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勤
摘 要: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審美意識、能力為基本目的,是構成義務教育課程的必要科目之一,也是對小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基于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性,認為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提高美育質量迫在眉睫。
關鍵詞:小學美術;有效教學;教學策略
所謂教學的有效性,即指教師所傳遞的教學內容、教學信息是否能夠通過恰當的教學方式被學生吸收,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從而達到熟練運用。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尤為重要,這是避免美術課堂流于形式的需要,也是鍛煉教師教學技能的操作之一。小學是所有學習階段的奠基環節,美育更是發展一個審美情趣的重要課程,因此,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十分必要。
一、革新教師教學思想
教師的教學思想是指導教師開展各種教學行為的依據。舉例來說,這就與我們日常衣食住行一般,之所以人們會選擇穿衣,是因為具有審美或者想要保暖的主觀思想。為了提高小學美術教學質量,不免教師要在實踐中做很多教學嘗試,而如果這些教學嘗試都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升學率,那么就顯得過于偏激。作為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應當摒棄這種落后的教學觀念,積極學習與時俱進的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觀念,注重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和主觀求知欲望,讓學生學會依靠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向更深的世界探索。這便是“以學生為主體,一切為了學生”的教學觀念。
具體到實踐中,為了革新小學美術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樹立與時俱進的新時代美術教學觀,在小學校內,我們可以定時組織一些新課程改革教學研討會或者請著名教育專家、學者來校做教學工作演講,以前人的優秀理論和實踐經驗不斷勉勵教師,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素養,優化教學能力,讓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的思想,深深扎根在每一個小學美術教師的心中,經過長時間的浸潤和灌溉,綻放出奪目的素質教育之花,促進小學生在美術方面獲得綜合發展。除此之外,作為教師,我們還應當具有十分鮮明的自我學習和自我進步意識,多多利用課下或者業余時間,學習更多的關于美術指導、美術技法、美術教學方面的知識。俗話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通過閱讀豐富的教學資料,不但可以提升自身的美術教學技能,而且能深化美術素養、審美內涵,保證小學美術教學多元化發展。
二、結合多元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階段推行的新課程改革中,對課程的設置曾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由此,我們不難看出,新課程對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學做出了明確的指示,為了能夠激發兒童學習美術課的興趣,結合不同的教學策略就顯得十分必要。因為不同的教學策略,首先,在教學形式上可以給小學生以新鮮感,吸引兒童的注意力,這在教學中是很重要的。其次,多元的教學策略,可以關注到不同層次的兒童,比如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強,而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弱,對于此種情況,我們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策略,使得他們都能獲得有效的提高。
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四年級美術課《冰川與晚霞》時,為了激發兒童的繪畫興趣,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積極聯想:“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冰川嗎?老師給你們舉個例子,甜筒你們都應該吃過,那么你們想象一下如果將甜筒放大一萬倍將會是什么樣子?”如此,在結合教學主題的情況下,通過問題的引導可以有效發散兒童思維,培養學生美術想象力和聯想力,這在美術藝術創作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種能力。此外,小學生的生活經歷一般不是很豐富,這也為我們開展寫生教學制造了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可以不定時地組織學生去參加一些課外活動或旅游參觀,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讓美術寫生寫出真實情感。
又如,我們在教導學生學習四年級美術《生活中的線條》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啟發學生:“大家想一想,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可愛、活潑的線條呢?”如此可以有效活躍兒童的思維,并且以和兒童商量的語氣來引導兒童思考,更能貼合他們的情感交流方式,從而進一步走進兒童的內心,讓小學生感覺到老師和自己是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大人。此時,我們可以隨機抽選幾名小學生回答,讓他們表達的欲望得到發泄,有些兒童認為生活中到處都是可愛的線條,并且還舉例說出了三角形的旗幟、圓形的水杯等等,這些優美的線條在小學生的記憶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發現的圖形形象繪制在練習本上,待學生畫好后,讓學生互相瀏覽對方的畫作,交流繪畫的心得與體會,有利于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效率,優化美術教學質量。
三、拓展學生美術視野
小學美術教材中的知識,基礎性較強,因此,其涉及的知識面并沒有那么寬泛,往往每一課僅有屈指可數的幾張美術圖片,這實際上增加了我們開展美術欣賞課的難度。美術欣賞是指導小學生發現美、挖掘美、體驗美、創造美的必要教學過程,但是教材中的美術圖片和美術知識,距離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還遠遠不夠,這便要求美術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善于發現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通過有效的手段拓展小學生的美術視野,使美術教學材料更加趨于豐富化、多樣化,讓美術欣賞課趣味橫生。
比如,在教學《中國古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一課中,美術教師就可以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在互聯網上檢索更多的教學圖片、視頻和文字解說等,并結合教師精心篩選呈現給小學生觀看,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讓課堂教學更高效。
四、完善課堂評價機制
完善美術課堂教學評價機制,其主要目的就是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美術知識,練習美術繪畫的興趣,并且讓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知曉自己存在的誤區,及時改正。同時,激勵性的評價又能使兒童體驗到學習美術課的成功和自豪感。切忌在評價時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小學生的作品,而是要帶著發現美、尋找學生身上閃光點的意識來評價學生,重視學生在美術方面綜合能力的發展。
小學美術課堂的評價可以包括很多形式,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教師對學生小組合作的評價或者學生對學生的評價等,不同的評價方式其出發點也是不同的,比如,學生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可以從課堂結束的部分隨機一點,了解自己在小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這樣對于我們開展有效教學是具有幫助的。又如,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能夠讓小學生站在同齡人的角度分析畫作的水平,兒童分析事物的角度是與我們成人存在一定差別的,并且同齡人之間的交流會使他們感到更加舒暢,在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更能起到互相勉勵、協同提高的效果。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結束時,我們應當靈活運用教學評價,力圖使兒童得到最全面、客觀的評價,助力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概言之,小學美術教學是培養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繪畫能力、豐富想象力等的主要陣地,為此,美術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如革新教師教學思想、結合多元教學策略、拓展學生美術視野、完善課堂評價機制,等等。在激發兒童學習美術知識興趣的基礎上,切實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羅洪彬.探析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效率[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5).
[2]劉穎.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A].2016年第二屆今日財富論壇論文集[C].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