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蕊蕊
【摘 要】音樂作為人類精神生活最關鍵的載體之一,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它具有很強的普遍性和感染力,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古今往來,無一例外。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建構主義和生本主義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響應時代的感召,中小學教師紛紛摒棄傳統的落后的教育教學理念,接受并貫徹新課改。初中音樂教育教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現實實踐中,尤其是在新課改的實踐中,初中的音樂教學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其現狀也是不容樂觀的。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音樂;現狀
音樂作為人類精神生活最關鍵的載體之一,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它具有很強的普遍性和感染力,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古今往來,無一例外。而從本身的價值來看,音樂具有審美體驗價值、創造性發展價值、社會交往價值以及文化傳承價值,且都是不容忽視的。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建構主義和生本主義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響應時代的感召,中小學教師紛紛摒棄傳統的落后的教育教學理念,接受并貫徹新課改。然而,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是傳統意義上的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還是新課改提倡的自主、平等的教學,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探究并尋找一個更有利于師生相長的方法和土壤,最終使得師生在成本和代價較小的前提下,實現知識的自然過渡和吸收。
音樂,在當前我們的中學學科教學中,是作為一門相對而言不太重要的學科,甚至是以副科的形式出現的。同體育、美術兩個學科一樣,音樂學科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尤其是在中考等重大選拔性考試的沖擊下,音樂的學科地位岌岌可危。作為一名初中教育一線的音樂教師,筆者對此深感憂慮且認為音樂教育教學在初中的教學還是很有必要的。
《初中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音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形態和載體,……,它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應。總之,音樂在人類社會中的不可或缺性是不容忽視的。制定課程標準的專家因為學識和閱歷都比我們一般的教師豐富,因此一般情況下,他們自然能夠站在比較高的視野下看問題。
一、堅持初中音樂教學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音樂課是人文學科中的一個重要領域,且具有審美體驗、創造性發展、社會交往以及文化傳承的重大功能。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從審美體驗角度來看,教師通過引導,結合學生天生具備的審美能力,從而使學生逐漸構建了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審美觀。也許,每個個體的審美觀都有或多或少的差異,但是當置于人類社會的高度之上的時候,我們人類的審美觀還是基本一致的。因此,通過音樂內化成的審美觀實際上讓人類社會更加具有辨識度。而就從學生個體發展來看,具備適當的音樂審美能力的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能夠發現美,感知美。
其次,音樂教育也有利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音樂帶給人的美感是無限的。通過感知音樂,師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所思所想,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發散性思維的擴展。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科學家或者文學家都是懂得音樂的人。
再次,音樂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的社會交往發展。人是社會的細胞,因而無法離開社會單獨存活。經筆者觀察發現,在學生的日常交往中,越是懂點音樂的學生越是受歡迎,而那種能彈點樂器的孩子尤其受歡迎。在獲得外界的歡迎和認可后,學生會更加自信,更愿意和他人溝通,從而有利于學生社交能力的培養。
另外,音樂教育還能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國有56個民族(20世紀50年代的民族認定),或許有更多的族群,各民族或者族群都有屬于他們自身的獨特的文化,而這些文化中的相當部分都是以音樂作為載體保存下來的,如藏族的鍋莊等。另外,據研究發現,通過借助音樂,可以提高個體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這也是借助音樂傳承傳統文化的一個重大途徑。
總之,在初中進行音樂教學極為重要,它是培養和塑造學生個體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它的推廣也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在現實實踐中,尤其是在新課改的實踐中,初中的音樂教學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其現狀也是不容樂觀的。
二、初中音樂教學面臨的困境
1.初中音樂課仍然被視為副科在對待
在當前的相當部分初中,為了提升升學率,音樂課、體育課、美術課依然被當做是一門副科在對待。當上級領導來檢查的時候,看到課表上安排了音樂課,但是實際上,音樂課等基本上都被其他的所謂的中考重點科目所占用,因而起不到它該起得作用。人的樂感和音樂審美的培養有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就是初中。這個時候的學生最具有升本主義活力,記憶里最好,接受新事物快。
2.各種角色的本末倒置
(1)師生角色本末倒置。傳統的音樂教育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是權威,總是滿堂灌,學生是接受者,不能提出一些自己的觀點,因此只好被動地接受了教師傳授的一切內容。從人本主義的理論來看,在當今這個講求個性和創造性的時代,這明顯是不合時宜的。因此,新課改提倡的生本主義是很合適宜的,尤其是師生地位平等,各負其責,小組分工合作的相對自由的學習方式。然而,凡事都是過猶不及。筆者發現,新課改推行了以后,部分教師的音樂課堂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教師不認真備課,或者只備教材,而不備學生,覺得已經將課堂交還給學生了,那自然,就由學生負責了,教師只要維持好課堂紀律,不出什么亂子就好了。這就是明顯的放羊式教學了。顯然,這是對學生人生發展的極大地不負責任。
(2)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顛倒。但凡是當老師的都會達成一種默契,那就是既要會上常態課,還要會上表演課(公開課)。顧名思義,表演課就是演給別人看的,而學生則是教師表演的參與者和協助者。當然,講課本來說就是一種藝術,一種表演,但是如果演過頭了那就是得不償失了,浪費了大家的時間。顯然,這類表演課對學生是毫無益處。而這種表演式的課堂在各種教學比賽中還較為常見,很多老師把鉆研教材、教法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上課的花樣上了,卻往往忽略了所有的教學方式都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生教學內容服務的。良好的教學形式的重點應該是學生主動的、自然的、用較短的時間、較少的精力接受了原本生硬被動的教學內容,僅此而已。
(3)音樂本身和課堂延伸本末倒置。從理論上來說,教材不是樣板,它更是是一種引導。它的每一個章節都有具體的內容相對應,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暗示,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而課堂的延伸部分內容則是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考點或者知識點,而進行的“曲線救國”的方法。在目前的初中音樂教學中,就存在部分教師對于教學內容本末倒置的情況。他們憑借主觀意識,對教材內容所以擴展延伸,并花費大力氣去講解或者探究自己延伸的那一部分內容,卻忽視了原本就應該學習到的基本知識。如有些教師在初中音樂課課堂上引入大量的流行音樂或者前沿音樂,而很多學生更多是在圖新鮮,看熱鬧,卻也學不到一些實際的、客觀的知識。
三、解決辦法
筆者認為,想要解決以上問題,根源還是在老師的思想認識上。教師的思想認識覺悟到位了,才能更好地促進新課改的向前發展。至于影響教師思想認識的因素,筆者認為包括教師個人認知能力和學歷都有關系。眾所周知,現在初中大部分音樂教師都屬于本科學歷,其實上過大學的人都知道,一般本科學習的內容是通識類的基礎知識,且在大學本科階段,學習到多少內容基本上賴于個人的自律性和學習能力。拿大學階段學習到的知識教初中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想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進行教學還需要一定的閱歷以及學術知識的學習。尤其不能本末倒置。
筆者竊以為,未來的音樂教育肯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但同時,這是以普通大眾音樂素質和涵養的整體不斷提升作為基礎的。換言之,普通大眾的欣賞音樂的平均水平會隨著時間發展逐漸提升,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師應該給學生先打好基礎,起碼能保證學生的音樂水平在國民平均線以上,先謀生存,再求發展。
參考文獻:
[1]夏金敏.《流行音樂引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思考》,《中學時代》,2013年第16期。
[2]畢昊雷.《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新課程(中學)》,2016年第01期。
[3]王娟.《繁榮景象的背后——對初中音樂教學現狀的分析與思考》,《中學時代》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