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娜
摘要:幼師這個行業是所有行業中最能夠展示教師的耐心、愛心、責任心的行業,古人曾說過;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可見教育孩子是多么重大的一件事情。幼兒教師的愛是一種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它是無比神圣的,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能夠得到教師的關愛,是每個孩子最起碼的心理需求,師愛對幼兒來說是一種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靈熏陶,更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我們面對的是3-6歲的孩子,他們像剛出土的嫩苗需要我們的愛護似春陽般的去熏陶,這對正處于個性和道德品質形成的萌芽時期的幼兒來說,是進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徑。由此看來對幼兒的品德教育應該讓幼兒在生活和各項活動中時時感受愛,認識愛,學會愛。因此,我認為幼兒的品德教育。愛,是永恒的主題。
關鍵詞:信任;體驗;理解;尊重
一、愛是一種信任
用語言來交流,用汗水來培育用愛來傳遞,讓孩子感受愛接受愛,正是因為愛仿佛給孩子繪畫出了斑斕的世界,并且讓孩子感受老師的愛心以及博大的胸懷,那張開的雙臂給孩子的是溫暖,是鼓勵、是信心,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懷著熾熱的心去愛他們,去了解他們,去跟他們真心的去做手拉手的好朋友,使他們對自己不在產生距離,感受師生之間的友好,真誠、依賴、這樣的教育才會為成功邁出第一步[1]。
回想記得有一次戶外活動中,小雨跑過來問我‘周老師周老師我們一起比賽騎木馬吧?我說可以呀!然后賈波跑過來說老師又不是我們的朋友,不能跟我們一起騎!我忙說老師就是你們的朋友呀!賈波就說老師不是朋友,因為老師又沒跟我們做過游戲,也沒跟我們一起踢球,老師不是朋友,然后他們開始輕輕議論原來老師不是朋友。我一時不知道說些什么,當時開始反思自己給孩子平時的互動太少,于是我說其實老師一直都是你們的朋友,在你們開心的時候也老師是最開心的時候,在你們難過的時候也是老師最難過的時候。沒跟你們做游戲是因為小朋友也并沒有邀請老師參加啊!然后甜甜跑過來說;老師那我請你跟我一起比賽吧!看著孩子們盼望的目光我毫不猶豫的同意了,然后把馬用力的拉在我的面前,我騎了上去,看到孩子們拍著小手大聲說加油的時候,我把所有的顧忌都拋在了一旁,當時的我真的感覺很激動也很開心,因為我不在是他們心中那個產生距離的老師了。我變成了他們可以相信的朋友,自那次以后跟他們走的更近了,于是我常常用好朋友的身份平視的告訴他們好朋友之間的友好與團結,正確的引導他們在家園共育中學會體諒別人,在每一次的感情交流中萌發了他們對我的依賴和信任
[2]。我用真誠的愛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孩子們的驕橫、多疑、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現了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好氣象。孩子們互相幫助,師生們談笑風生,在師生的共同呵護下,我們班成了一個學習、生活和成長的樂園。讓我驚訝的是在讓他們感受愛時,他們也回贈給我真誠的愛。記得有一次在戶外活動中陪他們踢球的時候,猛的摔倒在地上腿一下流血了,孩子們趕緊跑過來扶我,當時我的淚順著就流了出來,覺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我的孩子們這么懂事!孩子趕緊把醫務處的老師叫過來給我清理了傷口,生怕我會摔倒趕緊圍著我,把你的真摯的愛傳遞給孩子的時候,才會得到孩子給你的愛,從而樂于接受你所給予的一切[3]。
二、愛是一種行動體驗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作為一名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撒種愛心,用愛的行動讓他們重新點燃希望之火。當孩子拖著鼻涕走到我面前時,我會親手用紙巾將他擦拭干凈;當孩子離開父母哇哇大哭時,我會像媽媽一樣抱起他,給他溫暖給他安慰……我用我的行動表達著我的愛意,一個不經意的撫摸,一個鼓勵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師在意他、喜歡他、信任他、關心他。
三、愛更是一種理解和尊重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愛,這種愛要能夠把每一個孩子愛到心坎里,愛的是那么溫暖那么無私;孩子犯錯時,能多給孩子一個機會,當孩子取得成績時,會給孩子送上一片掌聲;孩子有疑難時,又是孩子最好的幫手游戲時最好的伙伴最真誠的朋友;當孩子大膽表現自己時,老師是最好的欣賞者。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真誠的贊美、一個友善的態度,一顆充滿的愛心……教師要用這份真誠的愛深深地去感染每一個孩子的心靈[4]。
現實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為孩子好”的目的,為孩子做好了他們認為應該的一切,但是由于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結果事與愿違,遭到孩子的反對,造成關系緊張。我們應該信任幼兒、鼓勵幼兒,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時也讓他們幫助別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值日生”制度正是針對此而設的,即每天安排兩個幼兒維持班級紀律、負責班級的簡單事務,如:分發碗勺……每個幼兒都有機會,每個幼兒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動中每個幼兒都得到了不同的鍛煉和發展,不僅學會了做一些簡單的事務,變的熱愛集體、熱愛勞動了,而且增強了幼兒的管理能力和獨立性。當時在大班實習,心里有一絲緊張,有一絲好奇,在面對那些調皮、上課不愛聽講的,中午不愛睡覺的孩子起初顯得束手無策。為這些,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并向老教師取經,慢慢地我發掘了孩子們心理的渴望,知道了只有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才是師生間溝通的前提
[5]。有一次,孩子們在繪畫時,我發現我們班的晨晨畫了一幅很美的圖畫,可是他畫的海水卻是紅通通的,雖然以前在書本上我也看到過類似的例子,但我仍忍不住問他:“晨晨,你的圖畫好漂亮,可是,為什么你的海水是紅通通的呢?”晨晨見我沒有責備他的意思,便大膽地說:“周老師,傍晚了,太陽照在海里,海水就是紅紅的呀。”噢,原來是這樣……我微笑地點點頭。事后我想,如果當時我沒有問清楚事情原由,采取訓斥的態度,強令他馬上改正,那么我就無法找到與他溝通的機會,也無法知道他的真實想法了。所以,教師就應該充分認識到:孩子是處于發展中的人,每個幼兒都是等待開墾的金礦,每個孩子都有發展的可能和潛力,我們幼兒教師是觀察者、引導者、支持者,成為孩子的朋友,走進孩子的心靈,和孩子共同成長!我們在愛的海洋里讓孩子快樂的前行!
參考文獻
[1] 李潔.愛的教育——班主任工作之我見[J].科技信息,2009,(31):214+197.
[2] 尹宗利.愛的教育初探[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12):42-44+70.
[3] 余國良.“愛的教育”目的與方式[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1,(08):59-62.
[4] 王桂榮.“愛的教育”之感悟[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3):131-132.
[5] 張軍鳳.愛的教育:一種大德育觀[J].中國德育,2007,(11):14-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