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婷
摘 要:不論對于哪一學科、哪一階段來講,作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不僅具有鞏固、反饋功能,還能夠發揮出良好的溝通、發展工作,尤其是對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來講。因此,為了將作業設計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其教師應積極探索、嘗試更新穎多樣化的課外作業設計策略。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課外作業;設計探究
一直以來,課外作業的設計大多都是以題海戰術為主,面對單調、呆板的作業內容與形式,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也會導致學生課業負擔不斷增加,并對信息技術學習逐漸失去興趣與信心。對此,為了真正基于學生興趣來設計更豐富靈活的信息技術課外作業,進一步鍛煉、拓展學生信息綜合素養,教師應給予更深層次的設計探究。
一、積極設計生活化與趣味性作業
針對小學生認知特點來講,為了引導更多的小學生積極主動完成各項課外作業,在具體設計中應加強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增強趣味性。比如:在講解“美化文檔”的相關內容時,教學要求是讓學生對Word中文字添加、插入圖片等技能進行綜合運用,但若是按照傳統形式,讓學生在教師提供操作要求下一步步執行,不僅難以激發學生操作興趣,也難以獲得理想作業效果。對此,應注重作業內容與形式的優化創新。如,可以為學生布置個性名片的課外作業,面對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作業內容,很多學生都能夠全身心投入其中,在學生完成該作業,提交給教師之后,教師還可以將這些名片打印出來,開展評比活動,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更加積極、認真地完成課外作業,取得的作業效果也更加理想。
二、注重多層次課外作業的設計
由于認知水平、家庭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往往都會存在一定差異,對此,要想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讓其能夠更高效地完成課外作業,教師應重視課外作業的分層設計,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更具針對性的指導、鍛煉。這種因材施教理念的有效實施,不論是對教學質量的大幅度提升,還是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來講都具有重要意義。
比如,在完成輸入法的相關教學任務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針對性地布置課外作業。以作業內容為漢字、拼音的輸入為例,讓學生練習在十分鐘內輸入一百個漢字。在此基礎上,強調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在完成這一作業內容后,還可以適當地進行知識延伸,可以對字體顏色、大小做出恰當調整,或者是讓輸入更漂亮的漢字等。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能夠全面適應各層次學生的認知需求,也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培養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又如,在講解完“自定義動畫”的相關內容后,就可以為學生布置:按照相關提示完成進入、退出等一系列命令操作基本作業之后,強調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嘗試運用不同方法來制作出日月交替的效果。或者是設計一個完美動畫效果等具有挑戰性的作業內容,雖然這種挑戰性內容只有一小部分學生可以完成,但卻能夠全面調動學生的操作興趣,并且能夠讓其在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獲得更理想的作業效果,以此來充分體現出多層次作業的優勢。
三、重視創新性作業的設計布置
隨著社會對人才綜合素養要求的不斷提升,學生面臨的學習壓力、承擔的課業負擔也越來越大,大量的紙質類作業不僅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厭煩的情緒,也難以取得理想效果,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面對的并非只有信息技術這一門學科,為了盡可能地不為學生增加課業負擔,應積極進行課外作業的創新設計,注重紙質、電子作業的有機整合,并通過內容、方式的新穎性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可以更自覺、輕松地完成。同時,在完成作業時,學生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適當地放松身心。
例如,在學習完PPT設計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制作一張新年賀卡,賀卡上的文字圖片可以自由設計,并送給自己最好的朋友或者是家人。這樣的作業形式學生比較愿意接受,實際操作形式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不會給學生增加作業負擔,這種更加新穎的作業題目,也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中積累到不一樣的作業體驗,而且在自由設計中,學生的想象力、創新力也可以得到全面挖掘與發揮,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綜合素養。除了內容、形式的新穎設計外,還應加強與不同知識點的聯系整合,比如,可以將PPT與之前學習的Word進行有機融合,做出科學設計,這樣學生在完成中,不僅有助于興趣的激發,也能夠對其綜合應用能力、操作水平做出進一步鍛煉。
綜上所述,在日常教學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加強課外作業設計優化對強化學生鞏固學習、拓展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性。為了全面調動小學生完成課外作業的積極性,教師應結合授課內容與學生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設計出更新穎、豐富的作業內容與形式,以此來獲得更理想的作業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曉峰.小學信息技術課外作業設計例談[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3(5):36-37.
[2]肖儀杰.小學信息技術課后作業設計的幾點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6):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