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寶杰
【摘要】在新時期的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并根據學生聽力交流過程中存在的多方面問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合理的解決。創新意識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意識,其在英語聽力教學中的運用,有助于學生更快地掌握英語交流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有必要實時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教育,實時培育學生的聽力交流創新意識。
【關鍵詞】創新意識 英語聽力教學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112-02
聽力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言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之一,老師們要把枯燥的放錄音聽課本中練習通過教師創造的教學情境,轉化為學生動眼觀察,動口表達,動手操作,動腦思維;然后通過分組教學(包括自然分組,配對分組,搶答等)多種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自行獲取知識,同時鼓勵學生敢想敢做,并形成創新個性,去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
一、鼓勵學生開展基礎的英語對話
英語泛聽課開得及時,泛聽是為了把握聽力材料的整體意思,只需廣泛的聽,不需要系統的聽明白每一句話的意思,注意不要讓思維停留在剛才沒明白的內容上,糾纏于同一個問題而產生患得患失的心理感覺。我們特別注重了教材,初級中學英語泛聽中的習題即生動又有趣,靈活多樣,首先讓我們看一段“對話理解”方面的題型:這種類型的題目主要有三種形式:1.聽對話,選擇能回答問題的選項。2.聽幾組對話選擇:把聽到的對話的序號填入相應圖畫的方格內,或聽短文,重新排列圖畫順序。或聽錄音,按照參觀地點的先后編序號;或聽錄音,圈出孩子們要看的動物;或聽錄音,按一定的順序選擇圖片等都屬于這一類型。3.聽一段較長的對話,選擇能回答問題的選項。在這三種類型中,其中第二種最常見,如第二冊泛聽教材上Unit 17第1題聽三段對話,把對話的序號填在相應圖畫的方格內。本試題的特點:所給選項是三幅圖畫,其中每幅符合其中的一個對話,這種題型的答題策略:1.先看圖畫,了解圖畫大體內容。2.聽錄音,搞清錄音中談論的是什么內容。3.選擇與錄音內容一致的圖畫。對話(1)中的we,visit;對話(2)中的 plate;對話(3)中的 ask question 等抓住這些關鍵詞,也是解答多練就可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引導學生嘗試英語交流創新
培養創新人才,要從培養人才的創新精神做起,而質疑是創新的開始,在一次英語聽力課上,一個同學問,聽人們說,在英國課堂上學生不用舉手就可以回答問題,想到哪就可以說到哪,和老師有說有笑的,這是真的嗎?話音剛落引起同學們哄堂大笑,我則鼓勵說,這個問題問得好,這在我們國內是不可想象的,但在國外確是事實,老師們所給予學生的不是嚴肅的面孔,嚴厲的教導,更多的是用他們特有的方式來挖掘同學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給同學們盡可能廣的空間來拓展他們的思維,開發他們的潛能。那么,我們要好好練習口語,訓練好聽力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三、有序培養學生聽力技巧
一是聽前預知問題,從泛聽練習的題目和選項中,主動去預測所聽內容是哪一方面的,在大腦中調動相關的背景知識,文化常識,建立信息網并產生期待感,當這些詞匯、句子、句型、結構在聽音中出現時,就像“如約而至”,一下子就能抓住并理解,從而大大提高聽力效果。
二是聽中把握信息,聽力中的數字,人名,地名及細節的地方需要借助筆記,學會邊聽邊記,只記關鍵詞和主題句,盡量使用自己熟悉的看得懂的符號標記或縮寫詞。第一遍要快速的記要點,隨時調整預測的方向,并在兩遍之間把有把握的答案選好。聽第二遍時不再快速筆記而是集中精力,沉著鎮定的進行判斷對錯,連貫撲捉到的信息,彌補第一次聽不準的地方,以確保萬無一失。另一個不可忽視的細節是關聯詞,像but, so, that,although, not only…but also, because, after, before等,善于抓住這些詞,根據上下句的關系,更準確的了解文章的內容的含義,這點非常重要。
三是聽后糾正,聽力結束后,把所有的內容憑記憶再重新檢查一次,逐一核對,逐一推敲,逐一分析和糾正。從而提高理解的正確率。
總之,學生英語聽力能力的提高,是長期艱苦的學習過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獲得成效,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練習和訓練,加上科學的策略和技巧,定會有很大的收獲。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的說和大膽的質疑,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掌握知識,開拓進取,具有創新意識及精神來迎接未來的挑戰。
參考文獻:
[1]王宏玉,孫麗.基礎英語聽力策略研究[J].教學與管理. 2012(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