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萍
摘要:新的化學課程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輔之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學會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從教師的角色、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中去反思。
關鍵詞:初中化學;學習方式;教學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自然成為這次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新課程理念強調要培養學生采用全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學習,不只關心學生掌握了那些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感,使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就新課標化學教材的教學中如何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談點自己的認識[1]。
一、通過教材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
新的教材內容豐富,圖文并茂。但在內容上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在課堂上學生與教師一起學習的內容;一部分是科學探究、思考與交流、科學視野、科學史話等內容,這些內容要由學生自己獨立學習。而這些內容可以開闊學生視野,開拓學生思維。充分利用好這些欄目,對于改進學生的學習非常有益,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選擇性、計劃性、自主性,能促進學生對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學習結果等進行自我認識和調控,也可以使學生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內容將為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做好了鋪墊[2]。
二、由單一問題轉變為多形式,多渠道的問題
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不會有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知識,所以說,問題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學生學習同樣必須重視問題的作用。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發求知欲,沒有問題,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那么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高中化學知識內容多,遇到學習問題也比較多,就不能只有通過課堂學習這一種學習形式,要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去分析,去解決。如果能對所學習的內容能展開獨立思考,進行多向思維,能從多種角度去認識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們整合為整體認識,能創造性地運用所學到的內容去適應新的情況,探索新問題,使自己的視野不斷拓展。
如在講了氯氣的水溶液氯水,通過分析已知道新制氯水中多種成分,溶液中存在Cl2、H2O、HClO、H+、Cl-、ClO-、OH-等多種微粒,在此基礎提出下列問題:(1)加入硝酸銀溶液有什么現象?(2)加入鎂條是跟H+
反應?還是與Cl2反應?(3)加NaOH與酚酞混合液,紅色褪去的原因有哪幾種?試設計簡單實驗證明這些問題,激發了學生從多角度,多渠道的去思考,去解決。從而得到問題的答案。
三、由重結果轉向重理解,重過程
新課程教學中,要重視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新教材中增加實踐活動、科學探究欄目,突出體現了這一目的,分析新教材中的這些欄目,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在重要規律得出前,插入討論題,讓學生對重要結論的得出有一個探索、研究過程;二是通過科學探究實驗,讓學生自己完成從實驗現象到結論的推理分析過程;三是在原有概念進行重新定義時插入思考與交流,讓學生自己擴展認識提出建議等[3]。
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的機會。教師千萬不要包攬代辦,簡單地把結論交給學生。這樣做就等于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權利。這就要求我們在使用新教材進行教學時,要充分運用好教材中的思考與交流、科學探究、學與問欄目。給學生創設暢所欲言的課堂氛圍,形成生生問,師生問中以互相交流的民主學習氣氛,讓學生在對待問題的探索過程充分感悟獲得知識的心理歷程,使學生在相互走來、爭論的過程中不斷激起思維的碰撞。
四、注重由課本轉向課本外,聯系現實生活
化學科學是生動有趣的,聯系現實生活,生產實踐是展示化學科學趣味性和實用性的一條重要途徑,新教科書為學生跳出課本,聯系現實生活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跳出課本。新課標化學教材特別強調聯系現實生活,社會生產實際。新教材中有許多聯系實際的內容,從課本插圖到科學探究實驗的設計以及實踐活動。從課本中心內容到科學視野,資料卡片都突出了聯系生活實際問題。如在學習第三章第三節,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之后的一個實踐活動是否應停止使用鋁質飲料罐。如科學視野未來金屬鈦,火箭為什么能上天,這些活動都可以把學生求知的觸角伸向課外。另一方面,在學習某些重要知識點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像SO2它的化學性質是表現為酸性氧化物的性質,具有還原性和氧化性,有漂白作用,每條性質都有具體的運用,就要引導學生從聯系實際的角度去分析,從中提高運用有關性質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再如引導學生分析SO2是否相同,以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課堂上,我現在更多的為學生著想,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樣的課堂充滿了活力,呈現出了生機勃勃的精神狀態,思維活躍,情理交融,師生互動,興趣盎然。在新課程的課堂中學生比原來有更多的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絕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盡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點成功的體驗、自由和權利,可以獨立思考、自由表達。這些自由和權利大大地釋放了學生的個性和潛能,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也因此變得活潑、敏捷和富有朝氣[4]。
總之,在用新課標化學教材的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的轉變,目的就是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能力的發展,同時能力的發展,也會促進知識的理解、遷移。
參考文獻
[1] 華蕾.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努力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5,22(16):79-79.
[2] 許鋒.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J].教師,2013(10):95-95.
[3] 李善健.芻議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2014(07).
[4] 王偉群.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J].化學教學,1991(6):12-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