,2013,18(1):54—55.
[2]何紹峰.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亟待完善的地方及改進策略的初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16(6):47—48.
[3]黃思鑾.中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三部曲[J].中國教育學刊,2005,22(10):72—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