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雪飛
【摘要】跨文化意識的培養能使學生在翻譯時自覺考慮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做出易被接受、理解的翻譯,方便人們的交際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在英語翻譯教學中,培養跨文化意識應該做到:培養文化平等的意識;培養學生文化理解的意識;提高文化移情能力;轉變授課方式。
【關鍵詞】大學英語 翻譯教學 跨文化意識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1-0116-02
傳統的英語翻譯教學中過于重視翻譯知識、方法的傳授,忽視了語言社會環境和文化差異的介紹,使學生的英語應用交際能力低,專業素質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英語翻譯教學中培養跨文化意識的理論。
一、跨文化意識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意義
英語翻譯應該做到信、達、雅,即譯文要準確通暢、簡明優雅。要想讓學生的英語翻譯達到這個要求,就要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這能深化他們對原文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更好的表達。翻譯中對英文的理解不僅包括語言表層的理解,還包括深層意義的理解,中西思維模式有很大的差異,培養跨文化意識,才能避免理解的錯誤。[1]中西文化的語言形式也存在不同,翻譯表達不是詞語和語句結構的簡單轉換,而是要根據譯入語的語言形式進行調整。此外,長期受漢語思維及其語言環境的影響,學生在英語翻譯時,在詞匯短語、句子、語篇方面經常出現錯誤。如“龍”在漢語中有高貴、吉祥的寓意,但在英語中就是殘暴的兇獸,在翻譯“龍鳳吉祥”、“龍飛鳳舞”等詞時,如果直接翻譯就會造成誤解。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二、翻譯教學中培養文化意識的策略
(一)培養文化平等的意識
翻譯的目的不僅是實現兩種語言的交流,還為了實現兩種文化的相互比較、碰撞、影響、交融,使各自文化得以豐富。翻譯教學中離不開對中西文化的評價和對比,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平等、客觀、寬容的態度。中西文化各有特點,不能夜郎自大,貶低、抹滅外來文化,也不能在西方文化面前自慚形穢、喪失自我。在翻譯練習中,教師要介紹漢語與英語在形式、修辭、句法等方面的區別,讓學生做出調整,求同存異。學生在翻譯過程中要尊重雙方文化,通過翻譯實現雙方文化的彼此交流。
(二)培養學生文化理解的意識
漢語作為母語對學生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英語是學生的第二語言,在學生初步接觸英語,進行英語翻譯時,很容易先入為主、一廂情愿的用本國語言的思維、習慣等去理解解釋英語。如我國古代喜歡用“柔夷”來形容美人的手,用“凝脂”來形容美人的皮膚,用 “蝤蠐”來形容美人的脖頸。這是一種修辭的手法,而西方則沒有這種文化習慣,如果直接翻譯過去的話,會讓西方人難以理解,也體會不到其中美人的美。因此在翻譯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在翻譯之前了解西方文化的意識和習慣。
(三)提高文化移情能力
學生的文化移情能力是指在翻譯活動中能自覺的轉換文化立場,使自己不受本土文化的約束,領悟理解另一種文化及其情感,這種能力也是進行有效溝通的技巧和藝術。在日常翻譯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移情能力,要注重中西文化差異的介紹。如中國人面對贊美時,會表現的謙虛,而西方人則會表現出接受和感謝。此外漢語中有的詞、句子除了具有表面含義外,還有更豐富的內涵意義。這些內涵意義在特有的文化背景、漢語習慣的影響下會變成主要意義,但西方文化中并沒有這種含義和用法,直接照字面翻譯,可能會產生誤會。[2]可見翻譯除了要考慮中西文化差異外,還要結合上下文、具體情境。
(四)轉變授課方式
傳統的翻譯教學是教師講授翻譯的技巧、方法、理論知識等,然后讓學生做翻譯短文、句子的練習,最后進行點評和講解。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首先教師應具有跨文化意識,轉變教學方式。教師在講翻譯知識前,可以引導學生對中英語言的詞匯、句子結構等進行比較分析,使其初步了解中西語言差異。[3]再介紹一些文化背景知識,這不僅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還會使學生在翻譯練習中,自覺注意中西文化的差異,提高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效率。
英語翻譯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能進行跨文化交際,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教師除了自身具有跨文化意識外,還要在教學中融入更多的英語語言環境及中西文化差異的介紹,逐漸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張麗鳴.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芻議[J].英語教師,2015,15(17):32-33.
[2]蘇廣才,李雙娟.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上海翻譯,2014,(04):52-54.
[3]李洋.論翻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J].高教學刊,2015(24):60-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