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鳴
摘 要:變式教學是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它不僅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要點的理解和掌握,還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掌握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積極性。本文針對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更好地實施變式教學提出了三條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變式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高中數學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體現在要加強變式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所謂變式教學就是指在營造培育學生發展的有效環境,合理開發學生的學習潛力,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采取變式教學的手段來進行數學教學時,教師應該結合學科特點和學情實際,探索變式教學的一些方法和特征,從而使其更好地落實在教學中。
一、積極采用變式教學,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中,要積極采取變式教學手段,根據教學內容、問題題型及時進行變式,通過對比分析,引導學生發現兩者之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然后再根據具體的題型進行練習,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不同的解題方法。此外,教師在課堂上采用變式的教學手段,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節約學生的學習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協作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發現不同知識之間的相關性,從而提出不同的問題,可以起到加深對知識理解的作用,使得學生在考試中能夠快速回憶到該知識,從而提高數學成績。
例如在學習函數這一節知識時,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組織小組學習,然后再將不同類型的函數分配給不同的小組,讓每組成員反復學習、變換形式,加深對這一知識的理解。最后,再要求每個小組中選擇一個成員來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對這一知識的理解,在展示的過程中其他學生可以自由提問。教師在活動過程中主要起著指導和啟發的作用,采用變式教學的手段,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化形象為抽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時能夠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從而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能夠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變式教學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出現的情境來找出這一現象的本質,將具體的問題抽象成數學上的知識,然后再回到教學中尋找答案,回歸到數學內涵中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話去抽象總結,此外,教師還要積極啟發引導學生進行抽象思維,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數學素養。
例如在學習立體幾何時,學生要注意留心生活,如學習長方形對角線時,教師可以拿教室、粉筆盒、鉛筆盒等實際生活中出現的物體來進行教學演練,或者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長方體,通過拆解、觀察來分析長方體的對角線,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正方體,比對這兩種的立方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然后再設置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利用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數學問題,提高數學能力。
三、課后及時進行鞏固練習,總結教學重點
在學完任何一種知識之后,都必須要進行相關的訓練來進行鞏固,高中數學學習也不例外。因此,學生要利用課下時間對教師在課上講解的內容及時復習,將教師所講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記憶,并對題型進行總結和歸納,找到這些問題之間的相關性,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此外,及時的復習鞏固還有利于學生開闊自己的思路,從一種題型中找出多種解題方法,為日后的學習和考試做好準備。學生還可以在學完每個章節以后,自己再根據相關的知識點做一個具體的總結方案,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從而真正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
例如當學生學完拋物線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這一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總結出來,并且利用變式的方法來加深對這一知識的理解。如“直線y=x-2與拋物線y的平方等于2x相交與兩點,求證OA垂直與OB”。這道題教師將坐標圖案放大,然后講完這道題之后,可以設置它的變式。如:“已知拋物線x的平方=2py(p大于0),直線l過點M(0,2p),且與拋物線相較于A(c,d)和B(e,f)兩點,求證OA垂直與OB”,將同一個知識運用到不同的內容中去,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
總而言之,高中數學是高中階段學習任務的一個難點,也是高考中的一個重點,所以學生學好數學不論是順利通過當下的高考,還是對日后更好地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積極采用變式教學的方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師還要化形象為抽象,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要安排鞏固練習,為進一步學習數學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園園.高中數學變式教學實踐與研究[J].學周刊,2015(33):161.
[2]龔黎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變式教學”略談[J].華夏教師,2013(09):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