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校建設國家示范校的有利時機,在更加突出我校培養土木工程類專業人才特長的同時,以國家示范校建設為契機,在引導制定合理的目標,注重過程管理,正確評價學生,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長、同時加強思想教育,使學生感受進步,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提高抗挫折的能力,是培養現代意義上的勞動者必備的基本素質。
【關鍵詞】中職學生;國家示范學校建設;德育管理;勞動者素質
在我校建設國家示范校的有利時機,在更加突出我校培養土木工程類專業人才特長的同時。更要加強學校德育管理水平,德育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教學質量好壞、教育發展前景。中職學生普遍缺乏過重的學習負擔,但是思想活躍。如果不想方設法地把學生的過剩精力引導到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專業技能的訓練上,就容易出現人生觀、價值觀、心理方面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務實高效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以培養大批合格的中等土建類專業技術人才。
一、加強專業思想教教育,堅定學習信念
我國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度高。家長和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往往因文化課成績不好而無奈地選擇中職學校,或者家長認為土木工程類專業較好就業,不管學生是否喜歡盲目選擇,以致學生在進校后思想情緒不穩定,極易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墮落思想。所以,及時進行專業思想教育意義非常重大。
專業思想教育應以集中教育為主,滲透于學科教學的全過程,并結合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職業道德教育進行。首先要給學生講清楚國家教育結構的調整,使學生了解相關職業教育的政策動態。幫助他們樹立學好專業課,掌握一技之長的信其次要講明職業教育在科教興圍、提高全民素質中的重要性,使學生走出認識上的誤區,明白讀中職一樣有前途;最后要結合市場人才需求現狀和專業發展的前景,使學生盡快了解并熟悉醫學專業概況及人才需求特點,以便調整自己認識和行動上的偏差。
二、引導制定合理的目標。樹立學有所長的信心
由于受“應試教育”傾向的影響,社會、家庭、學校、教師往往忽視學生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培養,片面地以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標準,造成學生目標定位不合理。對學習失去信心,并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懷有強烈的不滿情緒。因此,我們應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明白自己的優點、缺點;明白自己的興趣、愛好;分清哪些事該做,該怎樣做;重新審視自己,設計好將來。要求學生在學習進步的同時,還應加強自身能力和特長的培養,注重專業技能的提高,不求出類拔萃但求與眾不同,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保持嚴謹的生活作風,培養現代意義上勞動者必備的基本素質。
三、注重過程,強化管理
1.建立規范的管理激勵機制
中職教師是把學生培養成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新型勞動者,為社會造就有用的人才的職業,其任務任重而道遠。
首先,制定常規的《中專生守則》、《中專生日常行為規范》、《學生在校一日常規》、《學生課堂常規》等,并參照標準嚴格規范學生的行為。我們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宗旨,按照“低起點,小臺階,不斷進步”的原則,從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抓起,注重養成教育。強化組織紀律觀念教育,做到一以貫之;貫徹常規從小事抓起的思想,控制好學生的到校、課上、課下、放學、課間活動等日常情況下的言行舉止,注意每一個細節,力爭做到管理精細化。從嚴要求并正確引導學生,使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還應同步把行業規范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為就業做好鋪墊。
其次,建立激勵機制。出臺獎學金、助學金方案,以及進步學生獎勵條例等,及時組織各種獎勵發放儀式,給每個學生都創造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強化其意志力。
再次,學生活動常規化。在思想方面,聘請法制副校長,定期對學生進行安全法紀教育,引導學生成長為知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講德育教育貫穿于學校的各種活動始終。 “創衛”勞動、乒乓球賽、籃球比賽、運動會、行為規范板報設計、為貧困地區、災區捐款捐物等活動,這樣不僅培養了他們的集體主義觀念和感恩心理,還使他們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鍛煉,同時進一步規范了他們的行為習慣。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感受競爭真實的存在,在活動中認真地玩味發展和表現自我的成功喜悅。以激發學生不斷開拓、不斷進取和敢于創新的頑強精神,從而打牢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基礎。
2.營遣“人文、和諧、進步”的校園氛圍
校園是每一個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離不開的空間。有必要把校同人文環境建設當作德育建設的一種隱性投資,充分利用學校的每一塊墻壁、每一個角落,用名人畫像、名人名言、箴言警旬、禮儀常規、學生優秀作品展等對學生進行潤物無聲的教育。
3.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德育上的銜接
一個人心理素質高低,直接決定其各項能力和潛力能否充分地得到發揮,從而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我校學生一般都有較強的自卑心理,他們認為自己是差生,否則也不會上中專被別人瞧不起。而他們的年齡又正處在青春期,此時生理上的變化、新的環境壓力和實踐課程負擔的加重,給他們帶來了新的心理問題。因此,在過渡期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和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除了要加強日常教育外,開展心理輔導活動也十分必要。通過心理輔導,學生的情感可以得到宣泄和溝通,教師可以更進一步地了解學生使其樹立信心,勇于接納自己,然后開始一種嶄新的生活。對他們正面引導,幫助消除心理障礙,使學生奮發努力,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素質。
四、正確評價學生,喚起學生的自信
在建立國家示范校的過程中,有對學生學業與能力的合理評價體系的建設,通過這個契機,建立公平、公正,實事求是,一視同仁地學生評價體系,激勵學生主動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真正的為學生的發展著想,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從學生的角度、位置、環境出發、理解和處理學生成長問題,領悟學生的所思所感所為,給予學生同等的發展機會。
(2)欣賞和信任學生。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每個想法、每一次發現,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盡量給與必要的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愛心投入。多與學生交心談心,使之覺得老師在乎、關心、信任他們,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轉變學生被動接受管理為主動自我管理。
(4)因勢利導、以情動人。用真誠和鼓勵,喚起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長、感受進步、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提高抗挫折的能力、走出自卑的陰影,體驗自身價值得以實現的愉悅和幸福。
參考文獻:
[1]武馬群.未來我國教育的需求與職業教育發展趨[D].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08.
[2]孫琳.新中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與變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33):25-28.
[3]金鑫.在中職示范校建設中的報告[D].陜西省電子學校,2012
作者簡介:
姚淑紅(1977~ ),女,漢族,甘肅蘭州人,本科,講師,主要從事中職、高職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