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角色特征與傳統課堂中的角色有著根本的不同,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就要求中小學音樂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精神和理念,加大力度采用各種措施實現這種角色的轉變。本文分析了傳統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角色特征,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新課改背景下的轉變要求,重點論述了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角色特征及其轉變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 中小學 音樂教師 角色特征 轉變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20-0093-02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學音樂課堂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受到國家的格外重視,相應的音樂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肯定和加強。與此同時中小學音樂教師面臨著教學理念、情景、習慣、方式以及知識儲備等方面的挑戰,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要根據音樂課程的改革而重新塑造和調整自己的教學理念、方式、行為以及相應角色的轉變。教師必須改變傳統音樂課堂中單純地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而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興趣、愿望、審美并進而發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傳統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角色特征及其在新課改背景下的轉變要求
(一)傳統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角色特征
傳統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上是單純的音樂技能、音樂知識的傳授者,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處于主導和支配者地位,具有絕對的課堂權威,是整個音樂課堂的組織者、控制者和指揮者,同時也是靜態音樂知識的占有者。
(二)新課改背景下傳統中小學音樂教師角色特征的轉變要求
傳統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角色特征已經不能滿足和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必須做出相應的轉變才能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此在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音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學觀念,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審美能力,讓學生把生活和音樂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成長;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學習慣,以學生為中心,真正地將課堂交給學生,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改變傳統的教學情境,將傳統的知識性課程向創新性、發展性課程轉變;教師要持續不斷地增強知識儲備意識,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方法、理念、技能,以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小學音樂教師的角色特征及其轉變
(一)師生關系的重塑:教師扮演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
按照新課改的要求,中小學音樂教師應該扮演和充當學生學習促進者和指導者的角色,為此教師要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角色中轉變過來,將重心放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上。在新課理念中,教師與學生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音樂教師字教學活動中要以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參加各項音樂活動,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教師與學生的良性互動。
教師要實現這個角色的轉變,就必須跟學生之間建立平等民主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從內心深處真正地熱愛學生、親近學生,要與學生在互動交流中共同學生、成長和發展,真正地成為學生音樂課程學習中的參與者、合作者和交流者。
(二)教師是中小學音樂課程創新的主體之一
新課程改革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而成管理政策,這意味著中小學音樂課程開發的權利已經下放到了學校和教師,教師成為了課程開發者主體之一,這就改變了傳統中小學音樂課程中教師僅僅是教材的被動實施者,從而成為了中小學音樂課程教材的設計者和創新者。在中小學音樂課程的改革中教師應該發揮主體作用,教師要把教學實際和課程改革結合起來,科學大膽地開拓新的教學思路,在教學上進行創新,設計出新的教學模式,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具體的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在教材使用上用從傳統的“教”向“用”轉變,拓寬課程教學的內容,改變單調枯燥的局限于教材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自己的見解、感受、創新等融入新課程之中,從而真正地讓音樂課堂成為創新的課堂。
(三)教師自身應該是音樂的終身學習者
未來的社會是一個終身持續學習的社會,只有不斷地吸收新的知識,才能跟上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步伐,中小學音樂教師作為一個社會人,就應當保持持續的學習以跟上社會的變化。現在的社會,知識和科技發展速度非常快,更新速度不斷加快,互聯網、多媒體、移動終端等新媒體的發展,使得音樂的傳播速度較以往更為快捷,各種題材的音樂特別是流行音樂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因而中小學音樂教師只有保持終身學習的姿態才能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更新教學理念,實現音樂課程的創新,以適應新課程改革下的中小學音樂教學。作為中小學音樂教師,對于社會上出現的最新音樂動態消息要保持密切的關注,關注學生音樂愛好和興趣的變化,實際上整個過程本身也是中小學音樂教師一個自我學習和自我成長的過程。
(四)中小學音樂教師具有學生心理保健和音樂治療的身心教育功能
中小學音樂教師在教授學生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的同時,也要作為學生心理保健師,時刻關注學生內在心理情感的變化。中小學生正處于身體心理成長發展的關鍵階段,其思想、情感、觀念正處于變化期,表現出很大的不穩定性,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心理上表現出很大的叛逆和矛盾,中小學音樂教師要給出適當的引導。中小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音樂這種介質給學生帶來更多美的享受,無論學生在高興或失落時,都應該使其在音樂中得到安慰和鼓勵。由于現在的學生學習壓力普遍較大,所以音樂教師不僅要讓音樂課堂成為學生學習音樂的課堂,還應該創造輕松、活潑的氣氛讓學生來舒緩釋放壓力,陶冶情操,從而起到一個心理治療的作用。
(五)情感關系上:教師要作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中小學音樂教師不僅要作為學生的良師,也要成為學生生活中的益友,教師要真正地將學生作為自己的朋友,這樣才能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才能夠更容易更真實地了解學生的想法、需求、興趣、愛好、思想、情感,才能夠更好的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中小學音樂教師作為學生的益友,主要表現在對學生寬容、友好和理解,同時也給學生在心里和成長上給予科學的引導、支持,一般來說音樂教師比其他學科的老師在情感上更感性一點,所以在扮演這一角色時也相對比較容易。但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扮演學生良師益友角色的過程中要保持一個適當的度,對于學生的過錯不能一味地容忍和寬容,要給予適當的訓誡和懲罰,這樣才會真正地發揮良師益友的作用。
(六)中小學音樂教師是學生靈魂塑造的引導者
長期以來社會給予教師這個職業一貫的評價,即教師是學生靈魂塑造的引導者,這是社會對這教師這種職業的一種美好期待,它肯定了教師在學生發展中的作用,突出了教師職業對學生精神塑造和智力開發的作用和價值。現在社會流行音樂非常傳播非常廣泛,學生從網絡、電視中可以接觸到各種不同的音樂,這中間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這時中小學音樂教師就要給予適當的指導,教會學生辨識和區分音樂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積極欣賞那些對身心發展具有正能量的音樂。讓學生多接觸一些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音樂,讓學生在欣賞中得到思想的熏陶和靈魂的升華,增強其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進而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習慣。
(七)中小學音樂教師是學校文藝活動的組織者、編創者和表演者
隨著國家對中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視,現在的中小學教育中將培養學生的藝術特長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經濟發達地區的中小學幾乎每個學期都會舉辦各種文藝活動和比賽,這些文藝活動的組織、編排、表演都離不開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參與和指揮。
三、結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音樂教師要根據社會和時代發展的要求,按照新課改的精神和理念,不斷地保持終身學習的姿態,持續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做好教師角色的轉變。
參考文獻:
[1]張明祿.現代音樂課堂中學生企盼這樣的音樂教師[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2,(12).
[2]賈榮固.教研員工作角色談[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1997,(02).
[3]鄭小祝.淺議課改中教研員角色的轉型[J].貴州教育,2005,(16).
[4]徐向平.課改中教研員的角色與定位[J].江西教育,2005,(24).
[5]蓋學林.加強教研員隊伍建設的實踐探索[J].江蘇教育研究,2008,(08).
[6]魏本亞.論新課程背景下教研員角色的現代轉換[J].當代教育論壇,2005,(22).
[7]陳榮,周二軍.縣級教研員如何推進新課程改革[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