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紅衛
摘 要: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在教學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微課為代表的新一輪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微課在高職英語課程的應用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作者對此進行了梳理,并對微課今后制作和應用提出了一些看法,以此更好地將微課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 微課 高職英語 教學應用
近年來,隨著翻轉課堂的興起和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應用的不斷成熟,以微課為代表的教學信息化在教學中有更大的擴展空間,微課逐漸成為人們開發教育輔助資源與探索教學模式改革的重大突破口,如何合理利用微課手段,增強高職英語教學效果,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成為目前高職英語教師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一、微課及其特點
所謂微課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研究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微課的特點“短、小、精、妙”,所謂“短”是指時間短,5分鐘-10分鐘完成某個知識點的傳授,所謂“小”是指教學主題范圍小、資源容量的“小”,所謂“精”是指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活動精準精美精彩,所謂的“妙”是指設計思想完美、教學形式新穎,教學效果顯著。微課的模式主要有三種:PPT式微課、講解式微課和情景劇式微課,針對高職英語課程的特點和對聽說讀寫的不同要求,采用多樣化的模式分步分類進行微課制作是當前我們應該考慮的,那么高職院校現狀如何呢?
二、微課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微課選題價值不高,導致應用價值不高。所謂微課的選題價值,是指“某一學科、某一課程中的重點、難點或整門課程的核心關鍵問題的選題,如果此類選題通過微課程的形式能達到解決問題越快速,講解問題越清晰,選題的價值越高”,目前無論是高職院校的微課參賽作品還是校內制作的微課作品中,還有一些作品沒有從高職學生實際出發,為高職學生量身定制,偏離高職課程的核心問題,為參賽而參賽,為做微課而做微課,導致微課利用率不高,出現微課作品被擱置現象。
其次,微課不“微”,雖然微課的時間縮短到10分鐘內,但是微課“選題不微”“高、大、上”的選題不乏其中,微課“內容不微”,相當于一節課的“壓縮包”。比如說前段時間我無意看到“如何面試”這樣的微課,乍一看真的不知道講什么,是面試前的準備?面試中的技巧?面試可能會提到的問題應對方法?還是面試時應該關注的身體語言?還是全都囊括其中?好的微課選題一定要確切,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和加工,一節微課應圍繞一個典型問題或一個特定知識點展開。
再次,微課設計缺乏連貫性,上下邏輯關系不夠緊密,思維出現跳躍性,沒有從學生的角度考慮。雖然大學生思維和智力已經基本成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所增強,分析綜合能力進一步提高,能夠獨立分析、綜合、解決問題,但是部分高職學生仍然習慣于被動學習,習慣于通過教師的講授學習知識,知識面較窄,不易融會貫通,尤其是英語課程,學生本身基礎較差,很容易出現知識鏈的斷裂現象。微課設計應遵循以“學習者為中心”原則和師生“交互性原則”設計。
三、微課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要解決的策略
在信息化時代,做好微課開發并應用于教學實踐,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是教師應盡的職責,為了更好地將微課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提升教學質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微課應用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首先是微課的需要性原則。微課是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的好方法,是促進學生有效自主學習、查漏補缺、強化鞏固知識的好途徑,也是課外延伸個性化閱讀和學習的最好載體,是傳統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建構主義認為學習過程是在一定情境下的知識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微課在制作過程中,創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對意義建構有作用才能選用,即“需要性原則”。例如高職新編實用英語第一冊(高教出版社)第一單元問候一節課中的mini-talk,如果教師照著課本念,學生根本沒興趣,如“How do you do?”,“How are you?”這些小學生都會的,而且這些問候在英語國家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怎么辦?立足學生學習需求選擇學習內容,我在上課過程中引入制作的微課,全球八國問候文化之旅,介紹全球最獨特的八個國家的問候方式,看完微課,讓學生模仿這些國家的人來相互問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心理要素,樂于其中,效果較好。
其次是微課的適切性原則。所謂適切性主要指某事物與其他相關因素的協調統一程度,是否針對、切合、適應某方面的需要,從某種意義來說,微課作為聯系學生已有知識和新知識的中介,其適切性直接影響教學的實施效果。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在知識體系的建構過程中,已有知識經驗與新知識的距離將極大地影響學生學習的有效性。人本主義認為教育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潛能得到挖掘,所以教師在微課應用時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年齡特點、思維特點、認知特點等結合高職英語特點和高中英語的深度廣度選用適合于教學的微課,即“適切性原則”。例如,高職新編實用英語第一冊(高教出版社)第一單元中講述了名片的社交失禮,在此基礎上我制作了三種常見的社交失禮(即稱呼失禮、問候失禮、身體語言的失禮)的微課作為對學生學習資源的補充,既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拓寬學生的視野。
再次是微課的有效性原則。所謂“有效”是相對于“無效”、“低效”而言的,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老師有精力與時間進行知識的更新與補充或進行更高層次的教學研究。微課用于高職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即在教學中融入微課后,學生比沒有使用微課收獲更大,將微課應用于差異性教學或課外輔導都能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促進作用,并最大限度地提升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例如高職新編實用英語第二冊(高教出版社)第六單元購物欲觀光,微課制作前我用日常的交際法進行對話教學,發現學生對話不能延伸,三、四輪對話下來無話可說,于是我錄制了購衣這樣一個微課,場景設置在大商場,涉及問候、買衣、詢價、款式、大小、顏色、試穿、使用特別說明、售后服務、支付方式、是否打折,到最后購買成功的整個過程,要求學生反復觀看,找出購買衣服涉及哪些方面,從而不斷模仿,對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endprint
最后是微課的合理性原則。其一,不同的微課適合于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微課,尤其對于實施英語分層教學的院校,更是不能千篇一律,因為分層教學本身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提高,他們的學習目標是有區別的,微課也應該有所不同,對熱衷英語學習的學生可以引入更多的外國文化作為拓展延伸,啟迪思維的微課,對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引入輕松、有益、激發學生興趣的微課。此外,微課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問題,微課教學內容的選擇是最關鍵的一步,并非每本教科書的每堂課都適合微課制作,也不是使用微課越多就越好。因此,選取適合微型化處理的知識點顯得尤為重要,在選定教學內容后,對其進行一系列深入、細致的處理,包括創設情境,切入主題,教學回顧與知識點的拓展延伸等環節的處理一定要合理。
總之,將微課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時,教師要本著“需要性原則、適切性原則、有效性原則、合理性原則”設計制作微課或選擇微課。教師如果沒有按照需要原則制作微課,微課的內容只有少部分與教師要突出的教學問題相契合,勢必浪費寶貴的時間,迷惑學生學習的方向;如果教師沒有按照適切性原則,學生在知識的建構過程中,其已有知識經驗與新知識的距離將極大地影響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如果教師沒有按照有效性的原則應用微課,那么學生學到的只會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如果教師不管微課是否適合學生,拿著微課就用,微課內容是否合理,搬來就開始做微課,到最后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教師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不同需求,最好能自己制作適合自己課堂教學的微課,畢竟一線教師才是微課研究和實踐的主體。
參考文獻:
[1]楊利.微課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5,6.
[2]李曉艷,田麗娜.高校“微課”教學設計促進教學效果策略研究[J].高等數學研究,2017(1).
[3]梁文.微課環境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2).
[4]劉贛洪,何秋蘭.微課在中小學教學中的適用性研究——以首屆中國微課大賽獲獎作品為例[J].上海教育科技,2014(8).
[5]蘇小兵,管玨琪,錢冬明.微課概念辨析及其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