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夢潔
摘 要 對于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不能夠再按照以往的應試教育模式進行,不利于新課改要求的實現,也不利于學生差異化發展。對于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教學,教師要轉變思想,多融入新的教學方法,對考慮學生的發展特點,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同時,還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專業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要用于向教師提出自己對于閱讀的想法,與教師一起激發出自己的興趣和熱情,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和綜合素養。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1營造閱讀氛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曾有教育家指出“學校教育的不足就在于缺少那種能夠占據學生心靈的真正閱讀。因為沒有這樣的閱讀,所以學生就會缺少美好的愿望,進而導致學生的精神世界變得貧乏和狹隘。”為此,在閱讀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閱讀能夠“占據學生的心靈”,其主要方法就是為學生的閱讀營造良好的氛圍,保證學生的讀書時間和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具體來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師首先可以在自己日常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比如說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的向學生推薦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在班內建立如圖書角、閱讀天地等方式,為學生提供閱讀的資源和空間。再者教師還可以經常鼓勵學生到圖書館、閱覽室等場所積極開展閱讀。同時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通過粘貼名人名言、畫報等方式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從而促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當然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出難免會有學生對讀書缺乏興趣的情況出現,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多開展一些如講故事比賽、閱讀交流會等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促進生生互動,引導那些不喜歡閱讀的同學能夠從接受閱讀開始,逐漸喜歡上閱讀,進而逐漸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增強其閱讀的動力。
2閱讀時要抓住課文的重點,引導學生領悟文章內涵
每一篇課文都有重點之處,都能夠通過幾組詞或者一段話,將課文的中心思想表達出來,使學生閱讀的欲望調動起來。因此,在小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課文的重點抓住,用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例如,學習《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時,對于課文描寫花所用的詞和句子,教師應該講課以前,讓學生先找出來,再讓學生閱讀課文,然后,得出結論,教師再給予點撥,致使學生能夠更好掌握德國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境界。教師在進行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將課文的文化思想情感讓學生進行領悟及體會,是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也是學生閱讀能力得以有效提升的渠道。
3教會學生在閱讀中積累
只有在積累下的閱讀才是有意義的閱讀,只讀不積累,閱讀沒有任何效果。季羨林先生曾提出過這樣的建議:21世紀的學生應做到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還要背誦200首古詩和50篇古文。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要做的是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力;再就是增強學生的詞語積累。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積累詞語本,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詞語記到本上并且做到經常“翻看”。遇到好的句子、好的段落或好的詞語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這些地方好在哪,只有真正理解了,學生才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變成理解性的記憶。久而久之,學生的詞匯量豐富了,表達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4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和閱讀空間
小學階段是學生閱讀學習的起始階段,對于學生來說在這個階段是“一張白紙畫最新最美畫圖”的良機,為此在這一階段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在閱讀方法、閱讀習慣以及閱讀技巧等方面的培養,同時積極為學生創造閱讀的機會,保障學生的閱讀時間和閱讀空間,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們的閱讀起到實效性的收獲。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和學生共同協商,建立一定的讀書匯報制度。比如說堅持在語文課課前5分鐘,,安排一到兩名同學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獲,同時與教師以及其他同學共同探討自己在閱讀中的問題或者疑惑,這樣補給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矯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不足,而且還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除此之外,為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和閱讀空間,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制定一定的閱讀制度。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天性好動,喜歡玩耍,所以很多時候他們的閱讀需要教師監督。當然督促學生閱讀這在課內會很容易實現的,但是在課外卻不容易得到保證。為此,教會可以對學社能夠的閱讀指定明確的制度要求,比如說要求學生每天摘抄一些自己閱讀過程中看到的優美的詞、句,或者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作為每周定性考量的作樂之一。又比如說指定學生完成一定的閱讀任務,并在課堂上通過提問等方式檢驗其閱讀結果,從而不斷督促學生開展閱讀。相信在教師的督促下,學生的閱讀就有了時間和空間的保障,時間一長學生也能逐漸形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從而為學社能夠的終身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5結束語
古語有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更是學生豐富生活經驗,提升自身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校期間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主要依靠教師的引導,所以教師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以及學生對閱讀方的掌握情況,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獲取知識的好與壞。教師作為學生閱讀的指導者,就必須對學生的閱讀特點和閱讀過程有足夠的了解,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指導,從而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促進學生閱讀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聶錄霞.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6(71):34.
[2] 徐立福.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6(90):34.
[3] 宋婷婷.小學語文閱讀情境教學研究[D].遼寧:渤海大學,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