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農村閑置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淮北市作為勞動力輸出較多的地級市,農村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由此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本課題基于對淮北市農村留守兒童的整體情況進行調研,分析農村留守兒童工作中存在的教育問題和困難。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學校教育;家庭教育
1 基本情況
(一)重新定義背景下,對農村留守兒童重新摸底排查
之前對留守兒童的定義是“父母一方外出務工、不滿十八周歲”,2016年初,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對留守兒童進行了重新定義: “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 2016年上半年,根據重新定義和上級安排,淮北市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門聯合開展了全市農村留守兒童重新摸底排查工作,掌握了全市留守兒童底數及其基本情況,編制了留守兒童花名冊,其中包括姓名、性別、戶籍地、父母務工地點、就學情況、寄宿情況、健康情況、實際監護情況、實際監護人有無監護能力以及村委會聯系人姓名和電話等具體內容。
截止2016年7月底,最終確認全市有留守兒童3626名,納入重點對象管理2305名,學校納入特殊家庭留守兒童管理1120人。其中相山區254人,杜集區288人,烈山區845人,濉溪縣2239人。他們中90%以上由祖輩撫養,5%左右委托親戚朋友代為撫養,少數獨自生活。
(二)逐步完善關愛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的工作機制
多年來,我市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明確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統籌、政協參與、部門聯動、社會協同的工作分工,完善由教育主管部門為主渠道的縣、鄉鎮、村三級留守兒童管理工作網絡,建立屬地管理、分級負責、部門牽頭的工作責任制度,落實包保責任制,實行定期研究和報告制度。我市制定下發了《淮北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意見》、《淮北市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考核辦法》、《關于成立淮北市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關于建立領導干部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聯系點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這些政策措施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工作納入政府民生工程,納入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目標及領導班子考核范疇,為農村留守兒童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2016年,根據上級文件要求,我市建立了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27個成員單位及其職責任務分工。
(三)依托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關愛活動
淮北市教育局依托學校建設留守兒童活動之家,對留守兒童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照顧、活動上優先布置、心理上重點關注,多重關愛留守兒童,做到留守兒童安全有保障、困難有幫助、生活有依靠、情感有依托、成長有引導。市教育局制定了《淮北市校內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實施辦法》、《淮北市校內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工作計劃》、《校內留守兒童活動之家活動室圖書器材設備等使用管理制度》、《淮北市校內留守兒童之家建設月計劃》和《關于建立淮北市留守兒童之家建設信息報送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各校健全設施管理制度,落實責任人員,定期進行設備檢查和維護,提高設施運行效率。建立全市留守兒童數據庫。把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納入對學校的整體考核中,定期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先進單位和優秀個人評選表彰。同時,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抓手,多次開展留守兒童生活技能大賽,培養鍛煉了留守兒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讓孩子逐漸學會照顧自己。
2 存在問題
(一)有關文件沒有及時更新
2016年2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國發〔2016〕13號,以下簡稱《意見》),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重新安排和部署。2016年8月,安徽省出臺了《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在《意見》和《實施意見》中,對留守兒童進行重新定義,抓住了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針對完善關愛服務體系和健全救助保護機制這兩個重點環節,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安排和系統性的頂層制度設計。上述《意見》和《實施意見》突出強化家庭監護責任、縣鄉村三級的屬地管理責任和民政部門的牽頭責任,提出了建立強制報告、應急處理、評估幫扶、監護干預等四大工作機制,提出了加強組織領導、能力建設和激勵問責等保障措施,內容全面、重點突出,操作性強。我市《關于做好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的實施意見》是2010年出臺的,許多內容與國務院和安徽省人民政府2016年出臺的《意見》和《實施意見》不一致,給關愛留守兒童工作帶來很大不便。
(二)教育工作機制不健全,缺乏問責機制
近年來,淮北市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對促進廣大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起到了積極作用,但需要進一步明確家庭的監護責任、縣鄉村三級的屬地管理責任和民政部門的牽頭責任,需要建立強制報告、監護干預、應急處置、評估幫扶四大工作機制。我市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教育工作績效作為衡量各級政府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但并沒有實行獎優罰劣。由于思想認識、機制體制多方面的原因,仍然存在責任界定不明確、執行力度不到位、工作效率低下、問題追究不徹底等問題。對工作不力、措施不實、失職瀆職、造成嚴重后果的,沒有追究有關領導和人員責任。只有明確了問責機制,才能讓家庭以及鄉鎮政府的責任落到實處。
(三)投入不足,教育經費缺乏
目前,政府財政每年對農村留守兒童管理教育工作及關愛行動的有效開展給予50萬的經費支持。此項經費支持力度太小,學校硬件設施跟不上,無法實現全面的多媒體教學,僅僅依靠老師的言傳身教,學生們無法真切了解外面的迅猛變化。而農村目前寄宿制學校布局過少,僅占全市中小學的 19.1 %,外出務工的又無法對務工人員的子女進行安置,從而導致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得不到有效管護。寄宿制學校存在著十幾個孩子擠在一間宿舍的情況,宿舍管理人員多為村上上了年紀的人,沒有專業的知識和經驗,不能對孩子進行良好的監管。同時,在寄宿制學校,生活學習上的壞習慣很容易在孩子們之間相互影響,老師無暇顧及。
(四)缺乏專業化的留守兒童心理教育隊伍
全市沒有學校配備一名專業的心理咨詢人員,各級各類教師培訓中,也很少有針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輔導的專項培訓,致使學校的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幾乎空白。留守兒童相關教學輔助人員配備不夠。留守兒童比例較大的寄宿制學校生活老師、心理咨詢教師、醫護安保等人員沒有編制,相應經費缺乏保障。隨著寄宿兒童的規模日益龐大,寄宿制學校大多都處于超載運行,師資隊伍與校舍不足,大班額現象較為普遍,學生吃住條件滯后。教育資源總量不足,辦學條件和師資水平參差不齊,缺乏心理輔導老師,留守兒童關愛隊伍素質和專業技能不高,嚴重影響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影響心理教育工作效果。
參考文獻
[1]段成濤、周福林.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人口研究,2016,(5)
[2]范先佐.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7)
[3]彭金蘭.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4]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現狀的調查[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
作者簡介
田玉(1992-),女,漢,安徽淮北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經濟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