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蔗
摘要: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反思可以減少遺憾。在教師的實踐活動中,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僅要成為教學研究的主體,更要成為反思的實踐者。本文就從英語教學方式和途徑兩方面上進行論述,從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起到“抱磚引玉”作用。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教學反思;反思途徑;課堂模式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反思可以減少遺憾?!彪S著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教師的主體的自身實踐活動已成為教師成長的根本動力。在教師的實踐活動中,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美國著名的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教師成長=教學過程+反思;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公式。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才能使自己從“教書匠”逐步成長為“教育家”。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僅要成為教學研究的主體,更要成為反思的實踐者。
一、英語教學反思的內容
1.對教學理念的反思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這種核心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評價已經將關注的重心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對待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必須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革新、備課方式和課前準備、自我教學能力的重新認識及課堂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建設等幾方面進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新課程標準還要求教師要從片面地注重知識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2.對教學方式的反思教師在教學中是參與者,指導者、組織者、促進者,教師的教學活動應該是靈活多變的,教學過程應是師生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應通過學生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并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3.對學習方式的反思現代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問題性。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說要求教師對學生如何學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學習方式不僅僅是具體的學習方法,而是指學習新知識或解決問題時采取的一貫方式。
4.對教材的反思新課標要求教師參與課程設制,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搞好校本課程。由“教好教材”到“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教好學生”不僅會促進教學改革,還會有力地促進教師的發展。廣博的課程資源會幫助教師不斷“充電”,不斷充實提高自己。
二、英語教學反思的途徑
1.從學生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學生時常用眼睛和心靈觀察和思考著教師,從學生的行為、思想狀態、學習成績以及對老師的期待中都會反映出我們的教學狀況。所以老師要時時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分析現象,探究原因,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施教中的利弊得失。
2.從教師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從教師的角度來對我們自己的教學觀念、行為、設計理念進行深刻審視,要抓關鍵事件,從而捕捉住發展自己的機會。
三、用英語的美感吸引學生
高中英語教學是以聽說讀寫為主的語言教學。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交流,也主要是通過口頭語言的表述。教師表達的語言是否規范、生動,是否具有美感,對教學效果起著很大程度的作用。尤其是有些學生注意力保持不長久,上課時往往不注意聽講,思想開小差。他們容易接受生動活潑的語言,可以隨著語言優美的旋律和聲調的變化而變得興奮,同時聽講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興趣也就隨著產生。所以我說英語時,特別注意語言的起伏感、節奏感和音樂感,有時配以具有強烈個性色彩的手勢,加強英語的聲音印象。這有助于教師更生動形象地表達教學內容,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僻如,教學 How are you? I'm glad to meet you! Oh, I'm sorry! 等日常英語時,我都配以生動的手勢,使學生在領略英語的美感同時,邊模仿我,邊理解我。我發現,在聽力和理解方面,成人辦不到的事情,孩子卻能輕松的做到。在短短幾星期后,學生就能自然地聽懂簡單的課堂用語,有的還神氣十足的當起了“小老師”。
四、用融洽的師生關系感染學生
現代心理學指出,積極健康的情感能使人們的思維敏捷深刻、想象豐富活躍、記憶力增強。學生如果在這種情感狀態中學習英語,將能最大限度地獲得語言輸入和語言使用的機會,并有利于對已輸入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和存儲,從而提高語言活動質量。反之,消極不健康的情感,則會使智力活動受到限制,影響學習效果。融洽的師生關系就如一貼極好的“催化劑”,能不斷激發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并且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和感情。師生感情好,學生就會更加信任教師,然后教師再組織什么教學活動,學生也會積極參加,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我為每位學生取了英文名字,在課堂教學中,我親切的呼喚他們的名字,使每位學生都有發言機會,并及時表揚和鼓勵,培養他們講英語的自信心和習慣。我還與學生頻繁互換角色,使他們覺得老師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平等的對話者。在課外,我總是用英語主動跟學生打招呼,并鼓勵他們進行英語對話,我也常常參于到他們的活動中。以我心換他心,學生逐漸感受到老師的可親和摯愛之情,他們開始主動地用英語跟老師打招呼,上課發言也愈加積極,學習英語的主動性也愈加明顯。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老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地進行反思,尤其是在農村地區,更應從實際出發,不停創新,與時俱進。學無定方,教無定法。只要我們不斷去探索,不斷實踐,不斷改進,必然可以全方位地提高農村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能夠大面積地提高農村中學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道義等. 新高中英語教與學[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3-125.
[2]劉碩. 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1)
[3]張獻臣. 新課程理念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需要處理的幾個辯證關系[J]. 人教期刊2007(4):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