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芳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灌輸式教育已經越來越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腳步。現在都在提倡素質教育、人文教育,這兩種教育方法更加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能讓學生以一個更加良好的心態來學習。初中數學的學習更加應該注重學生的心理,有了良好的學習數學的心態才能讓學生從數學的枯燥乏味中走出來,從而更加積極地面對數學的學習。通過討論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論述了教學過程中的相關策略,僅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心理特點;教學活動
一、老師和學生平等相處,提高學生積極性
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教育發展需求。現在的教學方式中,提倡的是老師和學生平等相處,在教學中老師要把學生當成朋友,讓學生以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來接受教育。初中的學生正處于叛逆期,老師對學生越嚴厲,學生反而會對學習產生更大的抵觸心理。所以老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把學生當成朋友,和學生平等相處。
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多聽取學生的意見,根據學生的意見制訂出更加合理的教學計劃。比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組時,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相關內容,但是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
單。老師可以聽取學生的意見,是先進行課前預習再講課還是直接切入主題進行新課程的講解。如果學生想先進行預習,老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提出相關的問題并在學習中找出答案。比如,一元二次方程組中,x和y之間有什么關系,如何用已知的方法來對x和y進行求解,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現,將x用y表示或者將y用x表示能求出相應的解。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聽取學生的意見并能根據學生的意見來進行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有了歸屬感,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加入到數學的學習中。
二、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鼓勵學習
傳統的數學課堂氛圍比較沉悶,老師在教學時生硬地把知識講出來,讓學生通過筆記等進行理解。這種灌輸式的學習方式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感受,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和學生進行交流,學生學習起來沒有積極性,根本不能主動地進行數學的學習。并且傳統的數學課程教學以老師為中心,老師講授什么內容,學生就必須被動地學習相關內容。這就造成了學生對數學提不起興趣,加重了數學枯燥無味的程度。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有許多弊端,需要老師通過合適的方法來改進教學方案,對學生進行更好的教學。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多考慮學生的感受,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進行更多的交流,讓學生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老師可以打造一個開放性的數學課堂,讓學生能在課堂上積極發言,遇到不懂的問題或者和老師有不同意見時能積極提出來,并及時解決問題。比如,在學習圓的幾種位置關系時,老師可以先給學生一點提示,然后讓學生自己發現圓有幾種位置關系。比如,老師可以提示學生按照圓與圓之間的距離能分為幾種位置關系,學生就能很輕松地發現兩個圓之間有這樣幾種關系:外離、外切、相交、內切、內含。然后老師可以給學生進行補充,同心圓是內含的一種特殊形式。像這樣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解決課堂問題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學習更加主動。
三、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分組討論學習
以往在僵化的教學體制下,教室都是要求安靜的,學生上課不能講話,只能聽教師的安排,不能影響教師講課。這種做法實質上是一種高壓低效的教學方法,現在流行的另一種課堂模式是與之截然不同的,即分組討論。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個是以老師為主導,一個是以學生為主導,老師給出一個問題或者設定一個情景范圍,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分組進行討論。比如,在學習熱帶、溫帶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問如何區分熱帶或者溫帶,溫帶與寒帶的最大區別是什么,這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分組,抽簽選擇對哪組進行提問,這種課堂模式是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每個人不同的想法會碰撞出新的火花,最大程度地發揮集體意識,對于學生個人來說,也是一種思維的發散與延伸。
初中數學的學習一向是一個難點問題,數學并不是靠單純的死記硬背和老師的強硬灌輸來學習知識的。數學的學習還是需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利用一些適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加入到數學的學習中。老師要適當地把課本上的知識盡量與實際相結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問
題,并且針對學生的學習心理來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關于初中數學的學習還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士提出更加合理的教學建議,未來初中的數學教育必定能更上一
層樓。
參考文獻:
王鋒.“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案例探究分析[J].中小學數學(初中版),2014(9):224-226.
編輯 趙飛飛