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龍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各學科、各階段的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也迎來了全新的挑戰,若想實現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效果,那么創新教學教育方法必須要提上日程。筆者驚喜地發現,在數學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可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并從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出發,對此學習方法加以探索,以期不斷優化此方法,以便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初中數學課堂。本文重點分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路徑的探索,為廣大同仁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數學;小組合作
引言: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教育教學領域涌現了很多教學方法及模式,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備受廣大教師與學生的歡迎和認可。為了使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發揮其最大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及時轉變傳統課程教學理念,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倡學生合作學習。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注重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合理整合教育教學資源,改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促進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全方面發展及創新和應用能力。
一、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進行的教育教學活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劃分小組成員時要要注意合理性,使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協作學習,共同進步,為每位組員布置不同的休息任務,使每個成員都有各自固定的學習任務,以此來更為有效地落實教學目標。小組分工合作學習能夠讓小組成員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更能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實現教育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措施
1.科學劃分
若想最大化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首先,劃分小組時要秉承科學劃分的原則,切忌形式主義。在小組劃分中要在了解學生學習基礎、興趣愛好等對學生進行分組,要保證每個小組成員均衡。小組須有活潑開朗、性格外向的學生,也要有細致內斂、性格內向的學生, 如此,“以靜帶動”,以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效果的提升,使小組中的所有成員均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和提高。
2.合理安排
若想最大化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還要合理安排學習內容。教師要能夠充分考慮到教學中哪些內容適合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在對學習任務進行設計時,要秉承合理安排學習內容這一原則,可將學習內容從簡單到復雜進行設計,組內的每個成員都能意識到自身的價值,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高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組內的通力協作,將知識內化為自己所有,以實現共同進步。
3.注重分工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需格外要注重小組合作的內部分工,讓最內成員分工協作、“各司其職”,以此,將教學效果最大化。例如,在小組內部設立組長、記錄員、報告員等角色。小組長的人選非組織能力強、有擔當、有責任心的學生莫屬,其任務是協助任課教師,維持課堂秩序,以及組織組內成員進行交流討論,指揮小組開展活動,負責小組所有的,幫助組內成員完成自己的既定任務。選擇學習態度端正,做事細心、認真、負責的學生為小組長,其任務是記錄小組的活動過程、討論結果等。至于報告員的人選,應選擇非性格外向、聲音洪亮、邏輯思維清楚、不怯場的學生,其任務是匯報小組討論結果。
三、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注意事項
1.小組合作學習也應重視個體作用的發揮
所謂“合作學習”是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但合作學習也并不意味著完全取締獨立個體,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建立在獨立思考與學習的基礎上,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落實小組合作學習,并將其作用最大化地發揮。合作學習的前提便是獨立思考,只有先實現獨立思考才能達成最終的學習目的。必須先以個體為切入點,并合理安排組內成員。在分配任務的過程中,要遵循保合理分配的原則。對于初中生來說,要重視其個體發展,即要讓每位學生領到一定的數學任務。例如,在教學“相交線和平行線”時,教師可以布置如下任務:組內討論平行線和相交線的特點,分別用文字表述,并得出最終結論。此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交流探究中更清楚地認識到相交線和平行線之間的差異以及加強組內交流,強化個體的學習及交流能力,以及更好地區分平行、相交、垂直等概念之間的差異,以此,在強化個體作用的同時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用發揮到最大化。
2.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要善于提問
除了要重視個體作用的發揮,教師還要善用提問的方法。例如在教學“不等式”,教師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例子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提問:小華說“我們家兄弟三人,小明、小亮、還有我,小明(a歲)比小亮(b歲)大,我比他倆都大,那我多少歲?”(取值范圍),因為這一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所以激發了學生的熱烈討論,經過小組討論,最終得出:設小華x歲,則有x>a,x>b,又因為小明比小亮大(即a>b),小華是大哥,所以x>a,最后以此逐步引出不等式一個概念:大大取大。在此期間,所有小組成員均會積極參與其中,認識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并主動探究,進而找到解決不等式的辦法。學生在對不等式知識點進行運用時,每位成員必須完成安排的任務,并最后通過小組間的討論決定對錯,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夠更加扎實地掌握不等式的相關知識點。
3.小組合作學習應聯系生活
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將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引入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加透徹地理解數學知識,利于組內的每位成員構建及完善其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在課前收集生活中的三角形結構的例子,并分析其穩定性的原因,如此一來,學生便對所學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會增加合作小組的凝聚力,以實現共同進步。
結語: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這一學習模式,加之組內相互交流、探討,再輔以組間的良性的競爭,便能有效提升和完善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不斷善。除此之外,反思與評價也是促進初中數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效果最大化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并進行反思,把小組合作學習的效能發揮到最大化,能發揮其最大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春莉.數學課中小組合作學習的若干問題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01).
[2]李寶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文摘版,2016(11).
[3]賈海偉.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