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飛
【摘 要】在本科院校,教師績效考核已經成為學校對教師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本文分析了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績效考核出現的問題及其成因,并以E學院休閑管理學院為例,提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績效考核新思路。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教師績效考核;分類考核;積分制考核
績效考核指企業在既定的戰略目標下,運用特定的標準和指標,對員工的工作行為及取得的工作業績進行評估,并運用評估的結果對員工將來的工作行為和工作業績產生正面引導的過程和方法。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師管理中普遍采用了績效考核,期望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和效率,引導教師工作與組織工作達到保持一致。本文分析了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績效考核出現的問題及其成因,并以E學院休閑管理學院為例,提出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績效考核新思路。
1 應用型本科院校績效考核存在主要問題及背景分析
(1)教師績效考核指標和學校發展關聯度不足
學校普遍開展績效考核,但僅僅把它當做一個工作環節,學校制定一套績效考核指標但指標往往沿用學術性高校評價指標,且沒有及時進行績效考核指標更新和調整。績效指標固化,導致績效考核重點和學校工作重點往往關聯度很低或者沒法關聯,沒有發揮出績效考核支持學校戰略的作用。
(2)績效考核對教師個人發展支持不足
部分高校仍然存在管理者為中心的文化,績效考核中沒有把考核主體教師作為重心,績效考核指標往往大一統、一刀切,一套指標適用所有教師,但在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師個人背景、興趣、專長往往不同,績效考核對教師個人發展支持不足。
(3)績效考核指標數據化不足
部分高校績效考核指標主觀判斷太多,績效考核結果無法做公平、公正,教師對績效考核結果質疑多,破壞了績效考核權威性和公信力。
2 績效考核設計原則
(1)授權管控原則
學校應將績效考核權力授予教師實際使用部門,即二級學院。二級學院根據自身發展階段、發展重點的不同,制定匹配二級學院發展的教師績效考核體系,二級學院戰略實現支持學校戰略實現。
(2)動態調整原則
績效考核指標與二級學院發展密切相關,二級學院應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動態調整績效考核指標,保持績效和戰略的匹配。
(3)教師參與原則
教師應參與績效考核指標制定、績效考核結果評估、績效考核反饋。其他績效考核關鍵環節及時向教師全體公布、講解。
(4)發展個性原則
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發展路徑不同于傳統高校的國家職稱評審一條路。教師在教學改革、產學研、科研等方向的發展均應獲得績效考核的支持和引導。
(5)數據化原則
績效考核指標及測量標準應盡量數據化,同樣的指標不同的人測量,結果應一致。
3 E學院休閑管理學院教師績效改革與創新
2014年至2017年,E學院休閑管理學院在學校“校院兩級授權管理模式”支持下,自主開展教師績效考核,并根據學院戰略要求和師資隊伍發展情況,動態調整教師績效考核指標,分階段開展了教師“自主考核”、“分類考核”、“積分制考核”。
2014年休閑管理學院前身管理學院,提出“面向休閑產業,突出應用型、跨界型人才培養的特色,培養能夠勝任旅游、會展、體育等休閑產業新業態,具有優秀職業素養,掌握新技術的管理人才”的人才培養定位。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學院在教學、產學研方面做出重大變革和提升。當時,改革主力,教師考核采用的是學校大一統的考核指標,考核限于360度評分,和學院具體業務關聯度低,學院考核權小。在學校支持下,休閑管理學院啟動了教師自主考核,學院確定教師績效考核指標、考核過程、考核結果,學校備案。
休閑管理學院對每一個一級指標都細分了若干觀測點,每個觀測點有詳細的績效描述和每個分值的考核標準以及考核者。在績效評價期間,考核者負責對應觀測點進行打分,最終結果公示后上報學校。
2014年,經過多次培訓和具體實踐,休閑管理學院教師已經初步具備了教學改革、產學研項目承接的能力,但不少教師反映教學、產學研、科研,三個方向都考核,教師工作太復雜、壓力大,無法專心做突破
2015年,休閑管理學院根據學院發展需求,在尊重教師個人意愿的基礎上,將教師分為教學型、實踐型、科研型三類。1、教學型:主要承擔課程教學工作,承擔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及教學改革工作,同時承擔一定的教學研究和學生指導工作。2、實踐型:主要承擔校企合作項目,重點是校企合作項目的引進、實施,工作室管理等。同時承擔一定的教學和學生指導工作。3、研究型:主要承擔教學改革項目研究及部分縱向科研,同時承擔一定的教學和學生指導工作。每一類別設置不同考核指標,鼓勵教師分方向發展。
表1 三類型教師績效考核指標一級指標權重情況表3 休閑管理學院積分制績效考核任務分值表示例
對于教學型教師,學院重點考核其教學工作量、教學效果、課程建設、教學改革成績,并規定每周課時不少于12課時。考核示例見表2。
對于實踐型教師,學院重點考核其產學研項目引進與實施,并降低周課時要求。對于科研型教師,學院重點考核縱向科研成果和產學研項目引進與實施。
2016年底,學院提出柔性共生組織建設(柔性共生組織),要求教師管理及任務分配要高度靈活。同時隨著教師分類考核兩年運行,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不局限與所選類型開展工作,大多數教師已經開始在教學和產學研項目中轉換自如并互相支撐。這時候原有的分類管理已經不適應組合和個人的發展,學院適時推出教師積分制考核制度,學院發布任務,教師個人或團隊領取任務,根據完成情況取得相應任務積分,積分對應相應獎懲,獎懲上不封頂,下不保底。
在積分制考核中,被考核者(教師)需要參與并完成:根據績效分值表,選擇工作任務,既可以作為項目負責人,也可以作為團隊成員;完成工作任務;獲得績效分值。作為項目負責人還需要根據工作任務的分值,給自己及團隊成員進行績效分值的匹配;獲得績效結果并在規定時間內反饋。
4 小結
休閑管理學院根據組織發展階段,動態調整績效考核制度,在實現學院任務落地的同時,有效激活教師活力,實現了個人和組織發展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淘沙.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績效“分類考核”初探[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5):122-124.
[2]徐剛.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績效考核指標的設計研究[J].未來英才,2016(24):273-2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